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78443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0:39
一种梭子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杆、加强杆、尼龙扎带及网片,前述的立杆为至少三个,彼此间隔布置并围成一个圈,前述的加强杆横向设置于前述的立杆之间而与立杆一起组成一个框架;网片通过尼龙扎带设于前述的立杆中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网片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可以为梭子蟹提供一个独立的适合脱壳时躲避同类的场所,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养殖面积,有立体养殖的功效,从而起到增加养殖产量的目的,整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成本较低,适合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梭子蟹养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品养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梭子蟹养殖装置,该养殖装置可应用于室外池塘养殖。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梭子蟹需求量的不断加大,其野生数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工养殖梭子蟹的产量不断提升,但随着产量的加大,养殖过程中的难题也随之出现。首先,由于梭子蟹习性好斗,在人工养殖过程中互相残食、残杀的现象十分严重,特别的退壳时期,常会被同类残杀,导致养殖产量地下(一般梭子蟹养殖参量在每亩200斤左右),养殖效益不高,这是限制养殖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在人工养殖中,为了提高产量往往会增加养殖密度,养殖池内的水污染严重,不仅增加了蟹的死亡几率,而且还严重影响了蟹产品的质量;再者,在养殖过程中,由于人工喂料的不均匀和不稳定等因素,容易导致梭子蟹的养殖规格不统一,会影响到蟹的市场价格。为此,针对梭子蟹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人们专门设计了适合梭子蟹养殖的设备,如有专利号为ZL200920124848.X的中国技术《梭子蟹暂养装置》公开了一种梭子蟹暂养装置,该装置包括有一池,池底铺有沙,池有进出海水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是:出水口有在沙层表面以上O 2cm的低水位调节出水口和在沙层表面以上25 30cm的高水位调节出口,出水口开在池壁上,且低水位调节出水口上有控制阀,进水口与水冷却装置连接,水冷却装置安装有温度控制装置。类似的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020120346.2的中国技术专利《梭子蟹的大棚暂养池》(授权公告号为CN201758667U)。但是,上述公开的梭子蟹装置没有分层结构,占地面积较大,所有梭子蟹养殖在同一层面的养殖池内,空间不能充分利用。为此本申请人开发了一种梭子蟹养殖装置,见专利号为ZL201010239818.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梭子蟹养殖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101946741B),但该专利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适用于工厂化养殖,一般养殖户难以负担得起,因此推广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提高养殖密度从而增加养殖产量的梭子蟹养殖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降低相互残杀的梭子蟹养殖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方便、成本较低的梭子蟹养殖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梭子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杆、加强杆、尼龙扎带及网片,前述的立杆为至少三个,彼此间隔布置并围成一个圈,前述的加强杆横向设置于前述的立杆之间而与立杆一起组成一个框架;网片通过尼龙扎带设于前述的立杆中部。进一步,所述的每个立杆中部具有供尼龙扎带贯穿通过的通孔。所述的网片为至少两片,并沿着立杆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于立杆上。网片层数可由养殖需求而定。为降低成本和便于装配,所述的立杆及加强杆为中空的PVC管。所述的立杆顶端具有三通或四通接头,所述的加强杆则连接设置于前述的三通或四通接头上。进一步,所述的网片靠近边沿成型有供立杆穿过的直通孔。进一步,所述的网片周边边缘具有包边。进一步,所述的网片四周具有与立杆外周壁适配的圆弧缺口。所述的立杆为四个,呈矩形布置,对应地,所述的网片为矩形状。当然也可以采用三角形或五边形,但以矩形为优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网片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可以为梭子蟹提供一个独立的适合脱壳时躲避同类的场所,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养殖面积,有立体养殖的功效,从而起到增加养殖产量的目的,整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成本较低,适合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分解装配图。图3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网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梭子蟹养殖装置包括立杆2、加强杆1、尼龙扎带5及网片4,立杆2为四个,呈矩形布置,彼此间隔布置并围成一个圈,立杆2顶端具有四通接头3 (也可以是三通接头),加强杆I横向连接设置于四通接头3上而与立杆2一起组成一个框架;网片4为矩形状并通过尼龙扎带5设于立杆中部,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每个立杆2中部具有供尼龙扎带5贯穿通过的通孔21。网片4靠近边沿成型有供立杆2穿过的四个直通孔,尼龙扎带5贯穿通过通孔21和网片4的网孔而将网片4固定于框架上。本实施例中的立杆2及加强杆I为中空的PVC管。网片4为PE材料,材料主要是PVC和PE,不易腐蚀与损坏,禁久耐用。最重要的是成本极低,适合大范围应用。网片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可以为梭子蟹提供一个独立的适合脱壳时躲避同类的场所,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养殖面积,有立体养殖的功效,从而起到增加养殖产量的目的,整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成本较低,适合推广应用。拆卸时只要将尼龙扎带卸掉,把网片拿出,就可将框架重叠放置,不占太大空间。本装置置于池塘内时,如果偏轻,可以用石块绑住,用于承重。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梭子蟹养殖装置网片4四周具有与立杆外周壁适配的圆弧缺口 42,没有设置直通孔,同时网片4周边具有包边41。其他结构参考实施例1。实施例3,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梭子蟹养殖装置网片4为双层,同时网片4周边具有包边41,以提高网片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降低对梭子蟹的损伤。其他结构参考实施例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梭子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杆、加强杆、尼龙扎带及网片,前述的立杆为至少三个,彼此间隔布置并围成一个圈,前述的加强杆横向设置于前述的立杆之间而与立杆一起组成一个框架;网片通过尼龙扎带设于前述的立杆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梭子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杆、加强杆、尼龙扎带及网片,前述的立杆为至少三个,彼此间隔布置并围成一个圈,前述的加强杆横向设置于前述的立杆之间而与立杆一起组成一个框架;网片通过尼龙扎带设于前述的立杆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子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立杆中部具有供尼龙扎带贯穿通过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子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片为至少两片,并沿着立杆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于立杆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子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杆及加强杆为中空的PVC 管。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水鑫王骥腾韩涛丁健李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