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9578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用于在载体上形成图像;托盘,用于放置形成图像后的载体;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出纸口的下侧,当所述支撑件保持第一状态时,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托盘共同承载形成有图像的载体;当所述支撑件保持第二状态时,所述托盘承载形成有图像的载体;支撑件驱动部,当从所述图像形成部获取需要进行分份处理的信息时,所述支撑件驱动部驱动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当分份处理结束时,所述支撑件驱动部驱动所述支撑件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分份处理的前提下,减小图像形成装置的体积并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形成
,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图像信息和输出条件信息进行图像形成,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份、装订或打孔等后处理。图像信息是通过扫描读入原稿或从其他装置传送等取得的。输出时,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输出条件和在输出之前操作者向图像形成部输入的输出条件等,根据所述图像信息进行输出。在一个工件中,按照预先设定的该输出条件进行输出。以打印机为例,当操作者需要同时打印多份文件且每份文件包括两张以上纸张时,为了能直接得到分好的每份文件,可以将不同份文件进行错位放置或将每份文件打印好后直接进行装订处理,从而都需要对打印好的纸张进行分份处理,即在错位放置或装订之前,能将属于同一份文件的多页纸张单独放置在一起。参考图1所示,为了实现分份处理,现有技术中的打印机可以包括:图像形成部11,用于根据操作者的指令,实现对文件的打印;分页器15,用于对打印好的纸张进行分份处理;中继搬运部13,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1和分页器15之间,所述中继搬运部13可以沿图1中双向箭头所示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将图像形成部11打印好的纸张搬运到分页器15中;托盘17,设置在所述分页器15的出纸位置,用于放置分份处理结束后的纸张。但是上述技术需要在图像形成部11之外额外添加分页器15和中继搬运部13,从而既增加了打印机所占的空间,又提高了打印机的成本。类似的,在其他可以实现分份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存在上述问题。因此,如何在实现分份处理的前提下,减小图像形成装置的体积并降低成本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进行分份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减小图像形成装置占用的空间,降低生产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用于在载体上形成图像;托盘,用于放置形成图像后的载体;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出纸口的下侧,当所述支撑件保持第一状态时,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托盘共同承载形成有图像的载体;当所述支撑件保持第二状态时,所述托盘承载形成有图像的载体;支撑件驱动部,当从所述图像形成部获取需要进行分份处理的信息时,所述支撑件驱动部驱动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当分份处理结束时,所述支撑件驱动部驱动所述支撑件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可选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移动部,用于在获取当前分份处理结束的信息后,使由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托盘共同承载的所述载体或所述托盘进行移动。可选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装订部,用于在获取当前分份处理结束的信息后,对形成图像后的载体进行装订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分份处理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在图像形成部的出纸口的下侧设置支撑件,通过支撑件驱动部的配合,在需要进行分份处理时,由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托盘共同承载形成有图像的载体;在分份处理结束之后,所述载体掉落在所述托盘上,由所述托盘承载形成有图像的载体,从而通过支撑件状态的改变,可以简单地实现分份处理。由于仅在图像形成部的出纸口增加了支撑件,而支撑件驱动部的体积又比较小,因此在实现分份处理的前提下,可以大大减小整个图像形成装置的体积,且降低了图像形成装置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进一步地,可以增加移动部,在当前分份处理结束后,通过移动部的配合,使所述载体或所述托盘进行移动,从而可以使当前完成的文件与接下来要完成的文件或前面已完成的文件掉落在托盘的不同位置,即前后两份文件实现了错位放置,以便更好地区分每份文件;在移动结束之后,所述支撑件不再承载所述载体,所述载体掉落在所述托盘上,从而由所述托盘承载形成有图像的载体,以使属于同一份文件的多个载体放置在托盘上的同一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内,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图像形成装置占用的空间,利于其小型化。进一步地,由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排纸驱动马达在进行图像形成过程中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都是转动的,因此所述支撑件驱动部或所述移动部可以由所述排纸驱动马达提供动力,从而无需增加额外动力源,降低了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成本,且进一步减小了图像形成装置占用的空间。进一步地,在实现分份处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实现装订处理的功能,此时在图像形成部上增加装订部,当需要进行装订处理且当前分份处理结束时,所述装订部对所述载体进行装订处理;当所述支撑件驱动部从所述装订部接收到装订处理结束的信息之后,所述支撑件驱动部驱动所述支撑件从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即在装订处理结束后,所述支撑件使装订后的载体掉落在托盘上,从而通过将同一份文件的多个载体装订在一起,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份文件,最终增加了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个例子中支撑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支撑件的示意图;图4是第一个例子中支撑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支撑件的示意图;图5是第二个例子中支撑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支撑件的示意图6是第二个例子中支撑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支撑件的示意图;图7是第三个例子中支撑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支撑件的示意图;图8是第三个例子中支撑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支撑件的示意图;图9是第四个例子中支撑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支撑件的示意图;图10是第四个例子中支撑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支撑件的示意图;图11是第一个例子中支撑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支撑件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第一个例子中支撑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支撑件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图14是本实施方式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现有技术中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实现分份处理的功能,需要在出纸口设置外置的分页器,同时需要增加中继搬运部以将纸张搬运至分页器,从而不利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可以借助图像形成部现有的结构,在图像形成部的出纸口的下侧增设支撑件,并在支撑件驱动部的配合下,通过改变支撑件的位置或/和形状等方式,使得属于同一份的文件在完成之前由支撑件和托盘共同承载,在完成之后该文件一起掉落在托盘上;此外,还需要配合移动部的作用,使得不同份文件掉落在托盘的不同位置,以实现错位放置。由于无需单独设置体积庞大的分页器和中继搬运器,因此在实现分份处理的前提下,减小了图像形成装置的体积,降低了图像形成装置的成本。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110,用于在载体上形成图像;托盘410,用于放置形成图像后的载体10 ;支撑件210,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110的出纸口 111的下侧,当所述支撑件210保持第一状态时,所述支撑件210和所述托盘410共同承载形成有图像的载体10 ;当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形成部,用于在载体上形成图像;托盘,用于放置形成图像后的载体;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出纸口的下侧,当所述支撑件保持第一状态时,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托盘共同承载形成有图像的载体;当所述支撑件保持第二状态时,所述托盘承载形成有图像的载体;支撑件驱动部,当从所述图像形成部获取需要进行分份处理的信息时,所述支撑件驱动部驱动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当分份处理结束时,所述支撑件驱动部驱动所述支撑件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所述第二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晨卉杨蕴震杨柳张海金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