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发电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974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槽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发电组件,属于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应用领域。由复合抛物线沿对称轴平移得到的槽式复合抛物反射面、竖直反射面、全反射透明膜、光伏电池、散热支撑板、散热肋片、固定底板和龙骨卡扣组成。在抛物面部分附着抛物面型上薄下厚全反射透明膜,在距离抛物面的焦点上方水平放置光伏组件,当太阳光进入槽式复合抛物反射面内,光线被汇集到光伏组件上聚光发电,全反射透明膜增大聚光器的聚光角和入射偏角,组件底部安装散热支撑板及翅状散热肋片,将光伏组件发电时产生的热空气利用“烟囱效应”收集到建筑储能装置后加以利用,整体装置通过固定底板和龙骨卡扣与倾斜坡面屋顶相连,半圆排水槽具有自动排水的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槽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发电组件
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抛物面聚光发电组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发电组件,属于太阳能聚光发电技术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能耗已接近全社会总能耗的1/3,而且随着经济的增长,建筑能耗将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中的规模化应用,是降低建筑能耗、调整建筑用能结构的有效措施之一,这项应用被称之为建筑光伏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以其独有的特点,可以为多能互补的建筑能源系统提供电力或热能。如何克服太阳能量的分散性,提高单位面积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是值得开展研究的焦点,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与光学聚焦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光伏电池接受的太阳辐照度,通过用廉价的光学材料代替昂贵的光伏电池,减少了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初期投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它是由多个抛物面聚光反射镜组成,不需要跟踪太阳,最多只需随季节做微小调整,聚光比一般在10以下,还存在固定放置聚光角偏小的缺点;传统的槽式抛物面聚光器存在因非成像而导致的出光口收集的光分散性大的问题,此外,抛物面聚光器中光线逆向反射还会引起阴影问题,都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槽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聚光体、右聚光体、透明全反射膜(3)、光伏电池(6)、散热支撑板(5)、固定底板(8)和散热肋片(9);其中,左聚光体和右聚光体为中心对称结构,其水平上半部分为抛物面,水平下半部分为槽式结构,槽式结构为抛物面向下垂直延伸出的结构,槽式结构的底部形成排水槽(4),抛物面的内表面是抛物反射面,槽式结构与抛物面相接一侧的竖直内侧面为竖直反射面;?左聚光体和右聚光体通过散热支撑板和固定底板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成一体,散热支撑板(5)和固定底板(8)上下平行连接左聚光体和右聚光体的槽式结构底面和外侧垂直面上,透明全反射膜(3)固定在抛物反射面上;散热支撑板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槽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聚光体、右聚光体、透明全反射膜(3)、光伏电池(6)、散热支撑板(5)、固定底板(8)和散热肋片(9);其中,左聚光体和右聚光体为中心对称结构,其水平上半部分为抛物面,水平下半部分为槽式结构,槽式结构为抛物面向下垂直延伸出的结构,槽式结构的底部形成排水槽(4),抛物面的内表面是抛物反射面,槽式结构与抛物面相接一侧的竖直内侧面为竖直反射面; 左聚光体和右聚光体通过散热支撑板和固定底板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成一体,散热支撑板(5)和固定底板(8)上下平行连接左聚光体和右聚光体的槽式结构底面和外侧垂直面上,透明全反射膜(3)固定在抛物反射面上;散热支撑板的上方固定安装光伏电池(6),散热支撑板下方安装散热肋片,散热肋片(9)和固定底板(8)之间通过隔板分隔出导线槽(7),光伏电池(6)的导线由导线槽(7 )引出到装置的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聚光体和右聚光体内侧的抛物反射面和竖直反射面组合形成复合抛物反射面,复合抛物反射面是由一个平面抛物线沿水平轴向右平移此抛物线的两倍焦距的距离并与原抛物线的右半部分相交,去掉交点两侧的抛物线部分,用长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静常泽辉温雯郑宏飞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