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海用大极距海底电场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7815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浅海用大极距海底电场仪,包括脱钩机构、仪器舱、底座、水下电缆、两个测量电极、释放器和配重机构;其中仪器舱内部固装有玻璃舱球,脱钩机构位于仪器舱顶端,底座位于仪器舱底端;在脱钩机构与底座之间以拉紧钢丝固接,将仪器舱固定于底座中,仪器舱中部安装有一个环状的安全圈;第一个测量电极固定安装在安全圈上,第二个测量电极安装在配重机构上,测量电极通过水下电缆与玻璃舱球内部的数据采集器连接;释放器固定连接在配重机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在同等噪音水平下采用大极距可以将有效信号增强数十倍,提高了探测灵敏度,可用于浅海(水深<200m)海底电场观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浅海用大极距海底电场仪
本技术属于地球物理测量领域,具体属于海洋勘测领域,其涉及一种浅海用大极距海底电场仪
技术介绍
海洋电磁勘探技术是研究海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采集海底电场信号,反演推断海底岩层构造的分布规律,已经成为地质勘探的主要方法之一。海底电场信号的测量通常采用间隔一定距离的电极对进行,电极通过测量臂连接到采集电路中。海底电场测量设备需要用船只投放到指定点位,由于船上甲板面积和起吊设备跨度的限制,大的电极距无法实现。目前,国内外几种典型的海底电场测量装置,如中国地质大学研制的海底电磁场探测装置、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研制的海底电磁接收装置以及日本研制的海底电磁场仪,使用的电极距均为10m,比在陆上的布极长度小了一个数量级。理论和实验均表明海底天然电场是一种微弱的、宽频随机信号,容易受到噪音干扰,对信号采集装置要求甚为苛亥IJ。特别是在浅海或滨海地区,各种人造源产生的噪音严重,短的极距无法获取有效信号。如何提高浅海电场测量装置的接收灵敏度一直是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且轻便,能扩展测量极距,适合浅海区定点测量的浅海用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浅海用大极距海底电场仪,包括脱钩机构、仪器舱、底座、水下电缆、两个测量电极、释放器和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仪器舱内部固装有玻璃舱球,脱钩机构位于仪器舱顶端,底座位于仪器舱底端;在脱钩机构与底座之间以拉紧钢丝固接,将仪器舱固定于底座中,仪器舱中部安装有一个环状的安全圈;第一个测量电极固定安装在安全圈上,第二个测量电极安装在配重机构上,测量电极通过水下电缆与玻璃舱球内部的数据采集器连接;释放器固定连接在配重机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海用大极距海底电场仪,包括脱钩机构、仪器舱、底座、水下电缆、两个测量电极、释放器和配重机构;其特征在于,仪器舱内部固装有玻璃舱球,脱钩机构位于仪器舱顶端,底座位于仪器舱底端;在脱钩机构与底座之间以拉紧钢丝固接,将仪器舱固定于底座中,仪器舱中部安装有一个环状的安全圈;第一个测量电极固定安装在安全圈上,第二个测量电极安装在配重机构上,测量电极通过水下电缆与玻璃舱球内部的数据采集器连接;释放器固定连接在配重机构上。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海用大极距海底电场仪,其特征在于,安全圈为外径55cm、内径45cm、厚0.6cm的塑料环。3.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松徐亚郝天珧游庆瑜赵春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