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立专利>正文

上肢术后肘关节功能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9393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肢术后肘关节功能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肘关节衬套、上臂骨定位板、前臂骨定位板、铰轴、功能康复器、纵向连接布带、横向连接布带、定位气囊、气管和气阀,肘关节衬套上半部外部圆周固定有至少4块上臂骨定位板,下半部外部圆周固定有至少4块前臂骨定位板,肘关节衬套侧面设有功能康复器,上臂骨定位板和肘关节衬套之间、前臂骨定位板和肘关节衬套之间分别设有定位气囊,定位气囊经气管与气阀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功能恢复快、具有主动运动、固定与康复相结合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上肢术后肘关节功能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肘关节僵直和活动范围受限是肘关节创伤或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软组织是导致肘关节僵直的主要原因。矫形器利用蠕变或应力松弛原理增加关节被动活动度(rangeofmotion, ROM),在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矫形器应遵循基本的设计和应用原则。临床经验和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应用方案,矫形器能有效改善创伤后肘关节僵直的ROM。传统康复设备缺点:1传统康复机旨在通过被动活动肘关节预防肘关节粘连。在肘关节尚未僵直时,利用机械使肘关节被动活动,以防止肘关节粘连,不能抵过大阻力进行闭合式肘关节粘连松解;2不能提供阻力使上臂和前臂肌肉组织抗阻力主动锻炼,不能满足肘关节康复后期的肌力训练过程;3不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模式。不能使固定与康复相互结合,相互转化,动与静结合,筋骨并重。而在复杂肘关节术后早期(I周以内)过多的活动易引起肘关节内积血不能很好吸收,刀口不能按期愈合,增加骨折处应力,影响早期原始骨痂形成;4而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肘关节最后伸直比较难纠正,需要康复机对肘关节提供矫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肢术后肘关节功能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肘关节衬套、上臂骨定位板、前臂骨定位板、铰轴、功能康复器、纵向连接布带、横向连接布带、定位气囊、气管和气阀,所述肘关节衬套为锥形筒体,肘关节衬套采用网布制成,肘关节衬套上半部外部圆周固定有至少4块上臂骨定位板,下半部外部圆周固定有至少4块前臂骨定位板,肘关节衬套侧面设有功能康复器,功能康复器包括前丝杆、后丝杆和旋转丝套,旋转丝套内的螺纹孔是由左旋螺纹孔和右旋螺纹孔构成,前丝杆一端经铰轴与前臂骨定位板相铰接,另一端与旋转丝套螺纹连接,后丝杆一端经铰轴与上臂骨定位板相铰接,另一端与旋转丝套螺纹连接,相邻上臂骨定位板和前臂骨定位板之间设有纵向连接布带,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肢术后肘关节功能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肘关节衬套、上臂骨定位板、前臂骨定位板、铰轴、功能康复器、纵向连接布带、横向连接布带、定位气囊、气管和气阀,所述肘关节衬套为锥形筒体,肘关节衬套采用网布制成,肘关节衬套上半部外部圆周固定有至少4块上臂骨定位板,下半部外部圆周固定有至少4块前臂骨定位板,肘关节衬套侧面设有功能康复器,功能康复器包括前丝杆、后丝杆和旋转丝套,旋转丝套内的螺纹孔是由左旋螺纹孔和右旋螺纹孔构成,前丝杆一端经铰轴与前臂骨定位板相铰接,另一端与旋转丝套螺纹连接,后丝杆一端经铰轴与上臂骨定位板相铰接,另一端与旋转丝套螺纹连接,相邻上臂骨定位板和前臂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于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李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