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固体绿激光和红、蓝光LED的高亮度混合白光源,包括金属外壳、光路部分、耦合发光组件部分、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以及嵌入式电源箱;光路部分设置于所述金属外壳内,并包括第一会聚透镜、第二会聚透镜、扩束整形透镜、红蓝光反射镜、第一绿光反射镜、激光退偏镜、红蓝光整形镜、第二绿光反射镜、红蓝光反射与绿光透射镜、第一扩束透镜、第二扩束透镜、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耦合发光组件部分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内,并包括红光LED、蓝光LED、以及固体绿光激光器;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侧部;嵌入式电源箱平行设置于所述红光LED、所述第一会聚透镜二者和所述第一扩束透镜、所述第二扩束透镜、所述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三者之间,用于为所述红光LED、所述蓝光LED和所述固体绿光激光器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长寿命、广色域、高亮度、无汞、能耗相对较低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固体绿激光和红、蓝光LED的高亮度混合白光源
本技术属于光源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固体绿激光和红、蓝光LED的高亮度混合白光源。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市场对高分辨率、高清晰度、高影像画质、视场宽大的投影显示器材的需求日益增强,同时也推动着投影显示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投影显示技术主要分为CRT、IXD、反射式液晶(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简称LC0S)以及数字光学处理器(DigitalLight Processing,简称DLP)这四种类型。其中的CRT和LCD属光透射式,DLP和LCOS采用光反射方式。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投影机以IXD和DLP为主,CRT技术已淘汰,大屏幕LCOS仍处在研发阶段,尚未规模化量产。光源是投影机的关键组件,长期以来被UHP和UHE等高压汞灯技术垄断。汞灯技术具有如下缺陷:(一)有效工作寿命多在6000小时左右,在投影机的全寿命期内需多次更换而呈高维护成本;(二)能量利用率相对较低,色域较窄;(三)所涉及的汞成分会造成环境污染;(四)发光亮度有限,难以继续获得较大提升。上述因素制约了投影机产品其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因此,寻找效率更高、光通量输出更大、寿命更长、色域更广、使用成本相对低廉的新一代光源来替代高压汞灯,已成为投影显示技术向更高亮度、更大显示尺寸、更高清晰度、更强影像表现力方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近些年来,高亮度LED光源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其显著特征包括:(一)拥有60000小时以上的超长寿命,若用于投影机则其终生不需要更换光源,也无须色轮等辅助耗材,可以真正实现系统的零维护;(二)不含汞等有害物质,绿色安全和环保;(三)是典型的宽色域光源,其色彩效果远超传统汞灯,将使色彩调整或修补更为准确和高效,在对比度、层次深度表现等方面将获得巨大提升;(四)具有快速切换能力,可对R (红)/G (绿)/B (蓝)色坐标和亮度等进行精细的电子调整或修补,可充分满足大幅拼接图像间的色彩、亮度的一致性调节要求;(五)具有超宽范围(3000-12000)的色温调节能力;(六)相对传统光源具有响应更快,重量更轻,安装深度小,能耗低等特点。但亮度相对较低仍是LED光源的致命缺陷,目前尚无法替代传统光源。有鉴于此,固体激光可用于替代LED光源,其特点在于其高定向性,极高亮度、极纯颜色以及极大能量密度。在同样亮度情况下,激光光源的能耗仅为传统光源的十分之一左右,可以满足颜色、亮度、寿命、绿色环保以及成本等方面的要求。然而,固体激光源仍存在一些问题:将红蓝绿三色激光器直接作为显示光源,则成本极高,效能较低,尚不能完全达到市场接受程度,另外还存在激光直射的安全性和消散斑等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固体绿激光和红、蓝光LED的高亮度混合白光源,其具有长寿命、广色域、高亮度、无汞、能耗相对较低的特点,可用于替代传统UHP和UHE等高压汞灯产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固体绿激光和红、蓝光LED的高亮度混合白光源,包括金属外壳、光路部分、I禹合发光组件部分、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以及嵌入式电源箱,光路部分设置于金属外壳内,并包括第一会聚透镜、第二会聚透镜、扩束整形透镜、红蓝光反射镜、第一绿光反射镜、激光退偏镜、红蓝光整形镜、第二绿光反射镜、红蓝光反射与绿光透射镜、第一扩束透镜、第二扩束透镜、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I禹合发光组件部分设置在金属外壳内,并包括红光LED、蓝光LED、以及固体绿光激光器,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设置在金属外壳侧部,嵌入式电源箱平行设置于红光LED、第一会聚透镜二者和第一扩束透镜、第二扩束透镜、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三者之间,用于为红光LED、蓝光LED和固体绿光激光器供电,固体绿光激光器、扩束整形透镜为同轴设置,红光LED、第一会聚透镜为同轴设置,蓝光LED、第二会聚透镜为同轴设置,第一扩束透镜、第二扩束透镜、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为同轴设置,固体绿光激光器和扩束整形透镜二者与红光LED和第一会聚透镜二者、蓝光LED和第二会聚透镜二者、以及第一扩束透镜、第二扩束透镜和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三者平行设置,第一绿光反射镜与扩束整形透镜出射光的夹角为45度,红蓝光反射镜与第一绿光反射镜平行设置,第二绿光反射镜、红蓝光反射与绿光透射镜平行设置,且与红蓝光反射镜和第一绿光反射镜垂直,激光退偏镜和第一绿光反射镜的出射光同轴设置。通过分别调节固体绿光激光器、红光LED、蓝光LED的供电电流强度,混合白光源出射的白光色度可被微调,其谱配准参数为L/G_x_y/B_y,微调系数为x、y〈l。嵌入式电源箱的面板上还设置有固体激光器电流调节孔,用于对固体绿光激光器的发光功率进行调节,嵌入式电源箱的面板上还设置有第三LED数码显示管,用于显示固体绿光激光器的供电电流强度,嵌入式电源箱的面板上还设置有红光LED电流调节孔,用于对红光LED的发光功率进行调节,嵌入式电源箱的面板上还设置有第二 LED数码显示管,用于显示红光LED的供电电流强度,嵌入式电源箱的面板上还设置有蓝光LED电流调节孔,用于对蓝光LED的发光功率进行调节,嵌入式电源箱的面板上还设置有第一 LED数码显示管,用于显示蓝光LED的供电电流强度。金属外壳上、第一绿光反射镜和激光退偏镜之间设置有第一观察孔,用于观察扩束整形透镜的出射光和第一绿光反射镜的出射光。金属外壳侧部、红蓝光反射与绿光透射镜和第一扩束透镜之间设置有第二观察孔,用于观察红蓝光反射与绿光透射镜的光路。嵌入式电源箱的一侧设置有电源线孔,用于接入电源线以与外部电源连接,嵌入式电源箱上设置有电源散热窗,用于电源散热,嵌入式电源箱的顶部、与电源线孔相对设置有总电源开关。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寿命长,由于本技术采用了 LED和固体激光元件,它们均具有数万小时的使用寿命,所以本技术具有寿命长的优点。2、能耗低,由于本技术采用了 LED元件,其具有低能耗、光效高的特点,所以本技术具有能耗低的优点。3、亮度高,由于本技术采用了固体激光元件,其具有较强的发光功率,所以本技术具有亮度高的优点。4、色域广,由于本技术采用了 LED和固体激光元件,其色彩效果远超传统汞灯,所以本技术具有色域宽的优点。5、绿色安全和环保,由于本技术采用了 LED元件,不涉及汞等有害物质,所以本技术具有绿色安全和环保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采用固体绿激光和红、蓝光LED的高亮度混合白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采用固体绿激光和红、蓝光LED的高亮度混合白光源的原理示意图。图中:1-红光LED,2-第一会聚透镜,3-蓝光LED,4-第二会聚透镜,5-固体绿光激光器,6-扩束整形透镜,7-红蓝光反射镜,8-第一绿光反射镜,9-第一观察孔,10-激光退偏镜,11-红蓝光整形镜,12-第二绿光反射镜,13-红蓝光反射与绿光透射镜,14-第二观察孔,15-第一扩束透镜,16-第二扩束透镜,17-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18-混合白光源金属外壳,19-第一电源开关,20-第二电源开关,21-第三电源开关,22-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固体绿激光和红、蓝光LED的高亮度混合白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外壳、光路部分、耦合发光组件部分、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以及嵌入式电源箱;?所述光路部分设置于所述金属外壳内,并包括第一会聚透镜、第二会聚透镜、扩束整形透镜、红蓝光反射镜、第一绿光反射镜、激光退偏镜、红蓝光整形镜、第二绿光反射镜、红蓝光反射与绿光透射镜、第一扩束透镜、第二扩束透镜、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所述耦合发光组件部分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内,并包括红光LED、蓝光LED、以及固体绿光激光器;?所述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侧部;?所述嵌入式电源箱平行设置于所述红光LED、所述第一会聚透镜二者和所述第一扩束透镜、所述第二扩束透镜、所述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三者之间,用于为所述红光LED、所述蓝光LED和所述固体绿光激光器供电;?所述固体绿光激光器、所述扩束整形透镜为同轴设置,所述红光LED、所述第一会聚透镜为同轴设置,所述蓝光LED、所述第二会聚透镜为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扩束透镜、所述第二扩束透镜、所述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为同轴设置;?所述固体绿光激光器和所述扩束整形透镜二者与所述红光LED和所述第一会聚透镜二者、所述蓝光LED和所述第二会聚透镜二者、以及所述第一扩束透镜、所述第二扩束透镜和所述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三者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绿光反射镜与所述扩束整形透镜出射光的夹角为45度;?所述红蓝光反射镜与所述第一绿光反射镜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绿光反射镜、所述红蓝光反射与绿光透射镜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红蓝光反射镜和第一绿光反射镜垂直;?所述激光退偏镜和所述第一绿光反射镜的出射光同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固体绿激光和红、蓝光LED的高亮度混合白光源,其特征在于, 包括金属外壳、光路部分、耦合发光组件部分、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以及嵌入式电源箱; 所述光路部分设置于所述金属外壳内,并包括第一会聚透镜、第二会聚透镜、扩束整形透镜、红蓝光反射镜、第一绿光反射镜、激光退偏镜、红蓝光整形镜、第二绿光反射镜、红蓝光反射与绿光透射镜、第一扩束透镜、第二扩束透镜、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 所述耦合发光组件部分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内,并包括红光LED、蓝光LED、以及固体绿光激光器; 所述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侧部; 所述嵌入式电源箱平行设置于所述红光LED、所述第一会聚透镜二者和所述第一扩束透镜、所述第二扩束透镜、所述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三者之间,用于为所述红光LED、所述蓝光LED和所述固体绿光激光器供电; 所述固体绿光激光器、所述扩束整形透镜为同轴设置,所述红光LED、所述第一会聚透镜为同轴设置,所述蓝光LED、所述第二会聚透镜为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扩束透镜、所述第二扩束透镜、所述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为同轴设置; 所述固体绿光激光器和所述扩束整形透镜二者与所述红光LED和所述第一会聚透镜二者、所述蓝光LED和所述第二会聚透镜二者、以及所述第一扩束透镜、所述第二扩束透镜和所述混合白光源出光透镜三者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绿光反射镜与所述扩束整形透镜出射光的夹角为45度; 所述红蓝光反射镜与所述第一绿光反射镜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绿光反射镜、所述红蓝光反射与绿光透射镜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红蓝光反射镜和第一绿光反射镜垂直; 所述激光退偏镜和所述第一绿光反射镜的出射光同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亮度混合白光源,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宇,佟庆,康胜武,桑红石,谢长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