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碳源回收处理方法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城市污水碳源回收处理方法及装置,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水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是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同时水资源污染形势日益严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使城市污水成为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如何以低成本方式实现非清洁水源的资源化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膜分离技术由于适用范围广、分离效率高、工艺简单、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其中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如微滤(MF),超滤(UF),纳滤(NF)以及反渗透(RO)在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这类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需要外加压力,既提高了运行成本,同时运行中常常伴随着严重的膜污染,降低了其运行效率。近年来,依靠溶液自身的渗透压作为驱动力的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0)技术逐渐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以渗透压为驱动力的正渗透技术与传统的膜分离过程相比具有回收率高、浓水排放·少、无需外压、膜污染低的显著优势,因而成为一种低能耗、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膜分离工艺,在水处理方面具有巨大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污水碳源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城市污水作为原料液经过滤后通入正渗透膜组件一侧,在正渗透膜组件另一侧的汲取液的作用下进入正渗透膜组件另一侧的汲取液筒,其中所述汲取液为海水;(2)将汲取液筒中被稀释的海水通入膜分离组件,在所述膜分离组件的产水出口收集产水,再将膜分离浓缩的海水流回到所述汲取液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污水碳源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城市污水作为原料液经过滤后通入正渗透膜组件一侧,在正渗透膜组件另一侧的汲取液的作用下进入正渗透膜组件另一侧的汲取液筒,其中所述汲取液为海水; (2)将汲取液筒中被稀释的海水通入膜分离组件,在所述膜分离组件的产水出口收集产水,再将膜分离浓缩的海水流回到所述汲取液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城市污水碳源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3)将步骤(I)正渗透膜组件后浓缩的城市污水通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中反应后进入沉淀池中沉淀澄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城市污水碳源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膜分离组件为反渗透膜组件、膜蒸馏膜组件、反渗透-膜蒸馏膜组件、纳滤-反渗透-膜蒸馏膜组件中任意一种。4.一种城市污水碳源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装置、正渗透原料液筒、正渗透组件、汲取液筒、汲取剂回收装置及第一产水收集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城市污水;所述过滤装置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正渗透原料液筒的第一进水口 ;所述正渗透原料液筒的第一出水口通过原料液泵连通所述正渗透组件的原料液一侧的进水口,所述正渗透组件的原料液一侧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正渗透原料液筒的第二进水口 ;所述正渗透组件的汲取液一侧的出水口与所述汲取液筒的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汲取液筒的第一出水口通过汲取液泵连通所述正渗透组件的汲取液一侧的进水口 ;所述汲取液筒的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汲取剂回收装置;所述汲取剂回收装置的汲取液出口连通所述汲取液筒;所述汲取剂回收装置的产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产水收集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城市污水碳源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沉淀池、气体收集装置及第二产水收集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第二出水口及所述正渗透原料液筒的浓缩出口均与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气体收集装置连通;所述沉淀池的进水口与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沉淀池底端的污泥出口连通所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污泥口 ;所述第二产水收集装置连通所述沉淀池。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一种城市污水碳源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汲取剂回收装置为反渗透膜组件,所述汲取液筒的第二出水口通过泵与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高压侧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高压侧的浓水出口与所述汲取液筒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李洁,曾凡付,侯得印,栾兆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新疆德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