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德安专利>正文

航空母舰用多层起降甲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5550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航空母舰用甲板,尤其是一种航空母舰用多层起降甲板,包括上甲板和下甲板,设置在上甲板上的上甲板地面作业区和用于将上甲板与下甲板连通的升降通道,设置在上甲板上的上甲板跑道,设置在下甲板上的下甲板地面作业区;所述下甲板的前端设置有与下甲板一体的下前甲板,下甲板的尾端设置有与下甲板一体的下尾甲板,在下甲板上设置有下甲板跑道,下甲板跑道的轴线与下前甲板的轴线和下尾甲板的轴线为同一下跑道轴线,该下跑道轴线与上甲板跑道的上跑道轴线形成上下两层相邻甲板的相邻层跑道轴线夹角,使得在上甲板与下甲板上独自同时起飞的飞行器形成独自的安全起飞航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所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提高了运载能力和起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母舰用甲板,具体是一种提高运载能力和起降效率航空母舰用多层起降甲板
技术介绍
这是一个已进入海洋的世界,海洋政治、海洋经济将主导世界的发展趋向。强国为保卫自身的海洋政治、海洋经济利益,多在努力发展海洋武装,航空母舰是现代海洋武装的核心。航母只是海上可移动的航空器载体和机场,而现代航母均为双甲板结构和单甲板起降模式,造价较高且空间局限性大、运载能力不足、起降效率较低,因而其综合效能较低,从而影响了航母的应用和发展。目前国内外的航空母舰全部为双甲板,无论是滑跃式双甲板还是弹跃式双甲板均包括上甲板和下甲板两层。使用时,上甲板主要作为起降平台,而下甲板主要作为机库、维护和补给平台等功能。典型代表有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和我国的辽宁号航母等,多种刊物如《环球军事》及网站如“中华军事网”等多见报道。众所周知,建造航母还相对容易,而航母的护卫配置费用高昂,而一个独立的航母群配置已超过1000亿元,且其战力效率及其性价比常受到质疑,这是目前航母发展的主要瓶颈。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甲板等效造价较高,空间局限性大、运载能力不足、起降效率较低。现代航母单艘造价为数百亿元,一般只能运载约70架各型飞机,平均超过10分钟才能完成一次降落或起飞命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役航母甲板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提高运载能力和起降效率航空母舰用多层起降甲板。为实现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航空母舰用多层起降甲板,包括上甲板和下甲板,设置在上甲板上的上甲板地面作业区和用于将上甲板与下甲板连通的升降通道,设置在上甲板上的上甲板跑道,设置在下甲板上的下甲板地面作业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甲板的前端设置有与下甲板一体的下前甲板,下甲板的尾端设置有与下甲板一体的下尾甲板,在下甲板上设置有下甲板跑道,下甲板跑道的轴线与下前甲板的轴线和下尾甲板的轴线为同一下跑道轴线,该下跑道轴线与上甲板跑道的上跑道轴线形成上下两层相邻甲板的相邻层跑道轴线夹角,使得在上甲板与下甲板上独自同时起飞的飞行器形成独自的安全起飞航线。由于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提高了运载能力和起降效率。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层甲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三层甲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甲板;2、下甲板跑道;3、下前甲板;4、下尾甲板;5、下跑道轴线;6、上甲板跑道;7、上甲板;8、上跑道轴线;9、上甲板地面作业区;10、辅助甲板升降通道;11、辅助起飞甲板;12、辅助起飞跑道轴线;13、辅助起飞跑道;14、辅助甲板地面作业区;15、升降通道;16、下甲板地面作业区;α、相邻层跑道轴线夹角;β、错层跑道轴线夹角。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至2,一种航空母舰用多层起降甲板,包括上甲板7和下甲板1,设置在上甲板上7的上甲板地面作业区9和用于将上甲板7与下甲板I连通的升降通道15,设置在上甲板7上的上甲板跑道6,设置在下甲板I上的下甲板地面作业区16 ;其中:所述下甲板I的前端设置有与下甲板I 一体的下前甲板3,下甲板I的尾端设置有与下甲板I 一体的下尾甲板4,在下甲板I上设置有下甲板跑道2,下甲板跑道2的轴线与下前甲板3的轴线和下尾甲板4的轴线为同一下跑道轴线5,该下跑道轴线5与上甲板跑道6的上跑道轴线8形成上下两层相邻甲板的相邻层跑道轴线夹角α,使得在上甲板7与下甲板I上独自同时起飞的飞行器形成独自的安全起飞航线。在该实施例中,减少了原航母多需要通过升降通道15从上甲板7转降到下甲板I再进行维护补给,或一定要自下甲板I通过升降通道15转升到上甲板7再部署起飞的升降和转调环节;通过上述结构,航空器可直接于下甲板2以及下前甲板3与上甲板7同时部署起飞;同时通过下尾甲板4及下甲板跑道2的整体功能,可进行下甲板2的降落布置,与上甲板7的降落布置依序进行,可缩减传统降落布置的时间间隔。又可以通过下甲板2的下尾甲板4直接部署垂直起降式航空器的起飞或降落;也可以于上甲板7、下甲板2、下前甲板3、下尾甲板4同时或分别布置起飞或降落。参见附图2,为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和起飞效率,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上甲板7上方设置有至少一层辅助起飞甲板11,该辅助起飞甲板11上设置有辅助甲板地面作业区14,用于辅助起飞甲板11与相邻下层甲板连通的辅助甲板升降通道10,以及设置在辅助起飞甲板11上的辅助起飞跑道13,该辅助起飞跑道13的辅助起飞跑道轴线12与相邻下层甲板跑道轴线形成的又一相邻层跑道轴线夹角α小于或等于该辅助起飞跑道13的辅助起飞跑道轴线12与不相邻甲板跑道轴线形成的错层跑道轴线夹角β。在该实施例中,构建了第三层甲板,即辅助起飞甲板11,更提高了运载量和起降效率;因起、降、囤空间的布置优化,还可以增加运载航空器的数量,而并不一定需要增加护卫配置,在提高了单个航母战力的基础上,效费比提高。显然,在该实施例中,辅助起飞甲板11也可以是具有相同功能的多层结构。在该实施例中,辅助起飞甲板11也可称之为顶甲板。上述结构所述的航空母舰用多层起降甲板与现役航母所用的起降甲板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优势和效果: ①减少了原航母多需要通过升降机从上甲板7转降到下甲板I再进行维护补给、或一定要自下甲板I通过升降机15转升到上甲板7再部署起飞的升降转调环节,提高了第一部分起降效率; ②航空器可直接于下甲板I与上甲板7同时部署起飞,提高了第二部分起降效率; ③通过下尾甲板4至其下甲板I的下甲板跑道2,可进行降落布置(尤其适用于无人机,与上甲板7的降落布置依序进行,可缩减传统降落布置的时间间隔,提高了第三部分起降效率; ④可以通过下甲板的下尾甲板4直接部署垂直起降式航空器的起飞或降落,提高了第四部分起降效率; ⑤也可以于上甲板7、下甲板2、下前甲板3、下尾甲板4同时或分别布置起飞或降落,提高了第五部分起降效率。⑥若构建了第三层甲板,即辅助起飞甲板11,提高了第六部分运载和起降效率,同时自然成为上部护甲。⑦因起、降、囤空间的布置优化,自然能够增加航空器的运载数量,而并不一定需要增加护卫配置,在提高了单个航母战斗群的战斗能力基础上,性价比高,综合效率高。当然,根据需要,在原有双层甲板基础上,直接在上甲板上7上设置至少一层辅助起飞甲板11,该辅助起飞甲板11上设置有辅助甲板地面作业区14,用于辅助起飞甲板11与相邻下层甲板连通的辅助甲板升降通道10,以及设置在辅助起飞甲板11上的辅助起飞跑道13,该辅助起飞跑道13的辅助起飞跑道轴线12与相邻下层甲板跑道轴线形成的又一相邻层跑道轴线夹角α小于或等于该辅助起飞跑道13的辅助起飞跑道轴线12与不相邻甲板跑道轴线形成的错层跑道轴线夹角β。通过该技术方案来实现提高运载能力和起降效率也是可行的,即增加顶甲板,顶甲板即辅助起飞甲板11,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畴。 显然,上述描述的所有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畴。综上所述,本结构提闻了运载能力和起降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航空母舰用多层起降甲板,包括上甲板(7)和下甲板(1),设置在上甲板上(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航空母舰用多层起降甲板,包括上甲板(7)和下甲板(1),设置在上甲板上(7)的上甲板地面作业区(9)和用于将上甲板(7)与下甲板(1)连通的升降通道(15),设置在上甲板(7)上的上甲板跑道(6),设置在下甲板(1)上的下甲板地面作业区(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甲板(1)的前端设置有与下甲板(1)一体的下前甲板(3),下甲板(1)的尾端设置有与下甲板(1)一体的下尾甲板(4),在下甲板(1)上设置有下甲板跑道(2),下甲板跑道(2)的轴线与下前甲板(3)的轴线和下尾甲板(4)的轴线为同一下跑道轴线(5),该下跑道轴线(5)与上甲板跑道(6)的上跑道轴线(8)形成上下两层相邻甲板的相邻层跑道轴线夹角(α),使得在上甲板(7)与下甲板(1)上独自同时起飞的飞行器形成独自的安全起飞航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德安
申请(专利权)人:吴德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