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田间作业车的两用车架,它由底架和升降架构成,底架与车轮相连,并通过升降机构与所述的升降架相连,所述的底架由左、右侧梁构成,所述的升降架由为侧梁和横梁构成的框式结构。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处于车架左右两侧,并分布于每一侧的前后两端的升降组件,该升降组件包括一个上连杆、下连杆和升降油缸,上、下连杆之间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式端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分别用于插秧机和田间护理机,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田间护理机和插秧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用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农用机械。
技术介绍
插秧机是农用机构中的最常用的机构之一,而田间护理机(主要指的是施肥机、农药喷洒机)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公开号为CN10161166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施肥机,公开号为CN10245013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农用施肥机。现有的插秧机和田间护理机是两个独立的设备,成本较高。由于插秧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机架较底,而田间护理机一般是在作物长到较高后才使用,因此其机架需要较高,机架上的结构尽量不能与作物相干涉。因此,现有的插秧机和田间护理机不可能在一个设备上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插秧机和田间护理机的相到独立,成本较高,而现有的插秧机的机架较底,而田间护理机的机架高度要求较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分别用于插秧机和田间护理机,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田间作业车的两用车架。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田间作业车的两用车架,其特征在于它由底架和升降架构成,底架与车轮相连,并通过升降机构与所述的升降架相连,所述的底架由左、右侧梁构成,所述的升降架由为侧梁和横梁构成的框式结构,升降架上设有用于切换连接田间护理机构和插秧机构的连接装置。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处于车架左右两侧,并分布于每一侧的前后两端的升降组件,该升降组件包括一个上连杆、下连杆和升降油缸,上连杆与升降架相铰接,下连杆和升降油缸分别与底架相铰接,所述的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上连杆的下端、下连杆的上端均与一个三角盘相铰接,上、下连杆之间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式端头。当本车架连接插秧机构,进行插秧工作时,升降架处于最低位;当本车架连接田间护理机构,进行施肥等操作时,由于这种操作一般都在作物生长到一定阶段进行,处于此时的作物高度较高,插秧时的车架高度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就需要升降架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升高。由于本技术方案的底架只有左右侧梁,没有横梁,在使用时,左右侧梁处于作物的间隙中,不与作物相干涉,因此,升降架的高度决定了该车架的有效高度。当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上、下连杆转动,上、下连杆的转动过程推动升降架上升,直到上、下连杆处于竖直位置时,即升降架处于最高的工作位,也即田间护理机构的工作高度上。由于上连杆、活塞缸、底架、升降架之间构成多边形结构,其容易出现升降架向一边倾斜的现象,因此,本技术在上下连杆之间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式端头,使得升降架的两端能够同步的升降且不偏移。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架的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固定板上连接孔,所述的底架的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也分别设有固定板下连接孔,各方位的固定板下连接孔与相应方位的固定板上连接孔相对应。在升降架处于田间护理机构的工作高度时,为使其结构更为稳固,本技术方案设有固定板上、下连接孔,通过该固定板上、下连接孔设置固定板,连接升降架和底架。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架的左、右侧梁上侧或升降架的左、右侧梁的下侧设有阻尼片。该阻尼片使得升降架在下降到底部时,不会直接与底架相撞击,使得其具有一个缓冲作用。同时,也起到了阻碍升降架与底架之间的相对滑动的作用,有效的减小了升降架或底架在受到水平方向的冲击时,升降油压所受到的冲击。作为优选,所述的相对应的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的夹角在升降架处于最低位时不小于25度。该角度太大,就会影升降架的升降能力,但是如果太小,则升降活塞就不能顶起升降架,本技术方案采用25度,正是考虑了这两方面的要求。本技术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插秧机和田间护理机的相到独立,成本较高,而现有的插秧机的机架较底,而田间护理机的机架高度要求较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一种可以分别用于插秧机和田间护理机,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田间作业车的两用车架。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主视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左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升降架降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升降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田间作业车的两用车架,它由底架和升降架2构成,底架与车轮8相连,并通过升降机构与所述的升降架2相连,所述的底架由左、右侧梁I构成,所述的升降架2由为侧梁和横梁构成的框式结构,升降架2上设有用于切换连接田间护理机构和插秧机构的连接装置。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处于车架左右两侧,并分布于每一侧的前后两端的升降组件,该升降组件包括一个上连杆3、下连杆4和升降油缸7,上连杆3与升降架2相铰接,下连杆4和升降油缸7分别与底架相铰接,所述的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上连杆的下端、下连杆的上端均与一个三角盘9相铰接,上、下连杆之间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式端头10。所述的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的夹角在升降架处于最低位时不小于25度。升降架的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固定板上连接孔6,所述的底架的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也分别设有固定板下连接孔11,各方位的固定板下连接孔与相应方位的固定板上连接孔相对应。底架的左、右侧梁上侧或升降架的左、右侧梁的下侧设有阻尼片。本技术的车架在连接插秧机构,进行插秧工作时,升降架处于最低位;当本车架连接田间护理机构,进行施肥等操作时,由于这种操作一般都在作物生长到一定阶段进行,处于此时的作物高度较高,插秧时的车架高度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就需要升降架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升高。由于本技术方案的底架只有左右侧梁,没有横梁,在使用时,左右侧梁处于作物的间隙中,不与作物相干涉,因此,升降架的高度决定了该车架的有效高度。为使其结构更为稳固,本技术还设有固定板上、下连接孔,通过该固定板上、下连接孔设置固定板5连接升降架和底架。由于上连杆、活塞缸、底架、升降架之间构成多边形结构,其容易出现升降架向一边倾斜的现象,因此,本技术在上下连杆之间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式端头,使得升降架的两端能够同步的升降且不偏移。所以本技术具有功能多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结构稳固等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田间作业车的两用车架,其特征在于它由底架和升降架构成,底架与车轮相连,并通过升降机构与所述的升降架相连,所述的底架由左、右侧梁构成,所述的升降架由为侧梁和横梁构成的框式结构,升降架上设有用于切换连接田间护理机构和插秧机构的连接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田间作业车的两用车架,其特征在于它由底架和升降架构成,底架与车轮相连,并通过升降机构与所述的升降架相连,所述的底架由左、右侧梁构成,所述的升降架由为侧梁和横梁构成的框式结构,升降架上设有用于切换连接田间护理机构和插秧机构的连接装置。2.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处于车架左右两侧,并分布于每一侧的前后两端的升降组件,该升降组件包括一个上连杆、下连杆和升降油缸,上连杆与升降架相铰接,下连杆和升降油缸分别与底架相铰接,所述的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上连杆的下端、下连杆的上端均与一个三角盘相铰接,上、下连杆之间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式端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田间作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仲雄,高福强,胡璇,李明强,朱德峰,邵树有,
申请(专利权)人: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高福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