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联煌专利>正文

切削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6870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切削工具,其具有一工作部位;一第一受夹持部位,设于其相对于该工作部位的另一端;一脆弱部位,设于该工作部位与该第一受夹持部位之间,其承受扭力的强度小于其各部位;藉此,使该脆弱部位于该切削工具的使用过程中,可恒位于工作物表面外,并使该切削工具一旦无法承受过度的扭力而断裂时,该断裂部位亦随之而恒位于该工作物表面外,而易为使用者简单地再度夹持住其外露于工作物外的部位。(*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以螺旋前进方式,以便于一工作物上制做一穿孔、凹孔或螺孔的工具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在使用时遭受折断性破坏,而仍具有可利用性的改良型切削工具。按习用的用以于一金属材料上制做一穿孔或凹孔(无论其是否具有内螺纹)的切削工具,无论其供做手工操作,或是供自动机具操作,其结构上大体上均呈具有相当长度的杆状,并于沿其长轴方向,依次形成具有适当长度一工作部位,设于其端,其上具有凸齿或切刃用以切削工作物;一受夹持部位,设于其相对于该工作部位的另一端;用以供使用者以适当的工具挟持住该处,以便便于予以沿预定方向转动;一延伸部位,连接于各该工作部位与受夹持部位之间。而以一般常见的螺丝攻为例,该类切削工具在使用上由于必须被置于一内径小于其外径的孔洞中,并一再地被往复扭转,藉以切削该孔洞内壁并排除切屑,且为便于操作。因此其工作部位的未端多是设为外径逐渐缩减的推拔状。该螺丝攻特别是在其工作部位的未端处,经常会在使用者的予以往复扭转的操作过程中折断,且其折断的部位,通常位于该孔洞之内,并紧密嵌卡于正承受加工的该孔洞中,而此时该制成螺孔的工作尚未完成,而折断的螺丝攻又嵌在其内无法拔出,此种情况显然造成使用者极度的困扰。为解决上述情况,目前有美国第5,299,105号专利。该专利是揭露一种可将润滑油注入螺孔中,以便折断于其内部的螺丝攻较易于取出,但由于润滑油并不易渗入螺牙之中,因此其效果十分有限;另外有一第5,934,385号专利,是提供一种以(pressurizedfluid)控制或驱动螺丝攻的技术,然而由于其构造复杂,且价格高昂,因此亦不符一般消费大众使用。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切削工具,其具有可以将折断后的部位,轻易地由工作物上取出的优点。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削工具,其具有可使其于折断后,仍有一部份会残留于该工作物表面外,以便于使用者由该处操作,以便取出该已折断部位的功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削工具,其具有避免最有可能的折断部位发生在其工作部位处的功能。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非工作部位被折断后,其与工作部位相连接的残留部位,仍具有便于使用者继续利用的切削工具。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所揭示的切削工具,其构造主要为具有一工作部位,其可于预定的工作物上切削出一孔或螺孔;一第一受夹持部位,设于其相对于该工作部位的另一端,而可供一夹持工具易于该处施力而予以夹持住;一第二受夹持部位,设于该工作部位与该第一受夹持部位之间,并可供一夹持工具易于该处施力以夹持住该切削工具;一脆弱部位,设于该工作部位与该第一受夹持部位之间,其承受扭力的强度小于其他各部位。其中该第二受夹持部位是设为介于该脆弱部位与该第一受夹持部位之间。其中该第二受夹持部位是设为介于该脆弱部位与该工作部位之间。其中该第二受夹持部位具有沿其长轴方向延伸的预定长度,且该脆弱部位即设于第二受夹持部位上,而使该第二受夹持部位有一部份是位于该脆弱部位的上方,而另有一部份则位于该脆弱部位的下方。其中设有二个第二受夹持部位,该二第二受二受夹持部位是分别设于该脆部位的上、下方,并沿该预定方向延伸适当长度。其中该脆弱部位相对于该切削工具长轴方向的截面积,小于其他各部位的截面积。其中该脆弱部位为贯通该切削工具预定部位相对侧周缘的一通孔。其中该脆弱部位为设于其外缘并具有预定深度与长度的一凹槽。其中该脆弱部位为对应于其长轴方向的一环槽。其中该脆弱部位为设于其外缘上的至少一个具有预定深度的凹洞。其中该第二受夹持部位为设于其外缘并相对应的一对平面。其中该该脆弱部位为连通于该二平面间的一通孔。其中该脆弱部位为贯通其外缘未设有该二平面的一通孔。其中该第一受夹持部位为设于其外缘并相对应的一对平面。其中该工作部位具有至少一呈螺旋状延伸的切刃。藉此,使该脆弱部位于该切削工具的使用过程中,可恒位于工作物表面外,并使该切削工具一旦无法承受过度的扭力而断裂时,该断裂部位亦随之而恒位于该工作物表面外,而易为使用者再利用该第二受夹持部位,持续进行其加工动作或将其由工作物上予以取出。为便于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因此于下述各实施例的说明及图式中,均是以可于一工作物(图中未示)上制做一螺孔的螺丝攻为例,惟于实际的运用上,本技术所揭的结构特征亦适用于可在工作物上制做一穿孔或凹孔的钻头上。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首先请参阅图1,本技术所说的螺丝攻10维持与传统造型相同的长杆状,并具有位于其下端而可用以于一工作物上的穿孔内(图中未示)切削出内螺纹的一工作部位12、位于其上端而可供使用者以适当的工具予以夹持住的一第一受夹持部位13,以及连接于该工作部位12与该第一受夹持部位13间的一延伸段14。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其延伸段14处,进一步形成有一脆弱部位15,该脆弱部位15具有贯通该延伸段14周缘其相对部位间的一穿孔50,藉以便该部位横断于该螺丝攻10长轴方向的截面积,小于该螺丝攻10上如工作部位12、第一受夹持部位13与延伸段14其余部位等处的截面积,从而便该螺丝攻10在整体材料一致且单位面积的强度均相等的情况下,该脆弱部位15所能承受的抗扭力能力将较其他部位为差。籍此使该螺丝攻10在使用者以机具或手工具,由其第一受夹持部位13予以挟持住,并以其工作部位12穿置于一工作物上的一孔洞内,且对其内壁往复切削以形成一螺孔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施力过度的情形时,该脆弱部位15将立即折断。然而如前所述,设置该脆弱部位15的延伸段14,由于是设于该螺丝攻10的工作部位12上方,且又不具有切削工作物的功能,因此,其于工作状态时,将恒位于该工作物表面之外,所以一旦其上的该脆弱部位15发生断裂现象,该延伸段14仍维持为在工作物表面之外,而使用者即可轻易地藉由转动该延伸段14,以将该工作部位12由工作物上取出。本技术中该穿孔50的轴心方向,并未必要设为如图1中所示,为与该延伸段14的长轴方向呈垂直,其于实际的运用上,将其轴心设为与该延伸段14长轴夹一小于九十度角的倾斜状(图中未示),亦为形成该脆弱部位15的可行方式之一。请配合参阅图2、图3,本技术中为使已折断的该螺丝攻10仍可藉由原有的手工具或机具,便于由工作物上取出,因此,其可另于该延伸段14的外缘上,另外设置一对第二受夹持部位52,于此二实施例中,是以于该延伸段14外缘相隔一百八十度的二个平面部位做为该二第二受夹持部位52。藉由该二第二受夹持部位52的构造,以供使用者由其工具上卸下已折断并分离于该延伸段14外的该第一受夹持部位13后,可以重新再夹持住该第二受夹持部位52,以便可继续进行其加工螺孔的动作,或直接将该工作部位12由工作物上取下。而且,于此二个图式中,该穿孔50是可设为连通于该二平面状的第二受夹持部位52处,或贯通于该延伸段14外缘其未设有该二平面的其他部位间。当然,该穿孔50的设置位亦可设为高于或低于各该第二受夹持部位52,而使其介于该二第二受夹持部位52与该第一受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其是呈杆状并具有:一工作部位,其设有若干切刃;一第一受夹持部位,设于该切削部位相对于该工作部位的另一端;一第二受夹持部位,设于该工作部位与该第一受夹持部位之间;一脆弱部位,设于该工作部位与该第一受夹 持部位之间,其承受扭力的强度小于各该工作部位与第二受夹持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联煌
申请(专利权)人:刘联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