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无土温控人工培养蟋蟀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2244 阅读:5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2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土温控人工培养蟋蟀的方法,包括野生蟋蟀受精籽的冻籽处理、野生蟋蟀受精籽的恒温培养、蟋蟀1-4蜕若虫的变温培养、蟋蟀5-6蜕大龄若虫的分缸培养。该方法方法,工艺简单、设备简单、成本低廉,采用完全无土的蟋蟀人工培育方法,具有明显的全天候反季节性,避免了各种土壤病菌致病因素,产率高;同时,使高品系的蟋蟀人工培养更具稳定性和准确性,培育的蟋蟀个头大、品系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昆虫人工繁殖
,特别涉及一种无土温控环境下人工培养蟋蟀的方法。
技术介绍
蟋蟀也称中华斗蟋,为直翅目昆虫,斗蟋蟀是中国一项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高品系的蟋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然而,自然环境下蟋蟀的寿命仅为100天左右,成虫时间也限定在秋天;同时,山东等传统野生蟋蟀产地资源濒临枯竭,如何人工培养蟋蟀,保护自然种群,沿承蟋蟀传统文化,是近代长期研究的一个课题。1980年代以来,关于人工培养蟋蟀的实验研究逐渐兴起,概括起来大致有二种培养方向:一是室外撒籽自然培养,在冬天选择合适的田地圈围,在浅土层撒蟋蟀籽使其自然生长;二是室内人工培养,选择室内环境恒温培养幡虫率。然而,现有人工方法培养出来的蟋蟀产率低、个头小、品系低,打斗能力远远不如野生蟋蟀,其主要技术缺陷为:1.产率低。无论哪种培养方法,均采用土壤环境,使得土壤中大量病菌和病毒在高温环境下迅速生长繁殖,导致蟋蟀病死率较高。2.品系低。因此野生蟋蟀籽在野外自然环境下经历整个冬天的低温环境,对其线粒体沉淀和品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人工培养方法缺少模拟蟋蟀自然孵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一冻籽,因此导致人工培养出的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土温控人工培养蟋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野生蟋蟀受精籽的冻籽处理:野生蟋蟀受精籽与干沙土混匀后置于温度2?10℃中经冻籽处理100天以上;(2)野生蟋蟀受精籽的恒温培养:将经冻籽处理后的野生蟋蟀受精籽于自然温度下培养1?2天后,于灭菌后的培养缸中恒温保湿培养6?7天,培养条件为:温度25?30℃,湿度80?90%;(3)蟋蟀1?4蜕若虫的变温培养:于培养缸中设置2?3层斜搭桥砌作为各龄蟋蟀若虫的活动场地,将恒温培养后的野生蟋蟀受精籽于日夜变温环境中培养40?45天,培养条件为:白天温度为25?28℃、湿度为30?50%,夜间温度为30?32℃、湿度为80?90%,饲料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土温控人工培养蟋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野生蟋蟀受精籽的冻籽处理:野生蟋蟀受精籽与干沙土混匀后置于温度2-10°C中经冻籽处理100天以上; (2)野生蟋蟀受精籽的恒温培养:将经冻籽处理后的野生蟋蟀受精籽于自然温度下培养1-2天后,于灭菌后的培养缸中恒温保湿培养6-7天,培养条件为:温度25-30°C,湿度80-90% ; (3)蟋蟀1-4蜕若虫的变温培养:于培养缸中设置2-3层斜搭桥砌作为各龄蟋蟀若虫的活动场地,将恒温培养后的野生蟋蟀受精籽于日夜变温环境中培养40-45天,培养条件为:白天温度为25-28°C、湿度为30-50%,夜间温度为30_32°C、湿度为80_90%,饲料以对虾养殖饲料、玉米、豆皮和蝉蜕的 混合物以及白菜叶; (4)蟋蟀5-6蜕大龄若虫的分缸培养:若虫达到5蜕后分缸培养,平均I缸分成10缸,培养条件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宴朱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