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龙交错顺次连接的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9572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绞龙交错顺次连接的输送装置,包括绞龙以及设于绞龙外侧的管状腔体,绞龙包括输入端绞龙和输出端绞龙,并设有相应的输入端管状腔体和输出端管状腔体,输入端管状腔体和输出端管状腔体之间通过一个过渡腔相连通,在与所述的输出端绞龙的转轴相对一侧的过渡腔的腔壁上设有一个导流模块,该导流模块由主导流板和副导流板构成,主、副导流板相互搭接构成尖角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一种两个绞龙对接处的输送顺畅,输送效率高,不易出现卡机的绞龙交错顺次连接的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绞龙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在绞龙输送装置中,往往需要改变方向,经过一次或多次转弯才能完成输送,这就需要两个或多个绞龙进行对接,因此在绞龙的对接部位的输送效率会直接影响整个绞龙的输送效率,但是,现有的绞龙在对接时,只是一般都末经过特别的处理,在对接部,只是通过挤压完成向下一个绞龙机构的传递。如公开号为CN20106216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直推式绞龙收粮机,属于装粮机械设备领域,该收粮机由收粮绞龙、送粮绞龙、步进装置和活动出粮筒组成。整机机体呈倒“T”形,收粮绞龙外筒贴近地面,前面靠下方开缝,做为进粮口,后面固定两个支撑升降随动轮,上面中间垂直焊接送粮绞龙外筒,并使送粮绞龙外筒与地面成一定角度,收粮绞龙筒内中心处固定一台减速机,减速机左右分别连接正反转轴,轴上焊接螺旋片及沿齿,减速机动力轴与送粮绞龙主轴连接,送粮绞龙外筒上端上面固定动力电机,下面连接活动出粮筒,下端正下方安装由电机、减速箱、步进车轮组成的步进装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其整机呈倒T形结构,需要多个绞龙进行对接,但其对接部位的结构会大大的降低其输送效率,甚至会出现被卡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两个绞龙对接时,输送效率大大降低,容易出现被卡住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两个绞龙对接处的输送顺畅,输送效率高,不易出现卡机的绞龙交错顺次连接的输送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绞龙交错顺次连接的输送装置,包括绞龙以及设于绞龙外侧的管状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绞龙包括输入端绞龙和输出端绞龙,并设有相应的输入端管状腔体和输出端管状腔体,输入端管状腔体和输出端管状腔体之间通过一个过渡腔相连通,所述的输入端绞龙和输出端绞龙的转轴在所述的过渡腔内相互交错,在与所述的输出端绞龙的转轴相对一侧的过渡腔的腔壁上设有一个导流模块,所述的输入端绞龙的转轴处于所述的输出端绞龙的转轴和导流模块之间,该导流模块由斜对于输入端绞龙的输送方向的主导流板和斜背对于输入端绞龙的输送方向的副导流板构成,主、副导流板相互搭接构成尖角结构。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由输入端绞龙带入的物料通过过渡腔,再由输出端绞龙带出物料,在通过过渡腔的过程中,在远离输出端绞龙一侧的物料会受到主导流板的反作用,使这部分物料改变方向,朝输出端绞龙一侧运动,在此过程中,其它未直接受到主导流板的反作用的物料也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向输出端绞龙一侧偏移,使得物料的转弯变向更为流畅。在该技术方案下,仍然会有一定量的物料会直接被挤压到输入端绞龙的转轴末端一侧的过渡腔的腔壁上,这部分物料在挤压的作用下,会返回,并受到副导流板的作用继续运动进入到输出端绞龙中。作为优选,所述的输入端绞龙的末端设有反向螺旋片,该反向螺旋片的旋向与输入端绞龙的主螺旋片的旋向相反,反向螺旋片与主螺旋片之间为所述的输入端绞龙和输出端绞龙的转轴的交错部位。被直接被挤压到输入端绞龙的转轴末端一侧物料会影响对正常路径上的物料的运动具有阻碍作用,本方案通过一个反向螺旋片,使这部分物料在反向螺旋片的作用下,主动往回运动,一部分通过副导流板的作用进入输出端绞龙,另一部分直接返回,并在正常路径上的物料的相互作用下进入到输出端绞龙中,反向螺旋片对同时也促进了正常路径上的物料的流动。作为优选,所述的导流模块跨度为输出端绞龙的螺旋片的外圆直径的0.7-1倍,所述的主导流板的长度是副导流板的长度的1.2-1.5倍。导流模块跨度不能大于输出端绞龙的螺旋片的外圆直径,否则,受导流模块反作用的物料容易进入到输入端绞龙的螺旋片上,对输送的流畅性起到反作用。另外,主导流板一侧的物料占大多数,其导流长度需要比副导流板的长度长。作为优选,所述的主、副导流板之间的夹角为90度,主导流板与输入端绞龙转轴的夹角为25-40度。主导流板一侧中主要的导流面,其角度太大时,对输入端绞龙的阻力过大,而角度太小时,其导流作用会减小,因此,其需取使得大部分物料被导向输出端绞龙的最小角度。作为优选,所述的输入端绞龙为横向设置,所述的输出端绞龙为纵向设置。这种设置,使得受导流板导流的物料基本呈水平移动,受物料重力的作用最小,如果采用其它的设置方式,则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影响导流板的导流作用的发挥。本专利技术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两个绞龙对接时,输送效率大大降低,容易出现被卡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一种两个绞龙对接处的输送顺畅,输送效率高,不易出现卡机的绞龙交错顺次连接的输送装置。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 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 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导流模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是绞龙交错顺次连接的输送装置,包括绞龙以及设于绞龙外侧的,管状腔体,绞龙包括横向设置的输入端绞龙I和纵向设置的输出端绞龙2,并设有相应的输入端管状腔体3和输出端管状腔体4,输入端管状腔体3和输出端管状腔体4之间通过一个过渡腔9相连通,所述的输入端绞龙I和输出端绞龙2的转轴6在所述的过渡腔9内相互交错,在与所述的输出端绞龙的转轴7相对一侧的过渡腔的腔壁上设有一个导流模块5,所述的输入端绞龙的转轴处于所述的输出端绞龙的转轴和导流模块5之间,该导流模块5由斜对于输入端绞龙的输送方向的主导流板51和斜背对于输入端绞龙的输送方向的副导流板52构成,主、副导流板相互搭接构成尖角结构。导流模块跨度为输出端绞龙的螺旋片的外圆直径的0.8倍,所述的主导流板的长度是副导流板的长度的1.3倍。主、副导流板之间的夹角为90度,主导流板与输入端绞龙转轴的夹角为35度。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由输入端绞龙带入的物料通过过渡腔,再由输出端绞龙带出物料,在通过过渡腔的过程中,在远离输出端绞龙一侧的物料会受到主导流板的反作用,使这部分物料改变方向,朝输出端绞龙一侧运动,在此过程中,其它未直接受到主导流板的反作用的物料也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向输出端绞龙一侧偏移,使得物料的转弯变向更为流畅。在该技术方案下,仍然会有一定量的物料会直接被挤压到输入端绞龙的转轴末端一侧的过渡腔的腔壁上,这部分物料在挤压的作用下,会返回,并受到副导流板的作用继续运动进入到输出端绞龙中。实施例2 如图2、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输入端绞龙I的末端设有反向螺旋片8,该反向螺旋片8的旋向与输入端绞龙I的主螺旋片的旋向相反,反向螺旋片8与主螺旋片之间为所述的输入端绞龙I和输出端绞龙2的转轴的交错部位。本专利技术在使用中,被直接被挤压到输入端绞龙的转轴末端一侧物料会影响对正常路径上的物料的运动具有阻碍作用,本方案通过一个反向螺旋片,使这部分物料在反向螺旋片的作用下,主动往回运动,一部分通过副导流板的作用进入输出端绞龙,另一部分直接返回,并在正常路径上的物料的相互作用下进入到输出端绞龙中,反向螺旋片对同时也促进了正常路径上的物料的流动。所以本专利技术具有输送顺畅,输送效率高,不易出现卡机,使用寿命长的特征。权利要求1.一种绞龙交错顺次连接的输送装置,包括绞龙以及设于绞龙外侧的管状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绞龙包括输入端绞龙和输出端绞龙,并设有相应的输入端管状腔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绞龙交错顺次连接的输送装置,包括绞龙以及设于绞龙外侧的管状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绞龙包括输入端绞龙和输出端绞龙,并设有相应的输入端管状腔体和输出端管状腔体,输入端管状腔体和输出端管状腔体之间通过一个过渡腔相连通,所述的输入端绞龙和输出端绞龙的转轴在所述的过渡腔内相互交错,在与所述的输出端绞龙的转轴相对一侧的过渡腔的腔壁上设有一个导流模块,所述的输入端绞龙的转轴处于所述的输出端绞龙的转轴和导流模块之间,该导流模块由斜对于输入端绞龙的输送方向的主导流板和斜背对于输入端绞龙的输送方向的副导流板构成,主、副导流板相互搭接构成尖角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仲雄高福强李明强李彦良胡璇邵树有
申请(专利权)人: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高福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