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84259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倒灌装置。该倒灌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内部具有第一腔室,并具有第一盖板、旋转轴和设置在第一盖板上的进气端和出液端,旋转轴的轴向方向与第一盖板相平行,第一腔室用于固定内部具有源液的第一源液瓶;进气管,第一端与进气端相连接,第二端用于连接进气源;第二壳体,内部具有第二腔室,并具有第二盖板和设置在第二盖板上的进液端,第二腔室用于固定第二源液瓶;第一导液管,连接在出液端和进液端之间;以及电机,与旋转轴的第一端相连接,用于在上电后驱动旋转轴旋转预设角度。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收集源液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源液收集的安全性,并且还提高了收集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倒灌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产工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倒灌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对生产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源液进行回收时,一般是由人工手动把盛装源液的源液瓶倒转过来,并采用辅助气体将每一个源液瓶中的剩余源液的收集到一个新的源液瓶中,直至将新的源液瓶收集满,此种收集方法虽然经济成本投入较低,但是当所收集的源液具有毒性时,采用人工操作进行收集的方法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人员出现失误会造成摔瓶、爆瓶、漏液等重大安全事故,对操作人员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害,以太阳能行业中扩散工艺中所使用的POCl3进行举例说明:在太阳能行业,电池技术中有一项为扩散,目的是在清洗后的P型硅片基体(硼掺杂)表面扩散磷原子,形成结深为0.3 — 0.5 μ m的P-N结。工艺过程是通过三氯氧磷(POCl3)在高温860°C左右与氧气(O2)反应产生五氧化二磷(P2O5),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0C13+302=2P205+6C12,其中,所产生的五氧化二磷(P2O5)与硅(Si)反应生成二氧化硅(SiO2)和磷原子(P),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205+5Si=5Si02+4P,其反应生成物二氧化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倒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内部具有第一腔室,并具有第一盖板、旋转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上的进气端和出液端,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盖板相平行,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固定内部具有源液的第一源液瓶;进气管,第一端与所述进气端相连接,第二端用于连接进气源;第二壳体,内部具有第二腔室,并具有第二盖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上的进液端,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固定第二源液瓶,所述第二源液瓶为空瓶;第一导液管,连接在所述出液端和所述进液端之间;以及电机,与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相连接,用于在上电后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预设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倒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内部具有第一腔室,并具有第一盖板、旋转轴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上的进气端和出液端,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盖板相平行,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固定内部具有源液的第一源液瓶; 进气管,第一端与所述进气端相连接,第二端用于连接进气源; 第二壳体,内部具有第二腔室,并具有第二盖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上的进液端,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固定第二源液瓶,所述第二源液瓶为空瓶; 第一导液管,连接在所述出液端和所述进液端之间;以及 电机,与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相连接,用于在上电后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预设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灌装置还包括: 柜体,内部具有第三腔室,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内; 风扇,设置在所述柜体上,用于在上电后将所述第三腔室内的空气排出;以及 回收管道,设置在所述柜体外部,用于收集所述风扇的排出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灌装置还包括: 报警部件;以及 报警开关,设置在所述报警部件的供电回路上,用于在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大于所述预设角度时闭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上具有突起部;以及 所述报警开关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第一位置,其中,在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大于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突起部旋转至所述第一位置并触发所述报警开关闭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树雷李华刘子隆卢新志
申请(专利权)人:英利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