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银调光玻璃,其包括玻璃基底及依次位于该玻璃基底上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一银层、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二银层、第三透明导电层、第三银层与第四透明导电层,以及依次位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银层之间或依次位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三银层之间的无机变色层、离子补充层与无机离子储存层。上述三银调光玻璃具有可对温度与光线的透过率进行智能调节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玻璃,尤其是一种三银调光玻璃。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大以及人们对低碳环保意识的加强,以低辐射玻璃为代表的节能玻璃在门窗、玻璃幕墙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低辐射玻璃家族中,节能性能优异的三银低辐射玻璃得到大量应用。然而,现有的三银低辐射玻璃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根据环境的变化实现对室内温度与光线的智能化调节,例如其一旦安装好,其光学特性就固定下来,不能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在舒适性和节能效果上仍有所欠缺,因此难以适应现代建筑智能化和更高的节能效果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对温度与光线的透过率进行智能调节的三银调光玻璃。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银调光玻璃,其包括玻璃基底,该三银调光玻璃还包括依次位于该玻璃基底上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一银层、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二银层、第三透明导电层、第三银层与第四透明导电层,以及依次位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银层之间或依次位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三银层之间的无机变色层、离子补充层与无机离子储存层。该无机变色层与该离子补充层之间还形成有无机离子导体层。该无机变色层 包含氧化钨、氧化钥、氧化铌、氧化钛、氧化镍、氧化铱、氧化钒、氧化铑或氧化钴;该无机离子导体层包含钨酸锂、磷酸锂、氮化磷酸锂、镍酸锂、硅酸锂、铝酸锂、硅酸铝锂、铬酸锂、硫酸硼锂、钒酸锂、钽酸锂、锂的氮化物、铬的氧化物或钽的氧化物;该离子补充层包含锂、碳酸锂、氮化锂或钠;该无机离子储存层包含锂、钴酸锂、磷酸铁锂、钛酸锂、镍酸锂、锰酸锂、铬酸锂、碳酸锂、钒酸锂、钒酸镍锂、镍的氧化物、钒的氧化物、钥的氧化物或钛的氧化物。该无机变色层厚度为50 600nm,该无机离子导体层的厚度为200 1200nm,该无机离子补充层的厚度为0.5 25nm,该无机离子储存层的厚度为O 700nm。该三银调光玻璃在制备时,该玻璃基底需先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00 °C 400。。。该三银调光玻璃在制备时,该玻璃基底镀膜形成各层后,还要进行加热保温,加热温度为200°C 500°C,保温时间15min 60min,然后在室温下冷却Omin 30min。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该第二透明导电层、该第三透明导电层与该第四透明导电层分别包含氧化铟锡、掺铝氧化锌或掺氟氧化锡。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厚度为5 80nm,该第二透明导电层厚度为50 IOOnm,该第三透明导电层厚度为50 IOOnm,该第四透明导电层厚度为5 80nm。该第一银层厚度为8 15nm,该第二银层厚度为10 25nm,该第三银层厚度为15 30nmo该玻璃基底上的各层是通过磁控反应溅射沉积法依次形成。上述三银调光玻璃采用独特的膜层结构,所有膜层都可由固体材料构成,且实现了低辐射层与变色层的有效结合,实现了节能玻璃的智能化需求,即可对温度与光线的透过率进行智能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三银调光玻璃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三银调光玻璃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三银调光玻璃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三银调光玻璃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三银调光玻璃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三银调光玻璃100包括玻璃基底10与依次形成于玻璃基底10上的第一透明导电层11、第一银层12、第二透明导电层13、无机变色层14、无机离子导体层15、离子补充层16、无机离子储存层17、第二银层18、第三透明导电层19、第三银层20与第四透明导电层21。其中,玻璃基底10可为普通玻璃、有色玻璃或超白玻璃,其厚度可为3 10毫米(_),优选为6_。第一透明导电层11、第二透明导电层13、第三透明导电层19及第四透明导电层21可分别包含氧化铟锡、掺铝氧化锌或掺氟氧化锡。第一透明导电层11厚度可为5 80nm,优选为10 50nm ;第二透明导电层13厚度可为50 IOOnm,优选为60 80nm ;第三透明导电层19厚度可为50 IOOnm,优选为60 80nm ;第四透明导电层21厚度可为5 80nm,优选为10 50nm。第一银层12厚度可为8 15nm,优选为10 12nm ;第二银层厚度可为10 25nm,优选为13 18nm ;第三银层厚度可为15 30nm,优选为20 24nm。无机变色层14可包含氧化钨、氧化钥、氧化铌、氧化钛、氧化镍、氧化铱、氧化钒、氧化铑或氧化钴;无机离子导体层15可包含钨酸锂、磷酸锂、氮化磷酸锂、镍酸锂、硅酸锂、铝酸锂、硅酸铝锂、铬酸锂、硫酸硼锂、钒酸锂、钽酸锂、锂的氮化物、铬的氧化物或钽的氧化物;离子补充层16可包含锂、碳酸锂、氮化锂或钠;无机离子储存层17可包含锂、钴酸锂、磷酸铁锂、钛酸锂、镍酸锂、锰酸锂、铬酸锂、碳酸锂、钒酸锂、钒酸镍锂、镍的氧化物、钒的氧化物、钥的氧化物或钛的氧化物。无机变色层14厚度可为50 600nm,优选为150 500nm ;无机离子导体层15厚度可为200 1200nm,优选为500 IOOOnm ;无机离子补充层16厚度可为0.5 25nm,优选为5 15nm ;无机离子储存层17的厚度可为O 700nm,优选为200 550nm。上述三银调光玻璃100在制备时,可通过磁控反应溅射沉积法依次在玻璃基底10上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11、第一银层12、第二透明导电层13、无机变色层14、无机离子导体层15、离子补充层16、无机离子储存层17、第二银层18、第三透明导电层19、第三银层20与第四透明导电层21来形成;然后再将其加热,保温,进行离子扩散后,冷却。详细来说,第一透明导电层11、第二透明导电层13、第三透明导电层19及第四透明导电层21可分别通过平面阴极或双旋转阴极、直流或直流加脉冲磁控反应溅射沉积来形成;第一银层12、第二银层18及第三银层20可分别通过平面阴极直流磁控溅射沉积来形成;无机变色层14可通过平面阴极或双旋转阴极、直流加脉冲磁控溅射或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沉积来形成;无机离子导体层15可通过平面阴极或双旋转阴极、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沉积来形成;离子补充层16可通过平面阴极磁控溅射沉积来形成;无机离子储存层17可通过平面阴极或双旋转阴极、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沉积来形成。此外,玻璃基底10还可先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00°C 400°C ;当在玻璃基底10上形成各层后,还可以进行加热保温,加热温度可为200°C 500°C,保温时间可为15min 60min,然后在室温下冷却Omin 30min。上述三银调光玻璃100采用独特的膜层结构,所有膜层都可由固体材料构成,且实现了低辐射层与变色层的有效结合,实现了节能玻璃的智能化需求,即可对温度与光线的透过率进行智能调节;例如,当无机变色层14处于“着色态”时,无机变色层14能阻止光和热量通过,并且此时第一银层12、第二银层18及第三银层20还能额外反射红外线热,进一步阻止热量通过;当无机变色层14处于“漂白态”时,无机变色层14不会阻止光和热量通过。与此同时,因为上述三银调光玻璃100生产时可只采用磁控反应溅射沉积法就能形成各层,因此可避免生产过程中多次进出镀膜设备,简化了生产工艺,从而还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闻生广效率。请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三银调光玻璃3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银调光玻璃,其包括玻璃基底,其特征在于,该三银调光玻璃还包括依次位于该玻璃基底上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一银层、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二银层、第三透明导电层、第三银层与第四透明导电层,以及依次位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银层之间或依次位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三银层之间的无机变色层、离子补充层与无机离子储存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银调光玻璃,其包括玻璃基底,其特征在于,该三银调光玻璃还包括依次位于该玻璃基底上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一银层、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二银层、第三透明导电层、第三银层与第四透明导电层,以及依次位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银层之间或依次位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三银层之间的无机变色层、离子补充层与无机离子储存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银调光玻璃,其特征是:该无机变色层与该离子补充层之间还形成有无机离子导体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银调光玻璃,其特征是:该无机变色层包含氧化钨、氧化钥、氧化铌、氧化钛、氧化镍、氧化铱、氧化钒、氧化铑或氧化钴;该无机离子导体层包含钨酸锂、磷酸锂、氮化磷酸锂、镍酸锂、硅酸锂、铝酸锂、硅酸铝锂、铬酸锂、硫酸硼锂、钒酸锂、钽酸锂、锂的氮化物、铬的氧化物或钽的氧化物;该离子补充层包含锂、碳酸锂、氮化锂或钠;该无机离子储存层包含锂、钴酸锂、磷酸铁锂、钛酸锂、镍酸锂、锰酸锂、铬酸锂、碳酸锂、钒酸锂、钒酸镍锂、镍的氧化物、钒的氧化物、钥的氧化物或钛的氧化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银调光玻璃,其特征是:该无机变色层厚度为50 600nm,该无机离子导体层的厚度为200 1200nm,该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平生,曾小绵,王小峰,吕宜超,唐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