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405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钩,包括通过各自的一端铰接在一起的主钩体和副钩体;主钩体非铰接端的端部设有吊绳穿装孔,主钩体上铰装有靠近主钩体的非铰接端设置的护扣,主钩体和护扣上设有用于限位器安装的限位器安装机构。该吊钩结构简单,穿装快捷方便,能带来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钩
技术介绍
目前,吊装机器设备的吊钩都为一体式结构,该一体式结构的吊钩由于开口度较小,受空间或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往机器设备上的吊环或者吊耳的孔内穿装时,比较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装方便快捷的吊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如下结构的吊钩,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通过各自的一端铰接在一起的主钩体和副钩体;主钩体非铰接端的端部设有吊绳穿装孔,主钩体上铰装有靠近主钩体的非铰接端设置的护扣,主钩体和护扣上设有用于限位器安装的限位器安装机构。所述限位器安装机构包括分别固接在主钩体和护扣上且同侧设置的两块耳板,两块耳板上各设有供限位器穿装的限位器穿装孔。所述护扣上设有便于手握驱动护扣翻转的手柄。所述手柄为一固接在护扣上的圆环体。本技术由于其主钩体和副钩体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即二者的非铰接端可以相对活动,因此,主钩体和副钩的开口角度可以任意改变。使用时,先将副钩体穿入吊环或者吊耳的孔内;然后翻转主钩体或副钩体,使主钩体和副钩的非铰接端相互靠近,再通过护扣将副钩体住;最后将限位器连接在两耳板上,以限制护扣翻转,防止副钩体的非铰接端从护扣内脱出;上述步骤完成后就可进行吊装。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穿装快捷方便,能带来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非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吊钩包括主钩体1和副钩体2,按图1在图纸上的方向为基准,主钩体I和副钩体2的下端通过大铰轴9铰接在一起,主钩体I上端部即非铰接端的端部设有吊绳穿装孔3,主钩体1上通过小铰轴8铰装有靠近主钩体I的上端部设置的护扣4,护扣4上设有便于手握驱动护扣4翻转的手柄7,手柄7为一固接在护扣4上的圆环体。主钩体I和护扣4上设有用于限位器安装的限位器安装机构。所述限位器安装机构包括分别固接在主钩体I和护扣4上且同侧设置的两块耳板5,主钩体I上的耳板5位于护扣4下方,两块耳板5上各设有供限位器穿装的限位器穿装孔6。限位器作用在于限制护扣4上翻,以防止使用过程中副钩体2从护扣4内脱出,限位器可采用任何可将两耳板连接的物品,例如铁丝、锁链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钩,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各自的一端铰接在一起的主钩体(1)和副钩体(2);主钩体(1)非铰接端的端部设有吊绳穿装孔(3),主钩体(1)上铰装有靠近主钩体(1)的非铰接端设置的护扣(4),主钩体(1)和护扣(4)上设有用于限位器安装的限位器安装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钩,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各自的一端铰接在一起的主钩体(I)和副钩体(2);主钩体(I)非铰接端的端部设有吊绳穿装孔(3),主钩体(I)上铰装有靠近主钩体(I)的非铰接端设置的护扣(4),主钩体(I)和护扣(4)上设有用于限位器安装的限位器安装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其特征是:所述限位器安装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述堂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腾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