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组培苗水液漂浮炼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7835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组培苗水液漂浮炼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槽、封闭盖、水培支撑体、自动通气系统和活动盖,所述封闭盖上开有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水培支撑体开有通孔;所述自动通气系统包括通气硬管、连接软管、程控定时器和通气泵;其连接关系在于:所述封闭盖与培养槽相匹配且活动设置于培养槽顶部;所述通气硬管设置于培养槽底部,通过连接软管依次与通气泵、程控定时器相连接;所述通气硬管位于培养槽底部的部分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空隙,所述活动盖匹配设置于所述通气孔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组培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缩短了炼苗时间的同时有效加速其根的生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生物
,涉及一种组培炼苗装置。
技术介绍
在恒温、高湿、弱光的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出的组培苗,苗的根和叶的结构及生理不正常,功能差,离开培养条件难生长。外部环境主要是温度、湿度、光照和有菌条件的变化。生根后把试管苗从优越的无菌环境条件下,经过炼苗,移栽在光照强、变温、多菌的室外环境条件中,其适应能力差。一些植物在试管繁殖中不能诱导生根或生根量极少,这就决定了根系的吸水能力很弱,当组培苗移栽以后,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叶片蒸腾作用的消耗,组培苗就会因缺水而逐渐萎焉死亡,从而影响到移栽的组培苗成活。而且出瓶前其叶片未形成完善的角质层,其组织分化不完善,功能差,也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另外,内外环境差异大,苗的抗逆性差,移栽成活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组培苗成活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组培苗水液漂浮炼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槽(I)、封闭盖(2)、水培支撑体(3)、自动通气系统和活动盖(10),所述封闭盖(2)上开有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水培支撑体(3)开有通孔,用于支撑组培苗;所述自动通气系统包括通气硬管(4)、连接软管(5)、程控定时器(6)和通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组培苗水液漂浮炼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槽(1)、封闭盖(2)、水培支撑体(3)、自动通气系统和活动盖(10),所述封闭盖(2)上开有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水培支撑体(3)开有通孔,用于支撑幼苗;所述自动通气系统包括通气硬管(4)、连接软管(5)、程控定时器(6)和通气泵(7);其连接关系在于:所述水培支撑体(3)支持幼苗使其漂浮于培养槽(1)中水培溶液上;所述封闭盖(2)与培养槽(1)相匹配且活动设置于培养槽(1)顶部;所述通气硬管(4)设置于培养槽(1)底部,通过连接软管(5)依次与通气泵(7)、程控定时器(6)相连接;所述通气硬管(4)位于培养槽(1)底部的部分上至少设置有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组培苗水液漂浮炼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槽(I)、封闭盖(2)、水培支撑体(3 )、自动通气系统和活动盖(IO ), 所述封闭盖(2)上开有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水培支撑体(3)开有通孔,用于支撑幼苗;所述自动通气系统包括通气硬管(4)、连接软管(5)、程控定时器(6)和通气泵(7); 其连接关系在于:所述水培支撑体(3)支持幼苗使其漂浮于培养槽(I)中水培溶液上;所述封闭盖(2)与培养槽(I)相匹配且活动设置于培养槽(I)顶部;所述通气硬管(4)设置于培养槽(I)底部,通过连接软管(5 )依次与通气泵(7 )、程控定时器(6 )相连接;所述通气硬管(4)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云詹先进蓝家样陈全求符家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