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米三比空密疏密交错种植方法,是一种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创造边行效应和增产效应的种植技术,在不改变目前生产上常规的垄作栽培形式的基础上,将植株科学的进行田间排布,既以4垄作为一个循环,种植三垄,空一垄,种植的3垄玉米的株距靠空垄的两个边垄株距为中间垄的1/2,增加田间每个单株的边行空间,使每个单体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大大改善,在生产成本不增加,操作简单的情况下,该项技术比现有的常规种植方式增产10%以上,比现有的其他种植方式增产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玉米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玉米三比空密疏密交错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玉米是一种具有边行效应的作物,目前玉米生产技术的研究都集中在如何改善玉米群体中的单株通风透光环境,以提高边际产量,从而达到提高总产的目的。国内外现有的玉米种植技术一般都采用常规垄作、大垄双行、比空种植等栽培形式,这些种植形式对玉米产量的提高都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这些种植形式对边行效应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缺点在于(I)常规垄作是将植株均匀在田间排布,没有边行效应,而大垄双行虽然增加了边行效应,但由于窄行的距离小(一般40-45厘米),也不利于边行效应的充分发挥。目前常用的二比空和四比空种植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边行效应,但二比空由于两个种植行在增加密度后,两行中间的郁闭性强,生长失衡,容易引起倒伏;四比空则中间两行的边行效应差。对产量的提高都有一定的限制作用;(2)部分栽培形式需要特殊的整地和播种机械,增加了生产技术和生产成本的投入;(3)不能充分发挥单株个体的增产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三比空密疏密交错种植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玉米三比空密疏密交错种植方法,以4行为一个循环,连续种植3行空I行,种植的3行的植株的密度分布为两边行密度为中间行的2倍。进一步,该种植方法采用单垄植株数量的分配原则:根据所选用的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将所计划的4 垄栽培株数有计划的分配到其余3垄上,各垄的栽植密度分配如下:靠空垄的两条垄的每垄株数为原计划4垄的总株数2/5,中间垄的株数为原计划4垄的总株数的1/5。进一步,播种方式为:机械播种:根据所选的品种的种植密度,计算“三比空”栽培的两个靠边行的栽培株数,制作播种盘,中间垄的播盘株距增加一倍,或以同样的播种盘,在中间垄定苗时,隔株去除;人工播种则按照计算的两个边行株距播种边行,中间行株距加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玉米三比空密疏密交错”栽培法是一种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创造边行效应和增产效应的种植技术,在不改变目前生产上常规的垄作栽培形式的基础上,将植株科学的进行田间排布,既以4垄作为一个循环,种植三垄,空一垄,种植的3垄玉米的株距靠空垄的两个边垄株距为中间垄的1/2,增加田间每个单株的边行空间,使每个单体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大大改善,在生产成本不增加,操作简单的情况下,该项技术比现有的常规种植方式增产10%以上,比现有的其他种植方式增产5%以上。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三比空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三比空密疏密交错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以下实施例实现:实施例1(I)、在沈阳地区,选择3种类型的玉米品种:矮杆耐密性品种辽单565、中等耐密中穗型品种丹玉39、高杆大穗型辽单526。(2)种植方式设计为:常规垄作种植(垄距60厘米,均匀田间排布)、大垄双行种植(大垄距80厘米、小垄距40厘米)、密疏密交错种植(垄上植株密度排布为密垄为疏垄的2倍)、三比空种植(垄距60厘米,植株均匀排布)、三比空密疏密交错种植(种3垄,空I垄,垄上植株密度为中间的疏垄密度为两边密垄的1/2)。(3)每个品种的种植时间、播种后的栽培管理及收获,按现有的常规技术操作,所有处理间的管理技术一致。实施例2(I)、在铁岭地区,选择3种类型的玉米品种:矮杆耐密性品种辽单565、中等耐密中穗型品种丹玉39、高杆 大穗型辽单526。(2)种植方式设计为:常规垄作种植(垄距60厘米,均匀田间排布)、大垄双行种植(大垄距80厘米、小垄距40厘米)、密疏密交错种植(垄上植株密度排布为密垄为疏垄的2倍)、三比空种植(垄距60厘米,植株均匀排布)、三比空密疏密交错种植(种3垄,空I垄,垄上植株密度为中间的疏垄密度为两边密垄的1/2)。(3)每个品种的种植时间、播种后的栽培管理及收获,按现有的常规技术操作,所有处理间的管理技术一致。实施例3(I)、在锦州地区,选择3种类型的玉米品种:矮杆耐密性品种辽单565、中等耐密中穗型品种丹玉39、高杆大穗型辽单526。(2)种植方式设计为:常规垄作种植(垄距55厘米,均匀田间排布)、大垄双行种植(大垄距70厘米、小垄距40厘米)、密疏密交错种植(垄上植株密度排布为密垄为疏垄的2倍)、三比空种植(垄距55厘米,植株均匀排布)、三比空密疏密交错种植(种3垄,空I垄,垄上植株密度为中间的疏垄密度为两边密垄的1/2)。(3)每个品种的种植时间、播种后的栽培管理及收获,按现有的常规技术操作,所有处理间的管理技术一致。实施例4(I)在丹东地区,选择3种类型的玉米品种:矮杆耐密性品种辽单565、中等耐密中穗型品种丹玉39、高杆大穗型辽单526。(2)种植方式设计为:常规垄作种植(垄距63厘米,均匀田间排布)、大垄双行种植(大垄距86厘米、小垄距40厘米)、密疏密交错种植(垄上植株密度排布为密垄为疏垄的2倍)、三比空种植(垄距63厘米,植株均匀排布)、三比空密疏密交错种植(种3垄,空I垄,垄上植株密度为中间的疏垄密度为两边密垄的1/2)。(3)每个品种的种植时间、播种后的栽培管理及收获,按现有的常规技术操作,所有处理间的管理技 术一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三比空密疏密交错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以4行为一个循环,连续种植3行空1行,种植的3行的植株的密度分布为两边行密度为中间行的2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三比空密疏密交错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以4行为一个循环,连续种植3行空I行,种植的3行的植株的密度分布为两边行密度为中间行的2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三比空密疏密交错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种植方法采用单垄植株数量的分配原则:根据所选用的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将所计划的4垄栽培株数有计划的分配到其余3垄上,各垄的栽植密度分配如下:靠空垄的两条垄的每垄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延波,赵海岩,常程,刘晶,肖万欣,张书萍,史磊,徐亮,汪经宏,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