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茶叶制备技术及设备,具体为一种红茶发酵适度点的识别装置。技术背景红茶的加工工艺流程为:茶鲜叶-萎凋-揉捻(揉切或锤切)-发酵-烘干,其中发酵为关键工序。萎凋叶经过揉捻(或揉切),其细胞组织受到机械破坏,发酵就开始了,萎凋叶便变成了发酵叶。发酵期间,细胞内的物质如氧化酶、多酚类等混合在一起,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发生酶促氧化反应生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发酵叶中茶黄素、茶红素含量的高低是决定红茶品质好坏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发酵叶的氧化反应,导致发酵叶颜色和气味均发生了变化,颜色从黄绿色向黄红色变化,气味则从青草味向甜香味变化,通常发酵历时I 6小时。当发酵适度,其内含物质即充分氧化生成较高含量的茶黄素和茶红素,所生产出的红茶成品质量就较高,用开水冲泡,可产生红汤红叶(汤色和叶底均红亮)、滋味浓厚的茶汤。若发酵不足,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就会偏低,开水冲泡的汤色红黄,叶底花青、滋味苦涩。若发酵过度,茶红素将继续氧化成茶褐素,冲泡后汤色红暗,叶底发黑,滋味平淡无味甚至有酸馊味。总之,发酵不足和发酵过度均会降低红茶的品质。而目前发酵适度点的判别主要依靠操作 ...
【技术保护点】
红茶发酵适度点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及安装其内的单片机、颜色传感器(6)、LED发光管(3)、时钟电路和显示器(42);颜色传感器(6)的输出信号接入单片机,单片机连接时钟电路和显示器(42);颜色传感器(6)嵌于电路板(4)的中心孔内,6~12个LED发光管(3)环绕颜色传感器(6)嵌于电路板(4)圆周上均布的孔内,各LED发光管(3)与颜色传感器(6)距离相等,各LED发光管(3)为白色的LED发光管;电路板(4)下方固定有聚光罩(5),聚光罩(5)为圆柱形或圆锥形,不透光,内壁有反光层,颜色传感器(6)从聚光罩(5)顶部中心孔内伸出;电路板(4)下方还 ...
【技术特征摘要】
1.红茶发酵适度点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壳(I)及安装其内的单片机、颜色传感器(6 )、LED发光管(3 )、时钟电路和显示器(42);颜色传感器(6)的输出信号接入单片机,单片机连接时钟电路和显示器(42);颜色传感器(6)嵌于电路板(4)的中心孔内,6 12个LED发光管(3)环绕颜色传感器(6)嵌于电路板(4)圆周上均布的孔内,各LED发光管(3)与颜色传感器(6)距离相等,各LED发光管(3)为白色的LED发光管;电路板(4)下方固定有聚光罩(5),聚光罩(5)为圆柱形或圆锥形,不透光,内壁有反光层,颜色传感器(6)从聚光罩(5)顶部中心孔内伸出;电路板(4)下方还固定有与LED发光管(3)配合的反光罩(2),反光罩(2)为圆柱形或圆锥形,不透光,内壁有反光层,LED发光管(3)从反光罩(2)顶部中心孔内伸出;反光罩(2)与聚光罩(5)的高度相同,聚光罩(5)和反光罩(2)底部罩口的平面贴装挡板(7),挡板(7)为透光玻璃或有机玻璃; 外壳(I)为有喇叭口的圆锥筒,筒壁不透明,电路板(4)、颜色传感器(6)、LED发光管(3)、聚光罩(5)、反光罩(2)以及挡板(7)的组合体置于外壳(1)内,夕卜壳(I)喇机口向下,外壳(I)喇机口底边与挡板(7)的距离为8mm 15mm,连接件固定连接电路板(4)和外壳(I);挡板(7 )下方的外壳(1)上开有若干个透气孔(11 ),各透气孔(11)上有遮光透气的孔帘; 单片机和时钟电路安装在电路板(4)上方、位于外壳(1)内,显示器(42)嵌于外壳(I)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发酵适度点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光罩(5)的高度为25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贵文,刘玉芳,农莉云,林国轩,郭春雨,邓丽洪,罗晓哲,陈三弟,罗小梅,林强轩,韦玲勇,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市崇高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