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框,包含主体,以及从所述主体向上延伸的侧框和从主体向内侧延伸的支撑部,在所述侧框和所述支撑部之间还设置有凹槽。相应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和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降低在震动或者受力时液晶面板发生破裂的风险,增加了背光源的抗震动性能及可靠性,并且还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胶框、背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没有直接发光的功能,因此必须在液晶屏的背面额外提供背光源,液晶面板通过对背光源发出的光进行调制来显示图像。背光源可以包括背光模组和用于固定封装背光模组的胶框。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面板置于背光模组之上,并与胶框接触并粘合。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背光源的胶框11与液晶面板12的侧边棱角接触的部位为直角,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倒角工艺精度的限制,会形成图1中所示的近直角的圆角。该圆角会使得胶框11与液晶面板12之间在如图1中虚线内位置所示处产生挤压,在震动或者受力时,胶框11和液晶面板12的接触位置具有应力,存在因此而造成液晶面板破裂的风险。而现有技术通过玻璃磨边工艺解决这一问题,但具有工艺复杂、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框、背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避免液晶面板因与背光源胶框之间产生挤压,防止液晶面板在震动或者受力时造成破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胶框,包含主体,以及从所述主体向上延伸的侧框和从主体向内侧延伸的支撑部,在所述侧框和所述支撑部之间还设置有凹槽。具体地,所述胶框包括多个侧边,所述凹槽沿着所述胶框的各个侧边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各个侧边上的所述凹槽互相连通。具体地,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弧形、梯形或三角形。具体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05mm至1.0mm。具体地,所述凹槽的宽度为0.2mm至3.0mm。具体地,所述胶框的材料为聚碳酸酯。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源,包括背光模组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固定封装所述背光模组的胶框。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本技术的背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胶框的侧框和支撑部之间设置凹槽,使得液晶面板与胶框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在震动或者受力时的应力减小,进而降低在震动或者受力时液晶面板发生破裂的风险,增加了背光源的抗震动性能及可靠性,并且还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液晶显示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液晶显示装置中胶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胶框;12、液晶面板;21、背光模组;22、设置有凹槽的胶框;211、导光板;212、光学膜片组;213、反射片;220、主体;221、侧框;222、支撑部;223、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12和背光模组21、胶框22,其中所述胶框22包含一主体220,具有从所述主体向上延伸的侧框221和从主体向内侧延伸的支撑部222,在所述侧框221和所述支撑部222之间还设置有凹槽223。所述侧框221用于固定液晶面板,防止在震动或受力时,液晶面板发生位移。所述支撑部222用于支撑液晶面板,防止液晶面板的重量压力造成变形,影响显示效果。所述凹槽223可以使液晶面板12与胶框22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在震动或者受力时的应力减小,因此可以降低液晶面板发生破裂的风险,增加了背光源的抗震动性能及可靠性。并且形成凹槽并不增加原有的生产流程,只需要改变倒角工艺,因此本实施例还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具体地,对于侧入式的背光源,如图3所示,所述背光模组21可以包括:光源(图中未不出)、导光板211、光学膜片组212和反射片213,所述光源发出光,进入导光板211,而反射片213能够将从导光板211底面出射的光再反射回导光板211中重新传播,通过光的全反射均匀分布在整个导光板211中形成面光源,再经过光学膜片组212,透射到液晶面板12上。具体地,所述凹槽223的形状不仅限于图2或图3中所示,所述凹槽223的截面形状还可以为矩形、弧形、梯形、三角形等,本技术中并不限于所述凹槽的形状。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倒角工艺的易于实现程度选择具体的凹槽形状。具体地,所述光学膜片组212可以包含扩散片、散射膜、棱镜膜、光学增亮膜片等背光模组中常用的光学膜片,本技术中并不限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中光学膜片的数量、种类以及排列方式。具体地,所述光源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也可以为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本技术中并不限于所述光源的数量、种类以及排列方式。实际应用中,对于直下式的背光源来说,可以不包含导光板。具体地,胶框22的结构如图4所示,胶框22包括多个侧边,所述凹槽223沿着所述胶框的各个侧边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各个侧边上的所述凹槽223互相连通。具体地,如图2所示,凹槽223具有深度H,深度H大于工艺倒角的半径或磨损后形成的圆弧半径即可。可选地,深度H的范围在0.05mnTl.0mm之间,深度H过小,由于倒角工艺的限制,依旧存在圆角,无法解决胶框和液晶面板之间受力时发生挤压的问题;深度H过大,则会存在胶框强度不足易断裂的问题。凹槽223还具有宽度L,其范围在0.2mnT3.0mm之间,宽度L过小,倒角工艺实施难度较大,达不到产品工艺需求;宽度L过大,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也会相应增力口,不符合产品美观的要求。实际应用中,胶框22的材料可以为聚碳酸酯(PC, 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和玻璃纤维复合物等,本技术中所述胶框的材料并不限于所述材料。尽管本技术中所述胶框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之中,但实际中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胶框,包含主体,以及从所述主体向上延伸的侧框和从主体向内侧延伸的支撑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框和所述支撑部之间还设置有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包括多个侧边,所述凹槽沿着所述胶框的各个侧边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各个侧边上的所述凹槽互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弧形、梯形或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05mm至1.0m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宽度为0.2mm至3.0mm。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的材料为聚碳酸酯。7.一种背光源,包括背光模组和用于固定封装所述背光模组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为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胶框。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胶框,包含主体,以及从所述主体向上延伸的侧框和从主体向内侧延伸的支撑部,在所述侧框和所述支撑部之间还设置有凹槽。相应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和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降低在震动或者受力时液晶面板发生破裂的风险,增加了背光源的抗震动性能及可靠性,并且还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文档编号F21S8/00GK202947091SQ201220439458公开日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框,包含主体,以及从所述主体向上延伸的侧框和从主体向内侧延伸的支撑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框和所述支撑部之间还设置有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跃峰,崔来友,孙海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