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其包括超导磁体、梯度线圈、外壳、气体压缩机、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超导磁体冷头、连通所述超导磁体冷头与气体压缩机的第一气管及第二气管;所述超导磁体具有第一内表面,所述梯度线圈具有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面对的第一外表面,第一内表面与第一外表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至少一个气袋,所述磁共振成像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气管上第一阀门、可测量所述气袋内气压的第一气压检测装置及根据所测得的气袋内气压可控制第一阀门开启或关闭的控制电路。如此设置,在系统定期保养中,不需要维修工程师进行手工补气;同时,由于设有气压感应装置,当气袋内的气压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启动自动补气。(*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共振成像设备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技术背景在磁共振成像设备中,需要将用于空间编码的梯度线圈安装并固定在超导磁体孔径中。其中的一种固定方式为密封气袋固定,如美国专利公告第US6107799A号所揭示的一种将梯度线圈固定在超导磁体内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其包括超导磁体、梯度线圈及气袋,所述超导磁体具有第一内表面,所述梯度线圈具有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面对的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与第一外表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至少一个将所述梯度线圈固定在所述超导磁体内的气袋。在气袋长期使用后,由于气体泄漏从而导致气压降低,进而影像梯度线圈的固定效果。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以克服上述磁共振成像设备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冷却超导磁体的冷却气体对气袋进行充气、以将梯度线圈固定在超导磁体内的磁共振成像设备。本技术的磁共振成像设备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其包括超导磁体、梯度线圈、包围所述超导磁体的外壳、气体压缩机、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超导磁体冷头、连通所述超导磁体冷头与所述气体压缩机的第一气管及第二气管;所述超导磁体具有第一内表面,所述梯度线圈具有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面对的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与第一外表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至少一个带有充气管、设在所述梯度线圈与超导磁体之间的气袋,所述磁共振成像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气管上第一阀门、可测量所述气袋内气压的第一气压检测装置及根据所测得的气袋内气压可控制第一阀门开启或关闭的控制电路。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管上还设有气体加热装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体加热装置及所述控制电路为一体式设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管包括设于所述气体加热装置及所述控制电路一侧的第一充气管及设于所述气体加热装置及所述控制电路另一侧的第二充气管,所述第一阀门设于第一充气管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充气管与所述第一气管、第二气管或者气体压缩机相连。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气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及第二气压检测装置,所述第二阀门及第二气压检测装置为一体式设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气袋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阻尼层及位于其下方的第二阻尼层。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隙内还设有与所述气袋相对的粘弹性减震垫。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一气压检测装置为一体式设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压检测装置为电子装置或机械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磁共振成像设备通过冷却超导磁体的冷却气体对气袋进行充气、以将梯度线圈固定在超导磁体内,如此设置,在系统定期保养中,不需要维修工程师进行手工补气;同时,由于设有气压感应装置,在气袋内的气压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自动补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磁共振成像设备的部分主视图。图2是图1沿A-A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部分零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200,其包括磁共振成像设备100,所述磁共振成像设备100包括超导磁体20、设于超导磁体20内的梯度线圈40及设于超导磁体20与梯度线圈40之间将梯度线圈40固定于超导磁体20内的气袋30、第一阻尼层31、第二阻尼层32及粘弹性减震垫50。所述磁共振成像设备100设有对称轴102,其还设有圆柱形的成像区101。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超导磁体20具有第一内表面22,梯度线圈40具有与第一内表面22相面对的第一外表面41,第一内表面22与第一外表面41之间形成一个间隙60。该间隙60内设有5个带有充气管的、将梯度线圈40固定在超导磁体20内的气袋30。该5个气袋30以对称轴102为中心对称设置,且设于梯度线圈40的上方。在梯度线圈40的下方设有3个以对称轴102为中心对称设置的粘弹性减震垫50(50a,50b,50c)。在每个气袋30与超导磁体20之间设有第一阻尼层31,在每个气袋30与梯度线圈40之间设有第二阻尼层32,如此减少气袋30在间隙60内的移动。超导磁体20被装有冷却气体的外壳21包围,在外壳21上设有超导磁体冷头70。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冷却气体为氦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冷却气体也可以为氮气等其他冷却气体。请参阅图3所示,该磁共振成像设备100还包括气体压缩机71及与超导磁体冷头70相连的第一气管11和第二气管12。第一气管11将从外壳21内抽出的冷却气体传送到气体压缩机71内,第二气管12将经过气体压缩机71内的气体传送到外壳21内。通过气体压缩机71、超导磁体冷头70、第一气管11及第二气管12构成的循环,使置于外壳21内、对超导磁体20进行冷却的气体一直可以保持所需要的冷却温度。请进一步参阅图 4所示,气袋30上设有可以将从外壳21内抽出的冷却气体输入到气袋30内的充气管。该充气管包括第一充气管10及第二充气管13,该第一充气管10及第二充气管13之间设有将第一充气管10和第二充气管13连接起来的补气装置72。该补气装置72包括控制电路721及对从第二充气管13内传过来的冷却气体进行加热的气体加热装置722。由于充气管内或者气体压缩机71内的气体温度通常较低,直接充入气袋30中可能会导致在气袋30表面出现冷凝水而引起系统问题,通过设置气体加热装置722,将填入气袋中的气体温度控制在室温,如此可以避免因冷凝水而引起的系统问题。第一充气管10上设有第一阀门101及测量第一充气管10内的气压的第一气压检测装置102。第二充气管13上设有测量第二充气管13内的气体温度的温度测量装置131、第二阀门132及测量第二充气管13内的气压的第二气压检测装置133。由于第一充气管10与气袋30相连接,所以第一气压检测装置102测量得到的气压可以看作是气袋30内的气压。当气袋30内的气压降低到一定的值时,控制电路721控制第一阀门101及第二阀门132打开。当第一气压检测装置101检测到的气压达到一定值时,控制电路721控制第一阀门101及第二阀门132关闭。如此可以对气袋30进行自动补气,减少维修工人的工作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气压检测装置102及第一阀门101、第二气压检测装置132及第二阀门133都为一体式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气压检测装置102及第一阀门101、第二气压检测装置132及第二阀门133也可设为分体式的结构。请进一步参阅图3所示,第二充气管13与气体压缩机71相连接。通过气体压缩机71内的冷却气体对气袋30进行供气,可以减少一个对气袋30进行供气的气泵。一般情况下,气体压缩机71内的气压大于或等于20bar,而气袋30内的气压一般为0.5_2bar之间,由于两者之间的气压差值较大,所以在对气袋30进行充气时,充气速度会比较快。请参阅图5所示,其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该磁共振成像设备200'中的第二充气管13'与第二气管12'相连接。通过第二气管12'内的冷却气体对气袋30'进行供气,可以减少一个对气袋30'进行供气的气泵。一般情况下,第二气管12'内的气压大于或等于20bar,而气袋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其包括超导磁体、梯度线圈、包围所述超导磁体的外壳、气体压缩机、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超导磁体冷头、连通所述超导磁体冷头与气体压缩机的第一气管及第二气管;所述超导磁体具有第一内表面,所述梯度线圈具有与第一内表面相面对的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与第一外表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至少一个带有充气管、设在所述梯度线圈与超导磁体之间的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成像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气管上第一阀门、可测量所述气袋内气压的第一气压检测装置及根据所测得的气袋内气压可控制第一阀门开启或关闭的控制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其包括超导磁体、梯度线圈、包围所述超导磁体的外壳、气体压缩机、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超导磁体冷头、连通所述超导磁体冷头与气体压缩机的第一气管及第二气管;所述超导磁体具有第一内表面,所述梯度线圈具有与第一内表面相面对的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与第一外表面之间形成一个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至少一个带有充气管、设在所述梯度线圈与超导磁体之间的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成像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气管上第一阀门、可测量所述气袋内气压的第一气压检测装置及根据所测得的气袋内气压可控制第一阀门开启或关闭的控制电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上还设有气体加热装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加热装置及所述控制电路为一体式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包括设于所述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