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医学院专利>正文

人工晶状体表面仿生自组装多层膜的修饰工艺以及带有表面仿生自组装多层膜的人工晶状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6807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晶状体表面仿生自组装多层膜的修饰工艺以及带有表面仿生自组装多层膜的人工晶状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将清洗干净的人工晶状体通过表面预处理带上正电荷后,浸没到带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聚电解质溶液中,静置静电吸附一段时间,取出并清洗;随后再浸没到带正电荷的生物大分子聚电解质溶液中,静置静电吸附一段时间,取出并清洗;重复上述交替静电组装过程若干次,最后室温干燥,即获得表面仿生自组装多层膜修饰的人工晶状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简单便捷的仿生方法获得人工晶状体表面仿晶状体囊膜组成和结构的仿生修饰层,在达到阻抗晶状体上皮细胞粘附增殖,避免了以往药物涂层人工晶状体应用中存在的对非靶向细胞的毒副作用,得到高生物相容性人工晶状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医用植入材料及器械表面修饰领域,具体是人工晶状体表面仿生自组装多层膜的修饰工艺以及带有表面仿生自组装多层膜的人工晶状体
技术介绍
白内障一种致盲眼病。目前,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主要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然而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水凝胶和硅橡胶等材料所制备的人工晶状体在植入后普遍存在异物反应。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晶状体囊膜再次混浊,亦称后发性白内障,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恢复的主要并发症。一般成人白内障术后I年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11.8%,而植入5年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高达28.4%,而儿童在白内障术后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开发具有高生物相容性的人工晶状体迫在眉睫。现有研究认为:超声乳 化手术过程中对晶状体表层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破坏刺激及不完全去除,使其在术后人工晶状体材料表面粘附增生是导致晶状体囊膜再次浑浊的主要原因。为降低植入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方法阻断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并已有将药物负载于人工晶状体表面的专利。如:中国专利CN101053680A “防止后发障形成的具抗增殖药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晶状体表面仿生自组装多层膜的修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1)取干净的人工晶状体,并通过表面处理使其表面带上正/负电荷;?(2)将步骤(1)处理后的人工晶状体浸没到第一生物大分子聚电解质溶液,并静置吸附,然后取出,并用生理缓冲溶液清洗,该第一生物大分子聚电解质溶液与步骤(1)处理后的人工晶状体表面所带电荷的极性相反;该第一生物大分子聚电解质溶液中的生物大分子根据上述极性要求为带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或带正电荷生物大分子,所述带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为肝素、海藻酸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聚谷氨酸和聚天冬氨酸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带正电荷生物大分子为胶原蛋白、白蛋白、壳聚糖和聚赖氨酸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晶状体表面仿生自组装多层膜的修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1)取干净的人工晶状体,并通过表面处理使其表面带上正/负电荷; (2)将步骤(I)处理后的人工晶状体浸没到第一生物大分子聚电解质溶液,并静置吸附,然后取出,并用生理缓冲溶液清洗,该第一生物大分子聚电解质溶液与步骤(I)处理后的人工晶状体表面所带电荷的极性相反;该第一生物大分子聚电解质溶液中的生物大分子根据上述极性要求为带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或带正电荷生物大分子,所述带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为肝素、海藻酸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聚谷氨酸和聚天冬氨酸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带正电荷生物大分子为胶原蛋白、白蛋白、壳聚糖和聚赖氨酸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3)将步骤(2)处理后的人工晶状体浸没到第二生物大分子聚电解质溶液,并静置吸附,然后取出,并用生理缓冲溶液清洗,该第二生物大分子聚电解质溶液与步骤(I)处理后的人工晶状体表面所带电荷的极性相同;该第二生物大分子聚电解质溶液中的生物大分子根据上述极性要求选自下面两组之一,其中,第一组为带有负电荷的肝素、海藻酸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聚谷氨酸、聚天冬氨酸;第二组为带正电荷的胶原蛋白、白蛋白、壳聚糖、聚赖氨酸; (4)多次重复循环步骤(2)和步骤(3),在人工晶状体的表面修饰上仿生自组装多层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晶状体表面仿生自组装多层膜的修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I)采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使人工晶状体表面带上正电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晶状体表面仿生自组装多层膜的修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其商品名为KH550。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人工晶状体表面仿生自组装多层膜的修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全愧黄小洁南开辉张斌俊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