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跷跷板
本专利技术方案涉及一种跷跷板的
技术介绍
跷跷板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主要有板体,支架组成,板体与支架转动连接,板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左乘位和右乘位,在实际操作中跷跷板两端的着地点常常对操作者造成伤害,申请号为200920190349.0的中国专利作出有益改进,公开了一种跷跷板,其特点为板体两端向下弯曲使其富有弹性,以此减小着地时的冲击力,但这一技术仍然存在一些缺点:着地时的冲击力虽然减小但仍可能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方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由软索对板体的上升和下降进行限位,避免其着地对操作者造成伤害一种跷跷板。本专利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跷跷板,包括板体,支架,板体与支架转动连接,板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左乘位和右乘位,板体附近设一立桩,立桩与板体通过软索相连,软索用以对板体的左倾和右倾进行限位。本专利技术方案的跷跷板在使用时,若其左侧的板体下降,当下降至一定幅度,与其相连的软索就处于紧张状态,限制其进一步下降,反之若其左侧的板体上升,当上升至一定幅度,与其相连的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跷跷板,包括板体(1),支架(2),所述板体(1)与所述支架(2)转动连接,所述板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左乘位(1A)和右乘位(1B),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附近设一立桩(3),所述立桩(3)与所述板体(1)通过软索相连,所述软索用以对所述板体(1)的左倾和右倾进行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跷跷板,包括板体(1),支架(2),所述板体(I)与所述支架(2)转动连接,所述板体⑴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左乘位(IA)和右乘位(IB),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⑴附近设一立桩(3),所述立桩(3)与所述板体(I)通过软索相连,所述软索用以对所述板体(I)的左倾和右倾进行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索与所述立桩(3)的连接点的高度与所述板体(I)平置时的高度大体相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索与所述立桩(3)的连接点位...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