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加工用夹具,其主要夹钳座体的顶侧面设有一燕尾形断面凸起的滑移平台,可供一滑夹块套合而于其上滑移,并配合座体另端凸起的定夹部产生夹合的动作,又该滑移平台顶面设有一燕尾槽内容置一燕尾滑块,燕尾滑块一端以一螺栓螺入贯穿,另端则与滑夹块衔接结合,利用该燕尾滑块随滑夹块滑移至预设的定位后,旋转该螺栓抵顶于燕尾槽揪底侧,使该燕尾滑块向上迫紧形成一定位,而斜向迫合滑夹块与燕尾滑块,可使滑夹经由斜面导引产生更进一步向前迫紧工件的效果。(*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机械加工用夹具,具体地讲是一种加工机夹钳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利用燕尾滑块迫紧于燕尾槽内,使相衔接的滑夹块于预设位置配合座体的定位夹产产生定位,以达到结构简易而有操作省时、便利而可稳固夹持工作物的结构。传统加工机(铣床、磨床等)的夹钳结构,其于一略呈L形的座体上设有一受螺杆带动的滑夹块,使该滑夹块可与其一边侧呈相对的滑移,藉以夹持待加工的工件,使之固定于加工机的床座上;然而,上述此种夹钳结构,其由于螺杆本身并无任何固定装置,故其无法产生强大的夹持力及稳固的夹持效果,加工时的振动及作用力极易使螺杆回转形成工件松动,造成加工尺寸上的误差,严重者甚至于会有工件脱落的危险。另有夹持效果较佳的夹钳结构,如图7所示,其于一长形的座体50上表侧设一凸起的滑移平台501,可供一滑夹块51以底侧的凹槽部514套合于其上,于该滑移平台501上设有一平行延伸的槽道502,且于该槽道502的延伸末端部设有一定夹部503,而座体50的二旁侧设有复数呈一直线延伸的定位孔504,又滑夹块51的顶侧一端角设有一斜削面,该斜削面的中央部位设有一凹陷部511,凹陷部511中央设有一斜向延伸的贯孔512,可供一螺栓513伸入后螺合于一拉杆52一端部的螺孔523,该拉杆52的另一端部设有一销座521,销座521上横设一销孔522,如图8所示,使该滑夹块51置于该座体50的滑移平台501上时,贯孔512恰与槽道502衔接连通,而与贯穿孔512的螺栓513螺合衔接的拉杆52则伸入槽道502内,经由一卡掣销53柄向穿过座体50旁侧适当位置的定位孔504,贯穿拉杆52的销孔522后,藉由销紧螺栓513与拉杆52,可使滑夹块51逐渐靠合定夹部503,而对工件54产生一夹合的固定力;然而,上述此种结构,其具有下列缺失1、由于滑块51经由螺栓513、拉杆52而以卡掣销53插置于定位孔504定位,因此第当滑夹块51需改变夹持位置时,必须先松脱螺栓513,将卡掣销53抽出在定位孔504,滑移滑夹块51,再将卡掣销53销入另一适当的定位孔513,使滑夹块51得以稳固夹持工件,其操作使用上极为不便,较不符合经济效益。2、由于滑夹块51单独依靠螺栓513、拉杆52斜向拉持而对工件产生迫紧、定位的效果,因此若螺栓513、拉杆52间过度紧缩,则可能使滑夹块51外侧底面凹槽部514与滑移平台501间产生翘起间隙,使得滑夹块51本身即处于极不稳固的夹持状态。3、为便于卡挚销53的抽换插置于不同定位孔504、对齐贯穿拉杆52的销孔522等步骤,该座体50内皆呈中空(如图8所示)而强度不足,若承受较大应力时,极易有变形的情形产生。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机夹钳结构,使之有具有操作省时、便利而可夹持的功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机夹钳结构,可使滑夹块经由斜面导引而产生更进一步向前迫紧的效果,而提供一种稳定的夹持力。本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工机夹钳结构改良,其至少包括有一座体,其顶侧面设有一滑移平台,一滑夹块以及一定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体顶侧面的滑移平台设有一呈燕尾形凸出断面,该滑移平台中段沿纵向延伸设有一燕尾槽,所述的定夹部设于座体另端于该燕尾槽延伸的末端部旁侧;该滑夹块的底侧凹设一以对应滑移平台的燕尾槽,可伸入前述滑移平台上的燕尾槽内,燕尾滑块二端侧分设有一螺孔及一斜螺孔,该螺孔可供一螺栓垂直伸入贯穿抵顶于座体的燕尾槽底侧形成一定位,而该斜螺孔可供一螺栓由前述滑夹块的斜削面上贯孔伸入螺合,将该滑夹块与燕尾滑块结合。本技术的目的还可由如下措施实现的,其中燕尾滑块的螺孔上方可设一定位夹块,该定位夹块底侧设一纵向延伸的槽部,而其顶侧设一贯孔,前述螺栓垂直螺入贯穿该贯孔内,将该燕尾滑块与定位夹块结合,而组合后该定位夹块的一侧恰可跨抵于座体的燕尾槽二侧,由螺栓螺合迫紧定位夹块与燕尾滑块。座体顶侧凸起的滑移平台呈燕尾形凸出断面,而滑夹块底对应的槽道亦呈燕尾槽断面,滑夹块的斜削面上贯孔系一斜鱼眼孔。其中滑夹块的斜削面上贯孔的底端设有一扩张口,而燕尾滑块的斜螺孔上端口亦相对设有一扩张口,将滑夹块与燕尾滑块结合后该二扩张口的空间恰可容置一弹簧相互抵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效果是,由于夹钳座体的顶侧面设有一燕尾形断面凸起的滑移平台,可供一滑夹块以底侧对应的燕尾槽套合而于其上滑移,并配合座体另端凸起的定夹部产生夹合的动作,又该滑移平台顶侧面依延伸方向设有一燕尾槽,其内供容置一可燕尾滑块,使该燕尾滑块一端与滑夹块衔接结合,另端则可供一螺栓垂直螺合贯穿,该燕尾滑块随滑夹块滑移至预设的定位后,旋转该螺栓抵顶于燕尾槽底部可使该燕尾滑块迫紧于燕尾槽内,连动该滑块形成一定位,藉以达到操作省时、便利而可夹持的功效。另外本技术的滑夹块内设有一斜鱼眼孔与燕尾滑块上预设的斜螺孔衔接,藉由一螺栓由斜鱼眼孔伸入螺合于斜螺孔,可使滑夹块经由斜面导引而产生更进一步向前迫紧的效果。附图图面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构造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组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7为常见加工机夹钳结构分解图;图8为常见的加工机的夹钳结构组合部面图;下面依附图说明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构造分解图,由该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本技术包括;座体1、滑夹块2及燕尾滑块3等部分;其中座体1的顶侧面设有一呈燕尾形凸出断面滑移平台11,该滑移平台11中段沿纵向延伸设有一燕尾槽13,座体1另端于该燕尾槽13延伸的末端部旁侧凸设一定夹部12,滑夹块2的底侧凹设一以对应滑移平台11的燕尾槽22,该燕尾槽22中段设有一纵向平行延伸的槽部221,滑夹块2顶面前侧设有一斜削面,该斜削面中央设有一斜鱼眼孔21,该斜鱼眼孔21的底端口另设有一扩张口211,燕尾滑块3系一燕尾段面的长条块,其二端侧分设有一螺孔31及一斜螺孔32,而该斜螺孔32的表侧周缘设有一扩张口321。图2、图3所示为本技术整体组合示意图及其剖面图,由图2可知,组装时,滑夹块2的燕尾槽22套合于座体1的滑移平台11上,使滑夹块2的燕尾槽22套合于座体1的滑移平台11上,使滑夹块2可于滑移平台11上滑移而不会脱落,燕尾滑块3则伸入座体1的燕尾槽13内滑移,而滑夹块2的斜鱼眼孔21底侧扩张口211与燕尾滑块3的斜螺孔32上扩张口321之间可容置一弹簧33,以一螺栓23贯穿斜鱼眼孔21斜向伸入螺合于燕尾滑块3的斜螺孔232可结合该滑夹块2与燕尾滑块3,使滑夹块2与燕尾滑块3形成同步沿用多的结合状态;当工件置于滑夹块2与定夹中12间,可先滑移滑夹块2配合定夹部12大致滑移以地定位接触夹合工件,而后以一螺栓34螺入贯穿燕尾滑块3的螺孔31并抵顶于燕尾槽13底侧,可迫使燕尾滑块3向上抵紧燕尾槽13上侧斜面而产生迫紧定位,同时藉由燕尾滑块3的连动而使滑夹块2固定,然后再旋转螺栓23迫紧滑夹块2与燕尾滑块3,而藉由燕尾滑块3的向下斜向拉持滑夹块2,可使滑夹块2产生一向前的分力,而对工件形成更稳固的夹合定位。而若工件加工完成后,首先松脱螺栓23,可使滑夹块2藉由弹簧33的弹力作用而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工机夹钳结构,其至少包括有一座体,其顶侧面设有一滑移平台,一滑夹块以及一定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体顶侧面的滑移平台设有一呈燕尾形凸出断面,该滑移平台中段沿纵向延伸设有一燕尾槽,所述的定夹部设于座体另端于该燕尾槽延伸的末端部旁侧;该滑夹块的底侧凹设一以对应滑移平台的燕尾槽,可伸入前述滑移平台上的燕尾槽内,燕尾滑块二端侧分设有一螺孔及一斜螺孔,该螺孔可供一螺栓垂直伸入贯穿抵顶于座体的燕尾槽底侧形成一定位,而该斜螺孔可供一螺栓由前述滑夹块的斜削面上贯孔伸入螺合,将该滑夹块与燕尾滑块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游玉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