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及其组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77051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模块及其组构方法,散热模块包含一导热管、多个散热鳍片以及多个压抵夹片,其中热管穿设过每一散热鳍片的开孔及压抵夹片的通孔,且散热鳍片与压抵夹片交错间隔设置于导热管的外管面,每一散热鳍片具有一延伸部,贴合于导热管的外管面。每一压抵夹片抵压相邻的一散热鳍片的延伸部,令延伸部凹陷入导热管的外管面,从而增强散热模块的散热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模块及其组构方法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散热模块,特别是有关一种以散热鳍片与热管组构而成的散热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影音、无线通讯等技术不断发展,装设在各种界面卡上的电子组件,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视频图形数组(videographicsarray,VGA)芯片、绘图芯片等微处理器及其周围的内存,于运作时均产生大量热量。倘若不能有效散热,将造成界面卡在高速运作时出现不稳定的情形。因此,习用技术在界面卡对应于电子组件的位置安装一散热装置进行散热。传统的散热方式是在热管式散热器的下表面和热源间涂布一层导热介质,由于热管成型与散热器下表面并非平面,因此需涂覆较多的导热介质,以达到填缝和导热效能,由于高导热效能的导热介质价格相当昂贵,因此业者的成本颇高。其次,若导热介质涂布的厚度过薄,也会因密合不良,无法有效热贴合而影响其热传递和导热效能。为了使计算机工作温度降低,因此散热风扇必须长时间维持高速的转动,将会导致散热风扇过热而损坏,并且连带的会导致计算机装置整体工作温度快速升高,将可能因此而烧毁计算机中的电子组件,例如:温度较高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等。另有习用的散热器揭露采用鳍片与热管的组合,主要是令热管的一端与电子组件相连结而构成热传导关系,而热管的外管面则配置有多个散热鳍片,俾透过热管的高热传导能力,使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量透过热管而被传递至各散热鳍片上,以便快速地排热和降温。然而,习知技术的热管与散热鳍片的接合形态,仅在各散热鳍片边缘处形成一凹槽,供热管放置,因此热管并非紧密与各散热鳍片接触,造成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的热阻过高,因而无法有效利用各散热鳍片来帮助热管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及其组构方法,从而解决习知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的热阻过高,而无法有效利用各散热鳍片来帮助热管进行快速散热的间题。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散热模块包含一导热管、多个散热鳍片以及多个压抵夹片。每一散热鳍片间隔设置于导热管的外管面,各散热鳍片具有一开孔及一延伸部,开孔用以容置导热管,延伸部自开孔的周缘延伸设置,且延伸部贴合于导热管的外管面。每一压抵夹片交错设置于散热鳍片间,各压抵夹片具有一通孔,此一通孔与开孔相对,且通孔用以容置导热管。其中,每一压抵夹片抵压相邻的一散热鳍片的延伸部,令延伸部凹陷入导热管的外管面。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散热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固定件,散热鳍片及压抵夹片分别具有一穿孔,固定件穿设过穿孔,以固定散热鳍片及压抵夹片。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散热模块,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固定夹片及一第二固定夹片,第一固定夹片与第二固定夹片位于导热管两端,压抵夹片位于二固定夹片中间。本专利技术另揭露一种散热模块,其包含一导热管、多个散热鳍片以及一固定件。每一散热鳍片间隔设置于导热管的外管面,各散热鳍片具有一开孔与一穿孔,开孔用以容置导热管,相邻的二散热鳍片的穿孔错位排列。固定件穿设过各散热鳍片的穿孔,且固定件推抵至少一散热鳍片朝向热管外管面的方向位移,使散热鳍片凹陷入导热管的外管面。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散热模块,其中每一散热鳍片更包括至少二穿孔,对称设置于邻近开孔的位置,相邻的二散热鳍片的各穿孔分别错位排列。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散热模块,其中每一散热鳍片更包括有一第一穿孔、一第二穿孔及一第三穿孔,三穿孔对称设置于邻近开孔的位置,相邻的二散热鳍片的各穿孔分别错位排列。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散热模块的组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置放一导热管于多个散热鳍片的一开孔内,散热鳍片间隔设置于导热管的外管面,并以一延伸部贴合于导热管的外管面,接着设置多个压抵夹片于导热管的外管面,压抵夹片交错设置于散热鳍片之间,导热管置放于多个压抵夹片的一通孔内。最后,施力于压抵夹片,使每一压抵夹片抵压相邻的一散热鳍片的一延伸部,令延伸部凹陷入导热管的外管面。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散热模块的组构方法,其中于置放导热管于散热鳍片的开孔内的步骤前,更包括以下步骤:置放导热管于一第一固定夹片的一通孔内,第一固定夹片设置于导热管的外管面,以及置放具有第一固定夹片的导热管放入一模具座中固定。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散热模块的组构方法,其中于设置压抵夹片于导热管外管面的步骤后,更包括以下步骤:置放导热管于一第二固定夹片的一通孔内,第二固定夹片设置于导热管的外管面。本专利技术另揭露一种散热模块的组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置放一导热管于多个散热鳍片的一开孔内,散热鳍片间隔设置于导热管的外管面,相邻的二散热鳍片的一穿孔设置为相互错位,接着穿设一固定件于散热鳍片的穿孔,固定件推抵至少一散热鳍片朝向导热管外管面的方向位移,使散热鳍片凹陷入导热管的外管面。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散热模块的每一散热鳍片的延伸部完全贴合于导热管的外管面,且令压抵夹片抵压散热鳍片的延伸部,令延伸部部分凹陷入导热管的外管面;或者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散热模块的相邻散热鳍片的穿孔设置为相互错位关系,当固定件穿设于各散热鳍片的穿孔,即通过错位穿孔对正时所产生的拉力,拉扯至少一散热鳍片朝向导热管外管面的方向位移,使散热鳍片凹陷入导热管的外管面。上述的散热模块结构或组构方式,可使散热鳍片紧密地与热管相结合,大幅降低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的热阻,进而获得良好的散热效率。有关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实作与功效,兹配合图式作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组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组构方法流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立体组合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相邻二散热鳍片的各别穿孔设置为相互错位的分解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相邻二散热鳍片的各别穿孔设置为相互错位的组合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相邻二散热鳍片的相互错位的各别穿孔由一固定件穿设时所产生对正拉力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组构方法流程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相邻二散热鳍片各自具有一穿孔设置为相互错位的分解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相邻二散热鳍片各自具有一穿孔设置为相互错位的组合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相邻二散热鳍片各自具有二对称穿孔设置为相互错位的分解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相邻二散热鳍片各自具有二对称穿孔设置为相互错位的组合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20,220导热管161第一固定夹片122凹陷166通孔140,240,240’散热鳍片180,280固定件146,246,246’开孔190模具座144延伸部160压抵夹片148散热鳍片的穿孔162第二固定夹片241,241’第一穿孔168压抵夹片的穿孔242,242’第二穿孔195模具243,243’第三穿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0的立体组合图与立体分解图。其中本专利技术所揭露此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0的功能为通过压抵夹片160抵压散热鳍片140的延伸部144,令延伸部144部分凹陷入一导热管120的外管面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散热模块及其组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一导热管:多个散热鳍片,间隔设置于所述导热管的外管面,所述每一散热鳍片具有一开孔及一延伸部,所述开孔容置所述导热管,所述延伸部自所述开孔的周缘延伸设置,且所述延伸部贴合于所述导热管的所述外管面;以及多个压抵夹片,交错设置于所述散热鳍片间,所述每一压抵夹片具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开孔相对,所述通孔用以容置所述导热管;其中,所述每一压抵夹片抵压所述相邻的一散热鳍片的所述延伸部,令所述延伸部凹陷入所述导热管的所述外管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05 TW 1001447421.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一导热管;多个散热鳍片,间隔设置于所述导热管的外管面,所述每一散热鳍片具有一开孔及一延伸部,所述开孔容置所述导热管,所述延伸部自所述开孔的周缘延伸设置,且所述延伸部贴合于所述导热管的所述外管面,所述每一散热鳍片还包括有一第一穿孔、一第二穿孔及一第三穿孔,三所述穿孔对称设置于邻近所述开孔的位置,相邻的二所述散热鳍片的各所述穿孔分别错位排列;多个压抵夹片,交错设置于所述散热鳍片间,所述每一压抵夹片具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开孔相对,所述通孔用以容置所述导热管;一固定件,穿设过所述散热鳍片的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所述固定件推抵所述至少一散热鳍片朝向所述导热管的外管面的方向位移;其中,所述每一压抵夹片抵压所述相邻的一散热鳍片的所述延伸部,令所述延伸部凹陷入所述导热管的所述外管面;以及一第一固定夹片及一第二固定夹片,所述第一固定夹片与所述第二固定夹片位于所述导热管两端,所述压抵夹片位于所述二固定夹片中间。2.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一导热管;多个散热鳍片,间隔设置于所述导热管的外管面,所述每一散热鳍片包括有一开孔、一第一穿孔、一第二穿孔及一第三穿孔,三所述穿孔对称设置于邻近所述开孔的位置,相邻的二所述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顺治毛黛娟
申请(专利权)人: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