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膜装配体及包括该过滤膜装配体的盘式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4181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9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对从排出口流出的污废水进行过滤的盘式过滤器的过滤膜装配体,上述排出口形成在旋转的滚筒的外周面,该过滤膜装配体包括:多边形的芯部框架,其上附着过滤膜;第一箱体框架,由与上述芯部框架对应的形状构成,且安装上述芯部框架;第二箱体框架,层压于上述芯部框架的上方,与上述第一箱体框架结合并包围上述芯部框架;以及垫圈,夹装于上述芯部框架与上述第一箱体框架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盘式过滤器,更详细地,涉及一种用于对从流入污废水的旋转着的滚筒向圆周方向流出的污废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膜装配体。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盘式过滤器是设置于污废水流动的水路内,用于过滤污废水中包含的异物质的装置,其向圆周方向排出由轴向流入的污废水,并过滤污废水中包含的异物质。图1是现有技术的盘式过滤器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1,现有技术的盘式过滤器10包括:圆筒形滚筒11,在水路20内进行旋转;以及支撑分段12,设置于该圆筒形滚筒11的外周面。在支撑分段12中设置有用于过滤污废水的过滤膜(未图示)。在该现有技术的盘式过滤器10中,通过形成于外围的多个排出口 14排出由旋转的滚筒11的流入口 13流入的污废水后,通过过滤膜过滤异物质并再排出到外部。但是,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盘式过滤器10中,由于在设置有过滤膜的支撑分段12内过滤膜和过滤膜的支撑框架之间的接触部持续地露出及接触于污废水中,因此存在过滤膜的接触部弱化及损伤并引起过滤膜脱离的问题。并且,在现有技术的盘式过滤器10中,由于过滤膜和支撑分段12之间的密封性较弱,因此存在污废水通过过滤膜与支撑分段12之间泄漏的问题。并且,在现有技术的盘式过滤器10中,用于设置过滤膜的四边形的框架为一体型结构。该一体型框架通常由模具冲压制作,在冲压制作由四边形构成的框架时,未得到使用而废弃的材料较多,存在产品的收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达到如上所述的目的而提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护过滤膜与附着过滤膜的框架之间的接触部的同时提高密封力,并使产品的生产收率最大化的过滤膜装配体及包括该过滤膜装配体的盘式过滤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过滤膜装配体,是对从排出口流出的污废水进行过滤的盘式过滤器的过滤膜装配体,上述排出口在旋转着的滚筒的外周面形成,该过滤膜装配体包括:多边形的芯部框架,其上附着过滤膜;第一箱体框架,由与上述芯部框架对应的形状构成,且安装上述芯部框架;第二箱体框架,层压于上述芯部框架的上方,并与上述第一箱体框架结合而包围上述芯部框架;以及垫圈,夹装于上述芯部框架与上述第一箱体框架之间。并且,在安装上述芯部框架的上述第一箱体框架的一面,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凸起部,在上述芯部框架及垫圈上形成有供上述凸起部贯通的多个贯通孔。并且,在上述多个凸起部中的一个以上的凸起部上形成有导槽,在上述第二箱体框架形成有插入于上述导槽的导杆。并且,在上述凸起部中的一个以上的凸起部上形成有螺母部,在上述第二箱体框架的与上述螺母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其中,上述第一箱体框架与第二箱体框架由通过上述贯通孔并紧固于上述螺母部的螺栓部而进行结合。并且,在上述第一箱体框架与第二箱体框架所结合的侧面边缘部还设置有密封部件。并且,在上述垫圈或密封部件的至少一面形成有凹凸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过滤膜装配体,是对从在旋转着的滚筒的外周面形成的排出口流出的污废水进行过滤的盘式过滤器的过滤膜装配体,包括附着过滤膜的多边形的芯部框架。其中,上述芯部框架按照边的个数分割而形成。并且,上述分割的芯部框架的端部由凹凸部进行结合。并且,上述凹凸部由随着深度越深,宽度逐渐变大的槽以及由与上述槽对应的形状构成,从而插入于槽的凸起构成。并且,上述芯部框架由四边形构成,使得上述芯部框架分割为四个。并且,上述过滤膜装配体由与上述芯部框架对应的形状构成,包括:第一箱体框架,其上安装上述芯部框架;以及第二箱体框架,层压于上述芯部框架的上方,与上述第一箱体框架结合而包围上述芯部框架。其中,上述第一箱体框架及第二箱体框架中的一个以上,按照边的个数分割形成后进行结合。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包括如上所述的过滤膜装配体的盘式过滤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过滤膜装配体,过滤膜的接触部在夹装垫圈的箱体框架内得到保护,减少过滤膜由污废水损伤而脱离的现象,并提高过滤膜的使用寿命。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过滤膜装配体,具有双重的密封结构,密封力也将提高。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过滤膜装配体,由直线型的分割框架装配而形成,因此提高产品的生产收率,从而减少生产费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盘式过滤器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盘式过滤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2中示出的过滤膜装配体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3中示出的过滤膜装配体的结合剖面图。图5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分割的芯部框架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过滤膜装配体的盘式过滤器进行详细的说明。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盘式过滤器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盘式过滤器100,包括:旋转的圆筒形的滚筒30 ;支撑分段40,设置于该滚筒30的外周面;以及一对过滤膜装配体50,插入于该支撑分段40的两侧。在滚筒30的外周面按照一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四角形状的排出口 31。支撑分段40包括:曲线型的凸缘部41,能够紧贴结合于滚筒30的外周面;直线型的支撑框架43,从该凸缘部41向上延长,在两侧形成导轨42 ;以及结合部44,形成于该支撑框架43的上端。在凸缘部41中形成有能够与滚筒30的排出口 31连通的开口部(未图示)。在排出口 31周围设置一对支撑分段40时,形成大致梯形形状的框架,在该一对支撑分段40之间插入一对过滤膜装配体50。即,一对过滤膜装配体50沿着形成于一对支撑分段40的两侧面的导轨42分别插入。在一对过滤膜装配体50插入于一对支撑分段40后,第一盖部件45插入于支撑分段40的结合部44之间,在第一盖部件45上方层压第二盖部件46。第二盖部件46由螺栓47结合于支撑分段40。由此,由一对支撑分段40、一对过滤膜装配体50及第一盖部件45、第二盖部件46形成污废水流入的内部空间。流入到内部空间的污废水只能由过滤膜流出。图3是图2中示出的过滤膜装配体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3中示出的过滤膜装配体的部分结合剖面图。参照图3及图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过滤膜装配体50,包括:芯部框架52,其上附着过滤膜51 ;第一箱体框架53、第二箱体框架54,其之间相隔芯部框架52相互结合;以及垫圈55,夹装于芯部框架52与第一箱体框架53之间。在芯部框架52的一面,过滤膜51由粘结剂等进行附着。芯部框架52构成大致梯形形状,其材质优选为不锈钢。只是,芯部框架52的形状并非限定于此,能够变形为曲线型、多边形等多种形状。并且,在芯部框架52中,沿着长度方向按照规定间隔形成有贯通孔521。在第一箱体框架53的一面安装有芯部框架52。第一箱体框架53具有与上述芯部框架52对应的形状,但其形成为宽度大于芯部框架52的宽度。在第一箱体框架53的一面,沿着其边缘形成有凸台531。凸台531是与第二箱体框架54的一面对接的部分。向凸台531的内侧沿着第一箱体框架53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卡台532,沿着该卡台532按照规定间隔形成有圆形凸起部533。在圆形凸起部533的内部形成有导孔533H或螺母部533N。垫圈55构成与芯部框架52对应的形状,作为一例,可由橡胶材质构成。在垫圈55中,也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插入于上述凸起部533的贯通孔551。在垫圈55的一面,形成有用于插入第一箱体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膜装配体,该过滤膜装配体为对从排出口流出的污废水进行过滤的盘式过滤器的过滤膜装配体,所述排出口形成在旋转的滚筒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边形的芯部框架,其上附着过滤膜;第一箱体框架,其由与所述芯部框架对应的形状构成,且安装所述芯部框架;第二箱体框架,其层压于所述芯部框架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箱体框架结合而包围所述芯部框架;以及垫圈,其夹装于所述芯部框架与所述第一箱体框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哲权林秉完
申请(专利权)人:可隆水科技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