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及其枢转挡位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3892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枢转挡位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操作件。第一连接件固定于车架及小腿靠中的一者,第二连接件固定于车架及小腿靠中的另一者且枢接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包含绕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枢接轴线排列的至少一个锁定位及至少一个限界位;操作件滑接于第一连接件并凸伸入第二连接件选择性地连接于锁定位而禁止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枢转或连接于限界位而允许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枢转中的一者并禁止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枢转中的另一者;使得整体结构简单且能操作方便地调整小腿靠相对于车架枢转的枢转挡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该枢转挡位调整机构的婴儿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照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配置于婴儿车的车架及可相对于车架枢转的小腿靠以调整小腿靠的枢转挡位的枢转挡位调整机构以及具有该枢转挡位调整机构的婴儿车。
技术介绍
婴儿车是婴幼儿户外活动的承载工具车,可减轻家长的负担,使家长携带婴幼儿时也能够轻松外出。为了使婴幼儿的在乘坐时更加舒适,婴儿车通常都设置有枢接于婴儿车的小腿靠及调整该小腿靠倾斜角度的枢转挡位调整机构;当小腿靠收折于车架时,可供婴幼儿正常坐立;当将小腿靠展开调整至水平位置时,可供婴幼儿躺平休憩。然而,现有技术的婴儿车的枢转挡位调整机构的整体结构复杂且操作困难。因此,亟待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简单且能操作方便地调整小腿靠相对于车架枢转的枢转挡位的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枢转挡位调整机构,枢转挡位调整机构配置于婴儿车的车架及可相对于车架枢转的小腿靠以调整小腿靠的枢转挡位,枢转挡位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操作件,第一连接件固定于车架及小腿靠中的一者;第二连接件固定于车架及小腿靠中的另一者且枢接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包含绕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枢接轴线排列的至少一个锁定位及至少一个限界位;操作件滑接于第一连接件并凸伸入第二连接件中以选择性地连接于锁定位而禁止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顺时针方向枢转及逆时针方向枢转或连接于限界位而允许顺时针方向枢转及逆时针方向枢转中的一者并禁止顺时针方向枢转及逆时针方向枢转中的另一者。具体地,第二连接件还包含形成锁定位且供操作件卡合的卡合槽及形成限界位且供操作件抵触的抵触块。具体地,操作件包含第一抵顶块及第二抵顶块,操作件选择性地将第一抵顶块及第二抵顶块共同卡合于卡合槽或将第二抵顶块抵触于抵触块。具体地,第二连接件还包含共同形成卡合槽的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和形成抵触块的第三凸块。具体地,第一凸块绕枢接轴线至第二凸块的弧线距离大于第二凸块绕枢接轴线至第三凸块的弧线距离。具体地,第一凸块绕枢接轴线至第二凸块的角度大于第二凸块绕枢接轴线至第三凸块的角度。具体地,操作件包含第一抵顶块及第二抵顶块,操作件选择性地将第一抵顶块及第二抵顶块共同卡合于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之间或将第二抵顶块抵触于第三凸块。具体地,第一抵顶块与第二抵顶块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之间的距离。具体地,第一抵顶块与第二抵顶块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凸块与第三凸块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操作件还包含位于第一抵顶块及第二抵顶块之间的第三抵顶块,当操作件选择性地将第二抵顶块抵触于第三凸块时,第三抵顶块抵触于第二凸块。较佳地,第一连接件包含枢接于第二连接件的枢接轴。具体地,枢转挡位调整机构还包括弹性抵触于枢接轴及操作件之间的弹性元件。具体地,操作件开设有供枢接轴滑动地穿接的滑孔。具体地,枢转挡位调整机构还包括弹性抵触于枢接轴及滑孔的内壁之间的弹性元件。较佳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供操作件滑接的滑槽。具体地,操作件包含滑接于滑槽的滑块。具体地,第一连接件还开设有连通滑槽且供操作件穿接的穿孔。具体地,操作件包含穿接于穿孔的按压块。较佳地,枢转挡位调整机构还包括弹性抵触于第一连接件及操作件之间的弹性元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婴儿车,婴儿车包括车架及可相对于车架枢转的小腿靠,婴儿车还包括上述的枢转挡位调整机构以调整小腿靠的枢转挡位。具体地,当操作件连接于锁定位时,小腿靠移动至远离车架使小腿靠相对于车架呈展开状态的展开位置。具体地,当操作件连接于限界位时,小腿靠移动至靠拢车架使小腿靠相对于车架呈收折状态的收折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枢转挡位调整机构通过将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枢接,并且将操作件滑接于第一连接件并凸伸入第二连接件中,因此避免乘坐者的衣物或手指卡入枢接处,使机构操作安全可靠;另外,通过在第二连接件上设置锁定位及限界位,利用限界位的限位作用,使操作件位于限界位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只可单方向相对转动,因而当调整小腿靠时,无需操作操作件,从而简化了操作步骤,使操作更方便快捷;而当操作件位于锁定位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双向枢转均被禁止,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对固定,增强了小腿靠定位的可靠性;只需利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操作件即可使枢转挡位调整机构结构简单,进而使组装方便,降低生产维修的成本。本技术所提供的婴儿车,由于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枢转挡位调整机构,使得婴儿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使用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枢转挡位调整机构配置于婴儿车的车架及可相对于车架枢转的小腿靠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枢转挡位调整机构的第一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枢转挡位调整机构的操作件滑接于第一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枢转挡位调整机构的操作件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枢转挡位调整机构的第二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枢转挡位调整机构的操作件凸伸入第二连接件以选择性地连结于锁定位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枢转挡位调整机构的操作件凸伸入第二连接件以连结于锁定位的剖视示意图。图9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枢转挡位调整机构的操作件凸伸入第二连接件以连结于限界位的侧视示意图。图10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枢转挡位调整机构的操作件凸伸入第二连接件以连结于限界位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各种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参考图1-图2所示,婴儿车包括车架1、小腿靠2及枢转挡位调整机构3。枢转挡位调整机构3包括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及操作件33。第一连接件31固定于车架I上,第二连接件32固定于小腿靠2上且与第一连接件31相枢接,但不以此为限制,亦可将第一连接件31固定于小腿靠2且将第二连接件32固定于车架I。操作件33置于第一连接件31及第二连接件32之间以限定第一连接件31及第二连接件32之间的相对枢转。结合参考图3-图10所示,更具体地:第一连接件31及第二连接件32的枢接处形成枢接容置部,操作件33 —端伸入枢接容置部内。操作件33 —侧呈可滑动的连接于第一连接件31,操作件33另一侧凸伸入第二连接件32中且与第二连接件32选择性卡合连接。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31具有第一连接部311并通过该第一连接部311与车架I固定连接以固定第一连接件31,第一连接件31还具有第二连接部312并通过该第二连接部312与车架I在另一位置固定连接以进一步固定第一连接件31。第一连接件31上设有滑槽313,滑槽313呈与操作件33相对应的阶梯槽结构,操作件33可滑动的置于滑槽313内。第一连接件31还设有枢接轴315,并通过枢接轴315与第二连接件32相枢接。结合图4及图5所示,操作件33开设有滑孔331,滑孔331呈滑动地穿接于枢转轴315上,通过操作件33可滑动地套接与枢接轴上,限定操作件33的动作行程,同时使得枢转挡位调整机构3的整体结构紧凑。操作件33还包括滑接于滑槽313的滑块332,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转挡位调整机构,配置于婴儿车的车架及可相对于所述车架枢转的小腿靠以调整所述小腿靠的枢转挡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挡位调整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车架及所述小腿靠中的一者;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车架及所述小腿靠中的另一者且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含绕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枢接轴线排列的至少一个锁定位及至少一个限界位;以及操作件,滑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并凸伸入所述第二连接件中以选择性地连接于所述锁定位而禁止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顺时针方向枢转及逆时针方向枢转或连接于所述限界位而允许所述顺时针方向枢转及所述逆时针方向枢转中的一者并禁止所述顺时针方向枢转及所述逆时针方向枢转中的另一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林海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