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在太阳能电池的至少一个透光侧设置的可控散射层,设置在可控散射层周围的发光元件;其中,可控散射层开启散射功能时,增大未被所述太阳能电池利用的光射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几率;所述发光元件用于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提供光源。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含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BIPV幕墙。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BIPV幕墙,可以满足在雾天或晚上,该组件为照明模式,不需使用该功能时,该组件为发电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切换照明功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及 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幕墙。
技术介绍
近年来,环境污染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由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人们希望采用一种不使用矿物燃料的无污染的能源。作为一种光电转换元件的太阳能电池应运而生。然而,现有的太阳能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一般用作发电元件使用,功能比较单一。随着太阳能电池的广泛使用,行业内出现了一些多功能的需求。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满足在一些情况下,例如雾天或晚上,该组件为照明模式,不需使用该功能时,该组件为发电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现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满足在一些情况下,例如雾天或晚上,该组件为照明模式,不需使用该功能时,该组件为发电模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至少一个透光侧设置的可控散射层,所述可控散射层开启散射功能时,增大未被所述太阳能电池利用的光射出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几率;设置在所述可控散射层周围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用于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提供光源。可选地,所述可控散射层与所述太阳能电池之间设置有第一透光基板,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透光基板的侧边。可选地,相对于可控散射层的设置有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该侧,所述可控散射层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透光基板,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透光基板的侧边。可选地,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将光转换成适于太阳能电池利用的波长的光转换层。可选地,被所述光转换层转换的光包括:太阳光与发光兀件的光。可选地,所述光转换层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与所述可控散射层之间。可选地,所述可控散射层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与所述光转换层之间。可选地,所述光转换层材质为上转换材料或下转换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所述上转换材料或下转换材料为量子点,所述量子点为至少为两种,可以转换至少两个波长的光。可选地,所述可控散射层包括各向异性材质。可选地,所述各向异性材质为液晶,通过在液晶上施加电场改变其配向。可选地,所述可控散射层周围设置固体发光器件。可选地,所述固体发光器件为LED、0LED、荧光管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可控散射层的两侧都设置有所述光转换层。可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所述可控散射层与光转换层之间通过透光胶粘合。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BIPV幕墙,包括上述描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普通的太阳能电池的透光的一侧设置可控散射层;所述可控散射层不开启散射功能时,未被所述太阳能电池利用的光射出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几率很小,此时,太阳能电池组件为发电模式,满足该组件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用途;所述可控散射层开启散射功能时,该未被所述太阳能电池利用的光经过该可控散射层时,被散射,增大了射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几率,此时,该组件为照明模式,满足在雾天该组件作为照明元件的目的;同时,该可控散射层周围还设置有发光元件,所述可控散射层开启散射功能时,该未被所述太阳能电池利用的发光元件的光经过该可控散射层时,被散射,射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几率较大,此时,该组件为照明模式,满足在晚上该组件作为照明元件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可控散射层与所述太阳能电池之间设置有第一透光基板,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透光基板的侧边;该第一透光基板的设置,方便了发光元件的固定;进一步地,相对于可控散射层的设置有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该侧,所述可控散射层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透光基板,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透光基板的侧边;该第二透光基板的设置类似第一透光基板,方便了发光元件的固定;进一步地,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将光转换成适于太阳能电池利用的波长的光转换层,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光转换层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与所述可控散射层之间,通过所述可控散射层的光被光转换层转换为适于太阳能电池利用的波长的光;该适于太阳能电池利用的光,其传播方向随机,可控散射层不开启散射功能时,由于可控散射层折射率大于空气,因而,只有落入可控散射层与空气界面的全反射角区域的转换后的光才能射出太阳能电池组件,未落入该全反射角区域的转换后的光被太阳能电池利用,此时,未落入该全反射角区域的转换后的光占大部分,因而,太阳能电池组件为发电模式;可控散射层开启散射功能时,传播方向随机的转换后的光,部分传播到该可控散射层内,在该层内被散射,之前未落入全反射角区域的光变为落入该区域的几率大于之前落入该区域的光变为不落入该区域的光的几率,因而,被光转换层转换后的光射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几率增大,此时,该组件为照明模式;进一步地,所述可控散射层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与所述光转换层之间,光转换层首先将光转换为适于太阳能电池利用的波长的光,该适于太阳能电池利用的光的传播方向随机,部分经过所述可控散射层,被太阳能电池利用,未被利用的转换后的光经过不开启散射功能的可控散射层时,由于可控散射层(一般为液晶)、光转换层折射率大于空气,因而,只有落入光转换层与空气界面的全反射角区域的转换后的光才能射出太阳能电池组件,未落入该全反射角区域的转换后的光被太阳能电池利用,此时,未落入该全反射角区域的转换后的光占大部分,因而,太阳能电池组件为发电模式;未被利用的转换后的光经过开启散射功能的可控散射层时,会被散射,之前未落入全反射角区域的光变为落入该区域的几率大于之前落入该区域的光变为不落入该区域的光的几率,因而,被光转换层转换后的光射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几率增大,此时,该组件为照明模式;进一步地,所述可控散射层包括各向异性材质,该各向异性材质在其相应条件下,可以使光选择地开启散射功能;进一步地,所述各向异性材质为液晶,通过在液晶上施加电场改变其配向,即可实现照明模式或发电模式;进一步地,所述可控散射层周围设置的发光元件为固体发光器件,性能稳定且易于设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截面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LED未开启时,其在发电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LED未开启时,其在照明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图4为图1所示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LED开启时,其在发电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图5为图1所示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LED开启时,其在照明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截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截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截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截面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截面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截面图;图12、13、14分别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对应图7、10、11中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在普通的太阳能电池的透光的一侧设置可控散射层;所述可控散射层不开启散射功能时,未被所述太阳能电池利用的光射出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几率很小,此时,太阳能电池组件为发电模式,满足该组件作为光电转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至少一个透光侧设置的可控散射层,所述可控散射层开启散射功能时,增大未被所述太阳能电池利用的光射出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几率;设置在所述可控散射层周围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用于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提供光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太阳能电池; 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至少一个透光侧设置的可控散射层,所述可控散射层开启散射功能时,增大未被所述太阳能电池利用的光射出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几率; 设置在所述可控散射层周围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用于向所述太阳能电池提供光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散射层与所述太阳能电池之间设置有第一透光基板,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透光基板的侧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可控散射层的设置有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该侧,所述可控散射层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透光基板,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透光基板的侧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光转换成适于太阳能电池利用的波长的光转换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被所述光转换层转换的光包括:太阳光与发光兀件的光。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换层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与所述可控散射层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弘,
申请(专利权)人:杜邦太阳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