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甘平专利>正文

伞形修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47062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30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伞形修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横交叉固定的骨架,分别设于骨架上表面的面层和下表面的内层,设于内层中部的折叠锥体,该折叠锥体大端与内层中部相连,小端向下,并与引绳相连。使用前为收缩的伞体,使用时在弹性不锈钢条或塑料条的弹性作用下,自然撑开,通过引绳牵引至疝内口位置,并使折叠锥体置于疝囊内,再通过伞面把直、斜疝三角区域覆盖,从而方便地完成疝修补,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更重要的是使用时,不会伤及周围血管及神经,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修补件,尤其是一种伞形修补件,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用于修补成人直、斜疝内口的修补片有两种,一种是不会与周围组织发生黏连的平面补片,使用时需要使用钛金属钉将其补于腹膜上,容易钉到腹膜下的血管和神经,而引起出血和疼痛。另一种是会引起周围组织粘连的补片,使用时必须分离疝内口周围的腹膜后,再将补片置于腹膜下进行缝合,同样会伤及血管和神经,引起出血和疼痛,且操作复杂。两种补片使用时均需要在腹壁开三个孔,极不方便。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损伤血管及神经,且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伞形修补件。本技术提供的是这样一种伞形修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横交叉固定的骨架,分别设于骨架上表面的面层和下表面的内层,设于内层中部的折叠锥体,该折叠锥体大端与内层中部相连,小端向下,并与引绳相连,以便骨架自然撑开后,通过引绳移至疝囊内,并使折叠锥体置于疝囊内,填堵住疝囊,再通过伞面把直、斜疝三角区域覆盖,从而完成疝修补。所述骨架为至少两根弹性条,如不锈钢条或塑料条交叉固定而成,以方便撑开或收缩及防止伞面卷缩。所述折叠锥体为一聚丙烯圆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形修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横交叉固定的骨架,分别设于骨架上表面的面层和下表面的内层,设于内层中部的折叠锥体,该折叠锥体大端与内层中部相连,小端向下,并与引绳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形修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横交叉固定的骨架,分别设于骨架上表面的面层和下表面的内层,设于内层中部的折叠锥体,该折叠锥体大端与内层中部相连,小端向下,并与引绳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形修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为至少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平
申请(专利权)人:甘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