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卷扬机组装体。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在长期保护卷扬机这一点上还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组装体具备卷扬机、导向轮、保护体。卷扬机能够将与电梯的升降体联结的钢丝绳卷升。导向轮卷挂上述钢丝绳。保护体具有气密性,将上述卷扬机和上述导向轮包住,而将内部和外部隔开进行密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卷扬机组装体。
技术介绍
以前,电梯通过使乘坐轿厢在井道内移动,来使乘坐轿厢移动到任意的楼层。在安装这样的电梯时,例如在将使乘坐轿厢升降的卷扬机安装在未完成的设备室后,有时会在高处长期放置在露天。因此,有时对卷扬机实施各种处理。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在长期保护卷扬机的观点上还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进一步改善卷扬机组装体,以长期保护卷扬机。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组装体具备卷扬机、导向轮、保护体。卷扬机能够将与电梯的升降体连接的钢丝绳卷升。导向轮卷挂住上述钢丝绳。保护体具有气密性,将上述卷扬机和上述导向轮包住,而将内部和外部隔开进行密闭。根据上述结构的卷扬机组装体,能够长期地保护卷扬机,能够抑制卷扬机的性能恶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电梯的概要结构例子的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卷扬机的设置例子的模式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卷扬机组装体的模式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卷扬机组装体的保护薄膜的的斜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I的卷扬机组装体的承重梁附近的分解部分斜视图。图6是说明实施方式I的卷扬机安装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卷扬机组装体的模式图。图8是实施方式2的卷扬机组装体的承重梁附近的分解部分斜视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卷扬机组装体的模式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卸下保护体后的卷扬机的模式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卷扬机组装体的模式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卷扬机组装体的模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I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电梯的概要结构例子的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卷扬机的设置例子的模式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卷扬机组装体的模式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卷扬机组装体的保护薄膜的斜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I的卷扬机组装体的承重梁附近的分解部分斜视图。图6是说明实施方式I的卷扬机安装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电梯I如图1所示,是用主钢丝绳5将能够在井道2内进行升降的乘坐轿厢3与作为对重装置的对重4连接起来的所谓悬挂式的电梯。电梯I具备井道2、作为升降体的乘坐轿厢3和对重4、主钢丝绳5、升降驱动部6、侯梯厅7、作为电梯控制装置的电梯控制柜(以下在没有特别的情况时简称为“控制柜”)8。电梯I通过控制柜8对各部的驱动进行控制,使乘坐轿厢3在井道2内升降,由此能够移动到任意的目的楼层的侯梯厅7。沿着建筑物的垂直方向设置井道2。跨过建筑物内的多个楼层设置井道2。升降驱动部6、控制柜8等例如被设置在井道2的上部的机械室9等中。乘坐轿厢3是用于使用者乘坐、或运输物品的构造物。乘坐轿厢3被配置在井道2内,能够在井道2内进行升降。对重4是经由主钢丝绳5与乘坐轿厢3联结而被配置在井道2内,能够与乘坐轿厢3联动地在井道2内进行升降的对重装置。主钢丝绳5将乘坐轿厢3与对重4联结起来。在此,主钢丝绳5被挂在设置在井道2的上部的升降驱动部6的卷扬机10的主绳轮11、导向轮12等上,一端与乘坐轿厢3连接,另一端与对重4连接。S卩,对重4经由主钢丝绳5与乘坐轿厢3联结,能够与乘坐轿厢3联动地向与该乘坐轿厢3相反的方向升降。升降驱动部6例如由卷扬机10等构成,由控制柜8控制其驱动。卷扬机10通过由产生使乘坐轿厢3移动的动力的电动机(motor) 13等驱动,与该电动机13联结的主绳轮11旋转驱动,利用在主绳轮11与主钢丝绳5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电动地将主钢丝绳5卷升。侯梯厅7是被设置在乘坐轿厢3能够停靠的各电梯停止楼层,用于使用者向乘坐轿厢3进行乘降,或者将物品搬上搬下乘坐轿厢3的地方。控制柜8具备具有通过通常形式的双向共用总线而相互联结的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R0M、RAM、备份RAM、以及输入输出端口装置的微型计算机和驱动电路。R0M(只读存储器)预先存储有规定的控制程序等。RAM(随机访问存储器)暂时存储CPU的运算结果。备份RAM存储预先准备的图数据、电梯I的规格等信息。控制柜8与各种传感器、检测器、卷扬机10的电动机13等电梯的各部件电连接,统一地控制各部件的动作。控制柜8例如与从使用者对轿厢操作屏14、侯梯厅操作屏15的操作输入对应地,控制卷扬机10的驱动,使乘坐轿厢3移动到与呼叫登记对应的指定目的层。如上那样构成的电梯I在由使用者经由轿厢操作屏14、侯梯厅操作屏15等进行了轿厢呼叫操作的情况下,从侯梯厅操作屏15向控制柜8输入呼叫登记信号。然后,电梯I的控制柜8与该呼叫登记信号对应地进行乘坐轿厢3的呼叫登记。然后,控制柜8根据该呼叫登记、来自各种传感器、检测器的输出、乘坐轿厢3的当前的移动方向(升降方向)等,一边使乘坐轿厢3合理地移动,一边确定乘坐轿厢3的停靠顺序使得与各个呼叫应答。然后,控制柜8对升降驱动部6的卷扬机10进行驱动控制,使乘坐轿厢3移动到目的楼层。由此,电梯I使乘坐轿厢3在井道2内在垂直方向上上下地升降移动,而移动到任意的目的层的侯梯厅7。然后,电梯I使乘坐轿厢3停靠在目的层的侯梯厅7,如果检测出停靠到规定的停靠位置的情况,则然后,控制柜8打开乘坐轿厢3的门。由此,在侯梯厅7等待的使用者能够乘坐到乘坐轿厢3内,另外,乘坐轿厢3内的使用者能够下梯到侯梯厅7。在此,卷扬机10构成为在包含主绳轮11、电动机13等,还包含可旋转地支持各部件的旋转构件(旋转轴)的轴承、能够控制旋转构件的旋转的控制装置等。另外,典型的是卷扬机10如图2所示,被设置在井道2的上部等比较高的机械室9内。卷扬机10在机械室9内经由机座16、多个承重梁17、18、作为固定构件的防震装置19、21等,被安装在设置机械室9内的板上的基础部20上。机座16用于承载卷扬机10,安装有该卷扬机10。承重梁17、18是经由机座16等支持卷扬机10的梁状的构造构件。承重梁18在垂直方向上侧支持承重梁17,承重梁17经由防震装置21将机座16支持在垂直方向上侧。在此,承重梁17、18由2段组成,但也可以是I段,也可以是3段以上。防震装置19隔在承重梁18与基础部20之间,防震装置21隔在机座16与承重梁17之间。防震装置19、21分别是抑制震动的发生、传递的装置。主钢丝绳5被卷挂在与电动机13 (参照图1)联结的主绳轮11 (参照图1)上,一个端部侧在井道2内垂吊,另一个端部侧通过设置在承重梁17的侧面的导向轮12在井道2内垂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保管卷扬机10时,用保护体23将卷扬机10与导向轮12 —起包住而成为卷扬机组装体22,由此能够长期保管卷扬机10。具体地说,卷扬机组装体22如图3所示,具备卷扬机10 (还包括主绳轮11等)、导向轮12、保护体23。进而,在此,卷扬机组装体22构成为在包含卷扬机10、导向轮12、保护体23的同时,还包含机座16、承重梁17、18、防震装置19、21等。卷扬机组装体22在具有气密性的保护体23内包住一组这些卷扬机10、导向轮12、机座16、承重梁17、18、防震装置21。保护体23用于包住卷扬机10、导向轮12、机座16、承重梁17、18、防震装置21,隔开内部和外部而密闭。本实施方式的保护体23构成为包含保护薄膜24。保护薄膜24由具有气密性的袋状的防水薄膜等构成。保护薄膜24形成为将机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扬机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卷扬机,能够将与电梯的升降体联结的钢丝绳卷升;?导向轮,卷挂住所述钢丝绳;?保护体,具有气密性,将所述卷扬机和所述导向轮包住,而将内部和外部隔开进行密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仓光昌裕,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