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式超等长链球专项力量练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47585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30 03:50
光电式超等长链球专项力量练习装置,涉及一种超等长链球专项力量练习装置。以解决采用抡摆杠铃片、拉阻力装置及投掷重物等方式进行力量练习,当抡摆杠铃片或投掷的重物过大时,容易造成练习者身体重心不稳,投掷主动用力肌群之外的其他肌群过多地参与,致使投掷动作变形,训练效果欠佳,新的训练理论没有被融入到训练中,训练的强度和速度难以达到量化监控问题。可伸缩弹性支架与环形板固接,螺旋状管体设置在环形板上,两个滚轮滚动设置在螺旋状管体的内壁上,连杆的一端与滚轮固接,另一端与连杆螺套螺纹连接,连杆螺套与多个滑块弹性连接,环形板上设置有光电速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练习者按正确用力轨迹及出手角度进行链球专项力量练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超等长链球专项力量练习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链球专项力量练习除采用杠铃的硬拉、负重转体、负重体前屈等手段以外,主要采用抡摆杠铃片、拉阻力装置及投掷重物等方式进行力量练习。而采用上述练习手段存在以下问题:即当抡摆杠铃片或投掷的重物过大时,容易造成练习者身体重心不稳,投掷主动用力肌群之外的其他肌群过多地参与,致使投掷动作变形,训练效果欠佳,新的训练理论没有被融入到训练中,训练的强度和速度难以达到量化监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电式超等长链球专项力量练习装置,以解决采用抡摆杠铃片、拉阻力装置及投掷重物等方式进行力量练习,当抡摆杠铃片或投掷的重物过大时,容易造成练习者身体重心不稳,投掷主动用力肌群之外的其他肌群过多地参与,致使投掷动作变形,训练效果欠佳,新的训练理论没有被融入到训练中,训练的强度和速度难以达到量化监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光电式超等长链球专项力量练习装置,所述练习装置包括环形板、可伸缩弹性支架、光电速度传感器、手柄、连杆、连杆螺套、钢丝、第一弹簧、管体、螺母、拉杆、拉手、两个滚轮及多个滑块;可伸缩弹性支架的上端与环形板的下端面固接,可伸缩弹性支架的下端与地面固接,环形板的后端向下倾斜,环形板的下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7° ±3°,环形板的中心孔的孔径为75cm-85cm,环形板的外圆周端面的直径为240cm-260cm,管体弯制成螺旋状,螺旋状管体设置在环形板的上环形面上且二者可拆卸连接,螺旋状管体的一端口至环形板的中心连线与环形板的最高点至最低点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螺旋状管体的管壁上与环形板的外侧壁相邻的一侧设有开口,开口沿螺旋状管体的全长开设,两个滚轮滚动设置在螺旋状管体的内壁上,且位于与环形板的中心孔相邻的一侧,连杆的一端与两个滚轮的轮架固接,连杆的另一端穿出螺旋状管体上的开口设置在螺旋状管体的外部,连杆的横截面为圆形,连杆的另一端侧壁上加工有螺纹,连杆与连杆螺套螺纹连接,连杆螺套与多个滑块弹性连接,滑块上设有中心孔,多个滑块叠放在一起并设置在环形板的上端面上,且多个滑块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增大,位于下端的滑块的中心孔孔径大于位于上端的滑块的中心孔径,位于下端的滑块的中心孔内装有螺母,拉杆为弯杆,拉杆的一端与穿过滑块的中心孔并与螺母螺纹连接,拉杆的另一端与拉手固接,连杆的一端穿过多个滑块的中心孔与螺母螺纹连接,钢丝的一端与两个滚轮的轮架固接,钢丝的另一端穿出螺旋状管体的另一端口并与第一弹簧的一端固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物体固接;俯看环形板,且由环形板的最低端至最高端逆时针方向看去的二者之间设置有光电速度传感器,光电速度传感器的终结端发射装置位于环形板倾斜方向的垂直中心轴线上,光电速度传感器的起始端发射装置设置在环形板的最低端与该终结端发射装置之间,且该起始端发射装置与该终结端发射装置之间的间距为50cm,光电速度传感器的起始端发射装置与起始端接收装置对应设置,光电速度传感器的终结端发射装置与终结端接收装置对应设置,起始端发射装置和终结端发射装置设置在管体的开口的上边缘处,起始端接收装置和终结端接收装置设置在管体的开口的下边缘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基于运动生物力学及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理论,并结合链球专项力量练习的特点,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使运动员主动用力肌群用力前预先离心拉长,再向心收缩(即按新的超等长练习方法进行练习),有效用力距离贯穿整个用力过程。2、主动肌群用力准确,身体重心稳定,动作不变形,同时能够按正确的用力轨迹及出手角度进行练习。3、本技术采用了光电速度传感器,能对运动员的练习速度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通过增减第一弹簧的数量,调节运动员的训练强度,能对运动员的训练强度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对于提高链球专项力量大有帮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光电式超等长链球专项力量练习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中当螺旋状管体的一端口至环形板I的中心连线与环形板I的最高点至最低点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β为30°时的D向视图,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图5是图3的C处局部放大图,图6是拉杆、拉手、螺母与多个滑块装配在一起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图3的E-E剖面图,图9是图3的F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f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光电式超等长链球专项力量练习装置,所述练习装置包括环形板1、可伸缩弹性支架3、光电速度传感器50、手柄52、连杆53、连杆螺套54、钢丝55、第一弹簧56、管体57、螺母62、拉杆64、拉手65、两个滚轮51及多个滑块63 ;可伸缩弹性支架3的上端与环形板I的下端面固接,可伸缩弹性支架3的下端与地面固接,环形板I的后端向下倾斜,环形板I的下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37° ±3° ,环形板I的中心孔的孔径dl为75cm-85cm,环形板I的外圆周端面的直径d2为240cm-260cm,管体57弯制成螺旋状,螺旋状管体设置在环形板I的上环形面上且二者可拆卸连接(本实施方式中二者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螺旋状管体的一端口至环形板I的中心连线与环形板I的最高点至最低点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β为30°,螺旋状管体的管壁上与环形板I的外侧壁相邻的一侧设有开口 58,开口 58沿螺旋状管体的全长开设,两个滚轮51滚动设置在螺旋状管体的内壁上,且位于与环形板I的中心孔相邻的一侧,连杆53的一端与两个滚轮51的轮架固接,连杆53的另一端穿出螺旋状管体上的开口 58设置在螺旋状管体的外部,连杆53的横截面为圆形,连杆53的另一端侧壁上加工有螺纹,连杆53与连杆螺套54螺纹连接(通过调整连杆螺套54与连杆53螺纹连接部分的长短,以适应不同臂展的运动员),连杆螺套54与多个滑块63弹性连接,滑块63上设有中心孔,多个滑块63叠放在一起并设置在环形板I的上端面上,且多个滑块63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增大,位于下端的滑块63的中心孔孔径大于位于上端的滑块63的中心孔径,位于下端的滑块63的中心孔内装有螺母62,拉杆64为弯杆,拉杆64的一端与穿过滑块63的中心孔并与螺母62螺纹连接,拉杆64的另一端与拉手65固接,连杆53的一端穿过多个滑块63的中心孔与螺母62螺纹连接,钢丝55的一端与两个滚轮51的轮架固接,钢丝55的另一端穿出螺旋状管体的另一端口并与第一弹簧56的一端固接,第一弹簧56的另一端与固定物体固接(通过调整第一弹簧56阻力的大小,以适应专项能力不同的运动员);俯看环形板1,且由环形板I的最低端至最高端逆时针方向看去的二者之间设置有光电速度传感器50,光电速度传感器50的终结端发射装置50-2位于环形板I倾斜方向的垂直中心轴线上,光电速度传感器50的起始端发射装置50-1设置在环形板I的最低端与该终结端发射装置50-2之间,且该起始端发射装置50-1与该终结端发射装置50-2之间的间距L为50cm,光电速度传感器50的起始端发射装置50-1与起始端接收装置50-4对应设置,光电速度传感器50的终结端发射装置50-2与终结端接收装置50-3对应设置,起始端发射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电式超等长链球专项力量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练习装置包括环形板(1)、可伸缩弹性支架(3)、光电速度传感器(50)、手柄(52)、连杆(53)、连杆螺套(54)、钢丝(55)、第一弹簧(56)、管体(57)、螺母(62)、拉杆(64)、拉手(65)、两个滚轮(51)及多个滑块(63);?可伸缩弹性支架(3)的上端与环形板(1)的下端面固接,可伸缩弹性支架(3)的下端与地面固接,环形板(1)的后端向下倾斜,环形板(1)的下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37°±3°,环形板(1)的中心孔的孔径(d1)为75cm?85cm,环形板(1)的外圆周端面的直径(d2)为240cm?260cm,管体(57)弯制成螺旋状,螺旋状管体设置在环形板(1)的上环形面上且二者可拆卸连接,螺旋状管体的一端口至环形板(1)的中心连线与环形板(1)的最高点至最低点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β)为30°,螺旋状管体的管壁上与环形板(1)的外侧壁相邻的一侧设有开口(58),开口(58)沿螺旋状管体的全长开设,两个滚轮(51)滚动设置在螺旋状管体的内壁上,且位于与环形板(1)的中心孔相邻的一侧,连杆(53)的一端与两个滚轮(51)的轮架固接,连杆(53)的另一端穿出螺旋状管体上的开口(58)设置在螺旋状管体的外部,连杆(53)的横截面为圆形,连杆(53)的另一端侧壁上加工有螺纹,连杆(53)与连杆螺套(54)螺纹连接,连杆螺套(54)与多个滑块(63)弹性连接,滑块(63)上设有中心孔,多个滑块(63)叠放在一起并设置在环形板(1)的上端面上,且多个滑块(63)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增大,位于下端的滑块(63)的中心孔孔径大于位于上端的滑块(63)的中心孔径,位于下端的滑块(63)的中心孔内装有螺母(62),拉杆(64)为弯杆,拉杆(64)的一端与穿过滑块(63)的中心孔并与螺母(62)螺纹连接,拉杆(64)的另一端与拉手(65)固接,连杆(53)的一端穿过多个滑块(63)的中心孔与螺母(62)螺纹连接,钢丝(55)的一端与两个滚轮(51)的轮架固接,钢丝(55)的另一端穿出螺旋状管体的另一端口并与第一弹簧(56)的一端固接,第一弹簧(56)的另一端与固定物体固接;俯看环形板(1),且由环形板(1)的最低端至最高端逆时针方向看去的二者之间设置有光电速度传感器(50),光电速度传感器(50)的终结端发射装置(50?2)位于环形板(1)倾斜方向的垂直中心轴线上,光电速度传感器(50)的起始端发射装置(50?1)设置在环形板(1)的最低端与该终结端发射装置(50?2)之间,且该起始端发射装置(50?1)与该终结端发射装置(50?2)之间的间距(L)为50cm,光电速度传感器(50)的起始端发射装置(50?1)与起始端接收装置(50?4)对应设置,光电速度传感器(50)的终结端发射装置(50?2)与终结端接收装置(50?3)对应设置,起始端发射装置(50?1)和终结端发射装置(50?2)设置在管体(57)的开口(58)?的上边缘处,起始端接收装置(50?4)和终结端接收装置(50?3)设置在管体(57)的开口(58)的下边缘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式超等长链球专项力量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练习装置包括环形板(I)、可伸缩弹性支架(3)、光电速度传感器(50)、手柄(52)、连杆(53)、连杆螺套(54)、钢丝(55)、第一弹簧(56)、管体(57)、螺母(62)、拉杆(64)、拉手(65)、两个滚轮(51)及多个滑块(63); 可伸缩弹性支架(3)的上端与环形板(I)的下端面固接,可伸缩弹性支架(3)的下端与地面固接,环形板(I)的后端向下倾斜,环形板(I)的下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 )为37° ±3° ,环形板(I)的中心孔的孔径(dl)为75cm-85cm,环形板(I)的外圆周端面的直径(d2)为240cm-260cm,管体(57)弯制成螺旋状,螺旋状管体设置在环形板(I)的上环形面上且二者可拆卸连接,螺旋状管体的一端口至环形板(I)的中心连线与环形板(I)的最高点至最低点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β )为30°,螺旋状管体的管壁上与环形板(I)的外侧壁相邻的一侧设有开口(58),开口(58)沿螺旋状管体的全长开设,两个滚轮(51)滚动设置在螺旋状管体的内壁上,且位于与环形板(I)的中心孔相邻的一侧,连杆(53)的一端与两个滚轮(51)的轮架固接,连杆(53)的另一端穿出螺旋状管体上的开口(58)设置在螺旋状管体的外部,连杆(53)的横截面为圆形,连杆(53)的另一端侧壁上加工有螺纹,连杆(53)与连杆螺套(54)螺纹连接,连杆螺套(54)与多个滑块(63)弹性连接,滑块(63)上设有中心孔,多个滑块(63)叠放在一起并设置在环形板(I)的上端面上,且多个滑块(63)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增大,位于下端的滑块(63)的中心孔孔径大于位于上端的滑块(63)的中心孔径,位于下端的滑块(63)的中心孔内装有螺母(62),拉杆(64)为弯杆,拉杆(64)的一端与穿过滑块(63)的中心孔并与螺母(62)螺纹连接,拉杆(64)的另一端与拉手(65)固接,连杆(53)的一端穿过多个滑块(63)的中心孔与螺母(62)螺纹连接,钢丝(55)的一端与两个滚轮(51)的轮架固接,钢丝(55)的另一端穿出螺旋状管体的另一端口并与第一弹簧(56)的一端固接,第一弹簧(56)的另一端与固定物体固接;俯看环形板(1),且由环形板(O的最低端至最高端逆时针方向看去的二者之间设置有光电速度传感器(50),光电速度传感器(50 )的终结端发射装置(50-2 )位于环形板(I)倾斜方向的垂直中心轴线上,光电速度传感器(50)的起始端发射装置(5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洪侠黄锐程昕瑶关永波张晨陈求洁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金融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