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床的罩盖结构,该罩盖结构通过将开口部限制为所需要的最小限度,能够提高加工效率等,而且结构简单。在罩盖(3)的一个侧面设有倒“凹”状的开口部(5),该开口部通过由转动容许部(5b)连接上下方向上的宽度较大的、呈矩形形状的两个工具通过部(5a、5a)而构成。各工具通过部是使把持在交换臂上的工具通过的开口部,其设置成与工具的全长和最大宽度一致的矩形形状。另一方面,转动容许部是用于使交换臂的转动基端部通过的开口部,其上下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交换臂的上下宽度略大的程度(比工具通过部窄)。并且各工具通过部分别由门(6)开闭,另一方面,转动容许部通过由转动罩盖和滑动罩盖构成的封闭罩盖(9)封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床中的覆盖切削空间的罩盖的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机床51的切削空间52由如图4所示的罩盖53覆盖。在该罩盖53上设有开口部55,开口部55上设有开闭该开口部55的滑动式门56。并且在开口部55通过门56的滑动而被打开之后,工具交换装置57驱动交换臂58转动,使交换臂58从开口部55伸入到切削空间52内,以进行安装在机床51的主轴54上的工具(未图示)的交换。并且,作为通过多个门来开闭设于罩盖的开口部的结构,提出了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那样的机床的罩盖结构。根据图5来说明专利文献1中所描述的机床的罩盖结构。图5是机床的罩盖结构的俯视剖面说明图。在机床的罩盖结构中,在覆盖切削空间62的罩盖63上,设置了俯视时呈“く”字状的开口部64,作为开闭该开口部64的门,设置了俯视时呈“く”字状的第一门65和小型的第二门66。第一门65能够沿着导向轴67滑动,第二门66能够以纵轴68为中心转动。并且,通过由驱动轴69和扇形齿轮70、链轮71等构成的开闭机构72,能够使第一门65和第二门66同步地进行开闭动作。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9-309044号然而,图4所示的结构中,由于通过一个门来开闭开口部的开口,因此必须使门的开闭行程较长。从而,门的开闭动作需要较长时间,妨碍了快速加工。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结构中,想要通过用多个门开闭开口部来缩短每个门的开闭行程,但是如上所述,门开闭机构变得复杂,会导致设备费用等成本增加。此外,还需要用于设置门开闭机构的空间,因此无法避免设备整体的大型化。并且,在图4和图5所示那样的现有结构中,形成了即使是不需要开口的部分(被称为开口部上部和下部的除工具通过部分以外的部分、在交换臂的轴线上的部分)也作为开口部进行开口的结构。即,可以说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开闭面积过大的开口部,因此自然导致时间的浪费和加工效率的降低。另外,即使采用只有在交换工具时使开口部打开的结构,也存在开口面积过大、且切屑和加工时使用的切削液等容易飞溅到切削空间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床的罩盖结构,该机床的罩盖具通过把开口部限制为所需要的最小限度,能够提高加工效率等,而且结构简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为一种机床的罩盖结构,该机床的罩盖结构设置在具有主轴和工具交换装置的机床上,上述主轴设置在由罩盖覆盖的切削空间内,上述工具交换装置具有根据转动动作而贯穿切削空间内外地移动的交换臂,以交换安装在上述主轴上的工具;上述机床的罩盖结构构成为在上述罩盖上设有使把持了上述工具的交换臂能够通过的开口部,并且还具有开闭上述开口部的门,上述机床的罩盖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形成为除了把持有工具的上述交换臂的通过区域以外封闭的狭小形状,而且通过上述门来开闭该狭小开口部的一部分或全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机床的罩盖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在在罩盖上设有狭小的开口部,该开口部由以下部分构成一对工具通过部,其能够使把持在交换臂上的工具通过;转动容许部,其以连接上述工具通过部的方式设置,并且使上述交换臂的转动基端部通过;上述机床的罩盖结构具有能够分别开闭上述工具通过部的门,并且,封闭上述转动容许部的封闭罩盖安装在上述交换臂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只是把与交换臂的转动动作发生干涉的部分作为开口部,并且通过门来进行开闭。即,由于使开口部为所需要的最小限度,因此能够把门的开闭行程抑制得较短,能够缩短门的开闭时间,进而能够缩短加工时间,和实现快速加工。并且通过缩小开口部的正面,以及缩短门的开闭行程等,能够实现罩盖的小型化,进而能够实现机床整体的小型化。另外,与对一个开口部使多个门进行开闭来缩短开闭行程的结构相比,能够通过更简单的结构缩短开闭行程,而且能够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使用便利性等的效果。在这基础上,通过使开口部为所需要的最小限度,在交换工具时,能够防止切屑和切削液等向切削空间外飞溅。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开口部具有以连接工具通过部的方式设置转动容许部的形状,而且通过安装在交换臂上的封闭罩盖来封闭转动容许部。从而转动容许部伴随交换臂的转动动作而自动开闭,因此通过极其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实现交换臂的转动动作与封闭罩盖的开闭动作的同步,而且能够降低罩盖结构的成本,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等。在此基础上,由于转动容许部由封闭罩盖覆盖,因此在进行加工时等,切屑和切削液等不会从转动容许部飞溅。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立式加工中心的外观的立体说明图。图2为从立式加工中心的切削空间侧观察到的罩盖的立体说明图。图3为罩盖的侧面说明图。图4为表示现有的罩盖结构的立体说明图。图5为表示现有罩盖结构的俯视剖面说明图。标号说明1立式加工中心;2切削空间;3罩盖;4主轴;5开口部;5a工具通过部;5b转动容许部;6门;7转动罩盖;8滑动罩盖;9封闭罩盖;10交换臂;11工具交换装置;12转动单元;13减速机构;14滑动体;15导向件;16主体;17滚珠丝杠;T工具。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床的罩盖结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把机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的立式加工中心1来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立式加工中心1的外观(省略交换臂10等工具交换机构)的立体说明图。并且图2为从立式加工中心1的切削空间2侧观察到的罩盖3的立体说明图,图3为罩盖3的侧面说明图。另外,把图1和图2中的X轴方向作为左右方向,把Z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垂直方向),把Y轴方向作为前后方向来进行说明。立式加工中心1具有能够围绕平行于Z轴的轴线旋转的主轴4,设有该主轴4的切削空间2由罩盖3覆盖。在该罩盖3的一个侧面设有呈倒“凹”状的开口部5,该开口部5通过用转动容许部5b将两个工具通过部5a、5a连接起来而构成,两个工具通过部5a、5a形成为上下方向的宽度较大的矩形形状。各工具通过部5a是如后所述在交换工具时、使把持在交换臂10上的工具T通过的开口部,而且上述各工具通过部5a设置成与工具T的全长和最大宽度一致的矩形形状。另一方面,转动容许部5b是在交换臂10转动时、用于使交换臂10的转动轴附近(转动基端部)通过的开口部,上述转动容许部5b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交换臂10的上下方向宽度略大的程度(比工具通过部5a窄)。该转动容许部5b以连接工具通过部5a、5a的上部之间的方式设置。并且在工具通过部5a、5a上分别设有能够开闭各工具通过部5a的门6、6。各门6设置成其能够通过气缸等在打开工具通过部5a的打开位置和封闭工具通过部5a的封闭位置之间沿着Y轴方向滑动。另外,图2表示的是各个门6处于打开位置上的状态。另一方面,在罩盖3的外侧的、设有开口部5的一侧(罩盖3的左侧),相邻地设置有交换安装在主轴4上的工具T的工具交换装置11。工具交换装置11包括具有可转动的交换臂10的转动单元12;使上述转动单元12沿着Z轴方向上下移动的主体16;以及未图示的工具库等。工具交换装置11通过交换臂10的转动动作和转动单元12的滑动动作来交换安装在主轴4上的工具T。转动单元12通过减速机构13设有交换臂10,交换臂10能够以内置于转动单元12的电动机为驱动源、以平行于Z轴的轴为中心转动(水平转动)。并且转动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床的罩盖结构,其设置在具有主轴和工具交换装置的机床上,上述主轴设置在由罩盖覆盖的切削空间内,上述工具交换装置具有根据转动动作而贯穿切削空间内外地移动的交换臂,以交换安装在上述主轴上的工具;上述机床的罩盖结构构成为在上述罩盖上设有使把持了上述工具的交换臂能够通过的开口部,并且还具有开闭上述开口部的门,上述机床的罩盖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形成为除了把持有工具的上述交换臂的通过区域以外封闭的狭小形状,而且通过上述门来开闭该狭小开口部的一部分或全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睦,
申请(专利权)人:大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