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头部按摩器,包括基座、置于所述基座上方的动力装置、至少一个驱动轮以及与各所述驱动轮一一对应且置于其下方的弹性按摩组件,所述动力装置带动所述驱动轮绕第一轴线转动,且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驱动轮上表面,各所述驱动轮与各所述按摩组件之间均设有固定于各所述驱动轮上且相对所述第一轴线倾斜的推动件,所述驱动轮带动所述推动件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各所述按摩组件与所述基座球铰连接,且所述推动件推动所述按摩组件绕所述球铰的球心转动,所述球铰内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按摩组件绕自身转动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按摩器增强了实用范围,并且球铰内设限位结构防止按摩组件自转,按摩效果更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保健用品,尤其涉及一种保健头部的按摩器。
技术介绍
按摩器对缓解身心压力具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针对头部的按摩器,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但是现有的头部按摩器,大多都是头戴结构,按摩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而有些手持式结构的头部按摩器的按摩头为水平转动,按摩舒适度较差;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抓头按摩器,舒适度较佳,但是其各个按摩头可以自转,对头部按摩效果有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舒适、按摩效果好的头部按摩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头部按摩器,包括基座、置于所述基座上方的动力装置、至少一个驱动轮以及与各所述驱动轮一一对应且置于其下方的弹性按摩组件,所述动力装置带动所述驱动轮绕第一轴线转动,且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驱动轮上表面,各所述驱动轮与各所述按摩组件之间均设有固定于各所述驱动轮上且相对所述第一轴线倾斜的推动件,所述驱动轮带动所述推动件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各所述按摩组件与所述基座球铰连接,且所述推动件推动所述按摩组件绕所述球铰的球心转动,所述球铰内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按摩组件绕自身转动的限位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球铰包括底部设有开口的球形凹槽以及嵌入所述球形凹槽内的球帽,所述球形凹槽与所述按摩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基座上设有若干支柱,所述支柱穿过所述开口并与所述球帽固定连接,且所述球帽紧贴所述球形凹槽的内球面。更进一步地,所述球铰包括底部设有开口的球形凹槽以及嵌入所述球形凹槽内的球帽,所述球形凹槽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各所述按摩组件上均设有支柱,所述支柱穿过所述开口并与所述球帽固定连接,且所述球帽紧贴所述球形凹槽的内球面。具体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所述球形凹槽内球面具有的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的槽道以及所述球帽具有的与所述槽道卡合的凸块。进一步地,所述推动件包括固定座以及设于所述固定座内的若干直径相同的滚珠,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驱动轮上,所述驱动轮具有面向所述按摩组件的斜面,所述按摩组件具有面向所述驱动轮且与所述第一轴线倾斜设置的第一水平面,各所述滚珠的上端点均抵顶所述斜面且各所述滚珠的下端点均抵顶所述第一水平面。更进一步地,所述推动件包括固定座以及设于所述固定座内的若干直径相异的滚珠,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驱动轮上,所述驱动轮具有面向所述按摩组件的第二水平面,所述按摩组件具有面向所述驱动轮且与所述第一轴线倾斜设置的第一水平面,各所述滚珠的上端点均抵顶所述第二水平面且各所述滚珠的下端点均抵顶所述第一水平面。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所述驱动轮至少为两个且分为两组,所述动力装置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轮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轮与一组驱动轮绕所述第一轴线做与其反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轮带动所述另一组驱动轮绕所述第一轴线做与所述第一传动轮相同方向的转动。所述按摩组件包括底座与套设在所述底座下方的弹性按摩头,所述弹性按摩头具有若干向外发散伸展的弹性触手,且所述底座与所述基座球铰连接。本技术具有下列技术效果:本技术在驱动轮与按摩组件之间设有相对第一轴线倾斜的推动件,并且推动按摩组件绕球铰的球心转动,按摩组件不再是水平转动按摩,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人手的揉捏动作,按摩组件在一个曲面内转动按摩,增强了舒适性,而且按摩器没有采取头戴结构,不但可以按摩头部,还可以对身体其他部位进行有效按摩,同时在球铰内部设置限位机构防止按摩组件绕其自身转动,避免影响按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球形凹槽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球铰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滚珠相异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部按摩器,包括一基座100、固定在基座100上方的动力装置200、至少一个驱动轮300以及与驱动轮300——对应并位于其下方的弹性按摩组件400,动力装置200带动驱动轮300绕第一轴线A转动,且第一轴线A垂直于驱动轮300的上表面;在各驱动轮300与按摩组件400之间还均设有推动件500,推动件500固定在驱动轮300上并相对第一轴线A倾斜设置,驱动轮300带动与其对应设置的推动件500绕第一轴线A转动;各按摩组件400与基座100之间均通过一球铰600连接固定,在推动件500的推动下,各按摩组件400均绕球铰600的球心转动,且球铰600还内设有防止按摩组件400绕自身转动的限位结构610。这种头部按摩器没有采用传统的头戴式结构,按摩范围不再是局限在头部,还可以作用在身体的其他部位。推动件500与第一轴线A有一定的倾斜角,按摩组件400与基座100之间也是采用球铰600连接,这样按摩组件400在推动件500的推动下不再是绕球铰600的球心做平面转动,而是绕球心曲面转动,有一定近似人手的揉捏动作,加强了按摩时的舒适度。球铰600内部设置的限位结构610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按摩组件400的自转,避免降低了按摩效果。具体地参见图2和图3,球铰600包括一个底部设有开口 621的球形凹槽620以及嵌入球形凹槽620内的球帽630,球形凹槽620固定在按摩组件400上,基座100上设有若干支柱110,支柱110穿过开口 621与球帽630固定连接,且球帽630紧贴球形凹槽620的内球面622。当然带有开口 621的球形凹槽620也可以固定在基座100上,按摩组件400上设有支柱(图中未示出),支柱穿过开口 621与球帽630固定连接。为减少制作工序,在生产过程中,球形凹槽620与按摩组件400或球形凹槽620与基座200均可采用一体成型工艺。进一步地,限位结构610为设在内球面622上并与第一轴线A垂直的槽道611以及设在球帽630上且与槽道611卡合的凸块612。因为槽道611与第一轴线A垂直,球形凹槽620在按摩组件400的带动下可以继续绕第一轴线A转动,则限位结构610并不影响按摩组件400绕球铰600球心的转动,而按摩组件400的轴线与槽道611之间的夹角既不为90°,也不为0°,从而限制了按摩组件400的自转。进一步地,再次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推动件500的方案,推动件500包括固定座510以及设在固定座510内若干直径相等的滚珠520,固定座510固定在驱动轮300上,且驱动轮300具有面向按摩组件400的斜面310,按摩组件400具有面向驱动轮300且与第一轴线A倾斜设置的第一水平面411,各滚珠520的上下两端点分别抵顶斜面310与第一水平面411。通过滚珠520的推动可以使得按摩组件400绕球铰600的球心转动。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推动件500的另一方案,推动件500包括固定座510以及设在固定座510内若干直径相异的滚珠530,固定座510固定在驱动轮300上,且驱动轮300具有面向按摩组件400且与第一轴线垂直A的第二水平面320,按摩组件400具有面向驱动轮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部按摩器,包括基座、置于所述基座上方的动力装置、至少一个驱动轮以及与各所述驱动轮一一对应且置于其下方的弹性按摩组件,所述动力装置带动所述驱动轮绕第一轴线转动,且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驱动轮上表面,各所述驱动轮与各所述按摩组件之间均设有固定于各所述驱动轮上且相对所述第一轴线倾斜的推动件,所述驱动轮带动所述推动件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各所述按摩组件与所述基座球铰连接,且所述推动件推动所述按摩组件绕所述球铰的球心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铰内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按摩组件绕自身转动的限位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部按摩器,包括基座、置于所述基座上方的动力装置、至少一个驱动轮以及与各所述驱动轮一一对应且置于其下方的弹性按摩组件,所述动力装置带动所述驱动轮绕第一轴线转动,且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驱动轮上表面,各所述驱动轮与各所述按摩组件之间均设有固定于各所述驱动轮上且相对所述第一轴线倾斜的推动件,所述驱动轮带动所述推动件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各所述按摩组件与所述基座球铰连接,且所述推动件推动所述按摩组件绕所述球铰的球心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铰内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按摩组件绕自身转动的限位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铰包括底部设有开口的球形凹槽以及嵌入所述球形凹槽内的球帽,所述球形凹槽与所述按摩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基座上设有若干支柱,所述支柱穿过所述开口并与所述球帽固定连接,且所述球帽紧贴所述球形凹槽的内球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铰包括底部设有开口的球形凹槽以及嵌入所述球形凹槽内的球帽,所述球形凹槽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各所述按摩组件上均设有支柱,所述支柱穿过所述开口并与所述球帽固定连接,且所述球帽紧贴所述球形凹槽的内球面。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头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所述球形凹槽内球面具有的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的槽道以及所述球帽具有的与所述槽道卡合的凸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学军,李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