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激光复合微织构缸套内表面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26539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4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激光复合微织构缸套内表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飞秒激光器在缸套内表面加工出所需要的微观几何形貌;(2)利用纳秒激光器对经步骤(1)加工后的微观形貌区域进行激光冲击波强化。在干摩擦条件下,微凹表面织构可以作为储存磨损颗粒的储存器,减少摩擦表面的磨粒磨损和犁沟,从而降低磨损率。激光冲击可以消除缸套内表面微织构后的残余拉应力,形成深度的残余压应力并使晶粒细化更均匀,提高了缸套的硬度、耐磨性、抗疲劳性能,使缸套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提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同时提供了一种激光复合微织构缸套内表面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激光微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复合微织构缸套内表面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激光微造型技术是一种易控制、效率高的现代化加工方法,利用具有一定能量密度(间距)、宽度、深度、角度、形状的规则微观几何形貌,以使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动压流体润滑或弹流润滑。同时,利用激光的热效益,改变金相组织,从而达到在摩擦副表面润滑减磨和强化抗磨的双重效果。摩擦副的摩擦学行为,既影响着机器的工作性能与运行效率,同时也对其使用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传统的表面工程技术利用抛光、研磨等表面精加工技术来减小摩擦表面的粗糙度,从而使表面尽可能光滑,并通过各种表面处理技术,强化摩擦副表面,提高其硬度,则用以提高耐磨性。但这些专有技术增加了零部件加工工艺的复杂性,提高了制造成本,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单项技术并不能兼顾润滑与耐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激光复合微织构缸套内表面的方法,可兼顾润滑与耐磨的要求,延长缸套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还同时提供了一种激光复合微织构缸套内表面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激光复合微织构缸套内表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利用飞秒激光器在缸套内表面加工出所需要的微观几何形貌;(2)利用纳秒激光器对经步骤(I)加工后的微观形貌区域进行激光冲击波强化。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步骤(I)中所述加工的具体过程为:(1.1)飞秒激光器产生激光束,激光束II在导光筒的引导下被导入到缸套内表面,对缸套内表面进行激光微织构;(1.2)每当打完一个微凹坑后,控制工作台使工件夹具旋转一定角度继续打下一个微凹坑,直到在缸套内表面打出一圈微凹坑;(1.3)控制工作台停止旋转,并作进给运动移动一段距离,继续打一圈微凹坑,直至整个缸套内表面加工出所需要的微观几何形貌。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激光冲击波强化时用水作为约束层,黑漆作为吸收层。本专利技术还同时提供了一种激光复合微织构缸套内表面的装置,包括激光微织构光路部分、激光冲击强化光路部分、控制部分和工作台;激光微织构光路部分包括飞秒激光器、45°全反镜I1、调节光斑光学镜片II和导光筒II ;飞秒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通过45°全反镜II反射通过调节光斑光学镜片II在导光筒II的引导下被导入到缸套内;激光冲击强化光路部分包括纳秒激光器、45°全反镜1、光斑光学镜片1、导光筒1、喷水装置和喷涂黑漆装置;纳秒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通过45°全反镜I反射通过调节光斑光学镜片I,穿过喷水装置喷出的水幕,在导光筒I的引导下被导入到缸套内;所述控制部分包括第一计算机控制装置和第二计算机控制装置,第一计算机控制装置与飞秒激光器、纳秒激光器和喷涂黑漆装置相连,第二计算机控制装置与喷水装置和工作台相连。本专利技术利用飞秒激光激光器在缸套表面加工按一定方式布置的微观凹坑,然后采取激光冲击波强化微观凹坑区域(产生残余压应力),用于存储润滑油,当活塞在缸套表面滑动时,储存在这些微凹坑中的润滑油,其流量和流向均发生突变,在微观上产生局部不均匀压力分布,从而在宏观上累积形成流体动压效应,在缸套与活塞环之间产生具有一定厚度和承载能力的动压润滑油膜,明显改善表面的机械性能(残余应力、硬度和粗糙度)和摩擦性能。本专利技术所述激光复合微织构缸套内表面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在干摩擦条件下,微凹表面织构可以作为储存磨损颗粒的储存器,减少摩擦表面的磨粒磨损和犁沟,从而降低磨损率。 (2)在边界润滑条件下,储存在织构中的润滑油由于表面的磨损或变形而被挤出,形成挤压膜。(3)激光冲击参数精确可控,重复性好,冲击强化的效果均匀,冲击后无需再处理。(4)激光冲击可以消除缸套内表面微织构后的残余拉应力,形成深度的残余压应力并使晶粒细化更均匀,提高了缸套的硬度、耐磨性、抗疲劳性能,使缸套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提升。(5)本专利技术克服了单项技术不能兼顾润滑与耐磨的要求,可进一步改善缸套/活塞环摩擦副表面的润滑性与抗磨损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激光复合微织构缸套内表面的装置示意图;图中,1.纳秒激光器 2.激光束I 3.45°全反镜I 4.调节光斑光学镜片I5.喷水装置6.水幕7.导光筒I 8.喷涂黑漆装置9.夹具10.工作台11.缸套12.导光筒II 13.调节光斑光学镜片II 14.第二计算机控制装置 15.45°全反镜II16.激光束II 17.飞秒激光器18.第一计算机控制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和工作情况。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首先采用飞秒激光器在缸套表面制备具有一定密度(间距)、宽度、深度、角度和形状的规则微观几何形貌,然后用激光冲击波强化处理微观几何形貌区域,在缸套内表面加工出所需要的形状和布置方式的微观结构。图1所示为激光复合微织构缸套内表面的装置示意图,包括包括激光微织构光路部分、激光冲击强化光路部分、控制部分和工作台10 ;激光微织构光路部分包括飞秒激光器17、45°全反镜II 15、调节光斑光学镜片II 13和导光筒II 12 ;飞秒激光器17产生的激光束II 16通过45°全反镜II 15反射通过调节光斑光学镜片II 13,激光束II 16在导光筒II12的引导下被导入到缸套11表面;激光冲击强化光路部分包括纳秒激光器1、45°全反镜13、光斑光学镜片14、导光筒17、喷水装置5和喷涂黑漆装置8 ;纳秒激光器产生激光束12,激光束12通过45°全反镜13反射,然后通过调节光斑光学镜片I,穿过喷水装置5喷出的水幕6,最终激光束12在导光筒17的引导下被导入到缸套11 ;所述控制部分包括第一计算机控制装置18和第二计算机控制装置14,第一计算机控制装置18与飞秒激光器17、纳秒激光器I和喷涂黑漆装置8相连,第二计算机控制装置14与控制喷水装置5和工作台10相连。激光微织构的具体步骤为:第一计算机控制装置18中输入所需的参数使飞秒激光器17产生激光束II 16,其中飞秒激光以其超短和超强的特点,拥有独特的材料加工特性,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材料的去除加工,从而保证加工质量。然后激光束II 16通过45°全反镜II 15反射通过调节光斑光学镜片II 13,激光束II 16在导光筒II 12的引导下被导入到缸套11表面对缸套11表面进行激光微织构,每当打完一个微凹坑后第二计算机控制装置14控制工作台10使工件夹具9旋转一定角度继续打下一个微凹坑,直到在缸套内表面打出一圈微凹坑工作台10停止旋转,随后第二计算机控制装置14控制工作台10作进给运动移动一段距离,继续打一圈微凹坑直至整个缸套11内表面加工出所需要的微凹坑阵列。喷涂黑漆的具体步骤为:第二计算机控制装置14操控工作台10移动到指定位置,同时第一计算机控制装置18控制喷涂黑漆装置8对缸套11表面进行喷涂黑漆作吸收层。喷涂的同时第二计算机控制装置14控制工作台10做旋转运动和进给运动,使整个缸套11内表面喷涂上均匀的黑漆。激光冲击强化的具体步骤为:第二计算机控制装置14主要控制工作台10和喷水装置5,在第一计算机控制装置18中输入所需的参数使纳秒激光器I产生激光束12,激光束12通过45°全反镜13反射,然后通过调节光斑光学镜片I,穿过喷水装置5喷出的水幕6,最终激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激光复合微织构缸套内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飞秒激光器在缸套内表面加工出所需要的微观几何形貌;(2)利用纳秒激光器对经步骤(1)加工后的微观形貌区域进行激光冲击波强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复合微织构缸套内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飞秒激光器在缸套内表面加工出所需要的微观几何形貌; (2)利用纳秒激光器对经步骤(I)加工后的微观形貌区域进行激光冲击波强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复合微织构缸套内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加工的具体过程为: (1.1)飞秒激光器产生激光束,激光束II在导光筒的引导下被导入到缸套内表面,对缸套内表面进行激光微织构; (1.2)每当打完一个微凹坑后,控制工作台使工件夹具旋转一定角度继续打下一个微凹坑,直到在缸套内表面打出一圈微凹坑; (1.3)控制工作台停止旋转,并作进给运动移动一段距离,继续打一圈微凹坑,直至整个缸套内表面加工出所需要的微观几何形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复合微织构缸套内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激光冲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爱新卢轶薛伟王瑞延顾永玉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