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茵陈蒿种子萌发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提高种子萌发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常温下茵陈蒿种子萌发率低的技术问题。提高茵陈蒿种子萌发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种子的收集和选取;二、种子精选去杂;三、发芽: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茵陈蒿种子放在直径为60~90毫米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中,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0~15天,每个周期在高温20~30℃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10~16℃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且每个周期内的高温和低温温差不小于10℃。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简单易行,茵陈蒿种子发芽率提高到82~97%,比常温下发芽率提高了54~65%;平均萌发时间为3~5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种子萌发的方法。
技术介绍
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是双子叶植物纲、菊科艾属多年生草本,茵陈蒿含有香豆素类、色原酮和黄酮类等活性成分,除具有利胆保肝作用外,还有镇痛、消炎、降血月旨、增强免疫、抗肿瘤作用,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茵陈蒿种子蛋白质含量为31%,氨基酸组成充分,种子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其中亚油酸含量达到79%,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功能;此外,茵陈蒿是一种耐盐碱能力较强的植物,能够在松嫩盐碱化草地中生长,对改善我国松嫩草地盐碱化生境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但是常温下茵陈蒿种子萌发率低,而且目前对茵陈蒿种子萌发研究很少,成为制约其被进一步有效利用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常温下茵陈蒿种子萌发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种子的收集和选取:在每年的9月15日 10月15日,收集茵陈蒿种子,装在纸袋中,在相对湿度为30% 50%的室温条件下干燥3 6个月;二、种子精选去杂:选取纯度为95%以上、净度为95%以上的茵陈蒿种子,然后将茵陈蒿种子消毒; 三、发芽: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茵陈蒿种子放在直径为60 90毫米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中,然后用透气保湿的封口膜将培养皿底和盖交接部位封好,然后在湿度为50 100%的条件下,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0 15天,每个周期在高温20 30°C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10 16°C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且每个周期内的高温和低温温差不小于10°C。步骤二中所述的消毒方法如下:将纯度为95%以上、净度为95%以上的茵陈蒿种子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进行浸泡消毒,浸泡消毒5 10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清洗4 6次。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采种时间保证茵陈蒿种子的成熟度;二、采用浓度为0.1 %的氯化汞对茵陈蒿种子进行消毒5 10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既防止茵陈蒿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霉变,又不会影响种子本身活力;三、本专利技术采用10 16°C和20 30°C变温技术,显著提高了茵陈蒿种子的萌发率,缩短了平均萌发时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简单易行,茵陈蒿种子发芽率提高到82 97%,比常温下发芽率提高了 54 65% ;平均萌发时间为3 5天。附图说明图1是实验一至实验五的方法茵陈蒿种子发芽率的曲线图,图中+表示实验一的方法茵陈蒿种子发芽率曲线,i表示实验二的方法茵陈蒿种子发芽率曲线,+表示实验三的方法茵陈蒿种子发芽率曲线,+表示实验四的方法茵陈蒿种子发芽率曲线, 一表示实验五的方法茵陈蒿种子发芽率曲线;图2是实验一至实验五的方法茵陈蒿种子发芽率的柱状图,图中图中A表示实验一的方法茵陈蒿种子发芽率柱状图,B表示实验二的方法茵陈蒿种子发芽率柱状图,C表示实验三的方法茵陈蒿种子发芽率柱状图,D表示实验四的方法茵陈蒿种子发芽率柱状图,E表示实验五的方法茵陈蒿种子发芽率柱状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种子的收集和选取:在每年的9月15日 10月15日,收集茵陈蒿种子,装在纸袋中,在相对湿度为30% 50%的室温条件下干燥3 6个月;二、种子精选去杂:选取纯度为95%以上、净度为95%以上的茵陈蒿种子,然后将茵陈蒿种子消毒; 三、发芽: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茵陈蒿种子放在直径为60 90毫米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中,然后用透气保湿的封口膜将培养皿底和盖交接部位封好,然后在湿度为50 100%的条件下,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0 15天,每个周期在高温20 30°C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10 16°C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且每个周期内的高温和低温温差不小于10°C。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所述的消毒方法如下:将纯度为95%以上、净度为95%以上的茵陈蒿种子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进行浸泡消毒,浸泡消毒5 10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清洗4 6次。。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所述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为草炭土、细河沙或定性滤纸发芽床。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0天。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每个周期在高温25°C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15°C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且每个周期内的高温和低温温差不小于10°C。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相同。采用下述实验验证本专利技术效果:实验一(对照组):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种子的收集和选取:在2012年的9月15日 10月15日,收集茵陈蒿种子,装在纸袋中,在相对湿度为30% 50%的室温条件下干燥3 6个月;二、种子精选去杂:选取纯度为95%以上、净度为95%以上的茵陈蒿种子,然后将茵陈蒿种子消毒;三、发芽: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茵陈蒿种子放在直径为90毫米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中,加入10毫升蒸馏水,然后用透气保湿的封口膜将培养皿底和盖交接部位封好,然后在湿度为50%的条件下,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3天,每个周期在高温28°C的光照下培养;步骤三中所述的发芽床为定性滤纸。本实验茵陈蒿种子萌发率达到28%,平均萌发时间缩短为4天。实验二: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种子的收集和选取:在2012年的9月15日 10月15日,收集茵陈蒿种子,装在纸袋中,在相对湿度为30% 50%的室温条件下干燥3 6个月;二、种子精选去杂:选取纯度为95%以上、净度为95%以上的茵陈蒿种子,然后将茵陈蒿种子消毒;三、发芽: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茵陈蒿种子放在直径为90毫米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中,加入10毫升蒸馏水,然后用透气保湿的封口膜将培养皿底和盖交接部位封好,然后在湿度为50%的条件下,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3天,每个周期在高温28°C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16°C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步骤三中所述的发芽床为定性滤纸。本实验茵陈蒿种子萌 发率达到95%,平均萌发时间为4天。实验三: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种子的收集和选取:在2012年的9月15日 10月15日,收集茵陈蒿种子,装在纸袋中,在相对湿度为30% 50%的室温条件下干燥3 6个月;二、种子精选去杂:选取纯度为95%以上、净度为95%以上的茵陈蒿种子,然后将茵陈蒿种子消毒;三、发芽: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茵陈蒿种子放在直径为90毫米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中,加入10毫升蒸馏水,然后用透气保湿的封口膜将培养皿底和盖交接部位封好,然后在湿度为50%的条件下,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3天,每个周期在高温20°C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10°C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步骤三中所述的发芽床为定性滤纸。本实验茵陈蒿种子萌发率达到87%,平均萌发时间为5天。实验四: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种子的收集和选取:在2012年的9月15日 10月15日,收集茵陈蒿种子,装在纸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提高茵陈蒿种子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高茵陈蒿种子萌发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种子的收集和选取:在每年的9月15日~10月15日,收集茵陈蒿种子,装在纸袋中,在相对湿度为30%~50%的室温条件下干燥3~6个月;二、种子精选去杂:选取纯度为95%以上、净度为95%以上的茵陈蒿种子,然后将茵陈蒿种子消毒;三、发芽: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茵陈蒿种子放在直径为60~90毫米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中,然后用透气保湿的封口膜将培养皿底和盖交接部位封好,然后在湿度为50~100%的条件下,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0~15天,每个周期在高温20~30℃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10~16℃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且每个周期内的高温和低温温差不小于10℃。
【技术特征摘要】
1.提高茵陈蒿种子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高茵陈蒿种子萌发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种子的收集和选取:在每年的9月15日 10月15日,收集茵陈蒿种子,装在纸袋中,在相对湿度为30% 50%的室温条件下干燥3 6个月; 二、种子精选去杂:选取纯度为95%以上、净度为95%以上的茵陈蒿种子,然后将茵陈蒿种子消毒; 三、发芽: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茵陈蒿种子放在直径为60 90毫米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中,然后用透气保湿的封口膜将培养皿底和盖交接部位封好,然后在湿度为50 100%的条件下,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0 15天,每个周期在高温20 30°C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10 16°C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且每个周期内的高温和低温温差不小于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红媛,杨昊瑜,梁正伟,左静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