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床,包括底座(1)、与底座(1)配接的支架(2)、以及与支架(2)配接的主轴箱(3)、和大致设置于支架(2)中间的工作台(5)。其中将支架(2)设计成“C”形,使得钻床具有更大的工作空间;而且底座(1)和支架(2)都设计成“C”形,使得造型比较新颖、刚性好。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滑动结构,加上空间大,在水平方向上设置移动机构,这样工作台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都可调,且手轮上还设有刻度标志,如此可以实现多孔作业时的精确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床,尤其是具有更大工作空间的钻床。
技术介绍
传统的钻床常见的主要有铸造式箱体立柱或圆钢管立柱两种整体形式。 前者多见于大型钻床,后者多见于小型立钻或台钻、摇臂钻等。这两种形式 的钻床由于立柱大都是竖直的柱子,工作台可滑动的设置在立柱上,这种结 构使得工作空间狭窄,造型也比较陈旧。 一般只能满足工作台上高低不同的 工件打孔,而不能在水平方向上可调,难以加工水平尺寸较大的工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具有更 大的工作空间,以便加工大尺寸工件的钻床。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精确定位的钻床。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钻床,包括底座、与 所述底座配接的支架、以及与所述支架配接的主轴箱,其中主轴箱包括电机、 以及由电机驱动的工作头,所述支架包括与主轴箱配接的第一端、与底座配 接的第二端、以及连接第一端和第一端的连接部,所述钻床还包括大致设置 于所述连接部竖直方向中部位置的工作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工作台的垂直 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大于所述第 一 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工作台的垂直中 心线的水平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支架的连接部设置成异形结 构,使其到工作台垂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大于该支架两端分别到工作台垂直 中心线的水平距离,这样支架就可以充分让开工作台,为工件提供更大的工 作空间,且结构也比较新颖、刚性较好。由于空间大,在水平方向上就可以 设置设有移动机构;再加上在垂直方向设置滑动机构,这样就使得工作台在 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都可调,且手轮上还设有刻度标志,如此可以实现多孔作 业时的精确定位。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 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钻床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钻床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钻床的右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钻床的支架异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钻床的支架异形结构示意图其中2.支架 23.连接部 4. 工作头 52.螺母 62.支撑柱 632.齿条 641.固定块 645.锁紧手柄 71.第一移动机构 713.传动机构 8.第二托板 812.第二手轮 9.激光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 一种钻床,包括底座1、与底座1配接的支架2、以及与 支架2配接的主轴箱3 、和大致设置于支架2竖直方向中间位置的工作台5 。 其中底座1为"C"形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支架2包括与主轴箱3 配接的第一端21、与底座1的立柱11配接的第二端22、以及连接第一端21 和第 一端22的连接部23。该连接部23不是传统的直线支柱,而是非直线的 异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部23为"C"形结构。如图2所示,连接部23任 一 点到工作台5的垂直中心线51的水平距离 H均大于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任一点分别到工作台5的垂直中心线51的水 平距离H1、H2。当然连接部23也可以是其它的异形结构,如图6所示的"Czl"1. 基座11.立柱21.第一端22.第二端3.主轴箱31.电机5.工作台51.中心线6.支撑机构61.支撑座63.升降机构631.齿轮633.升降手柄64.锁紧机构642.活动块643.压块646.固定柱7.第 一托板711.第 一 丝杆712.第一手轮714.第一齿轮715.第二齿轮81.第二移动机构811.第二丝杆型,和图7所示的"V"字型,其中连接部23到垂直中心线51的水平距离 H均大于第 一 端21和第二端22到垂直中心线51的水平距离HI和H2。这 样,支架2的连接部23就可以充分让开工作台5,为工件提供更大的工作空 间,以便加工在水平方向上尺寸比较大的工件,当然也可以加工比工作台5 还大的工件。由于空间较大,工作台就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设置移动机构,使 其在水平方向上可调,实现精确的定位。而且"C"形结构的支架刚性比较 好,其结构也比较新颖。如图2所示,主轴箱3包括电机31 、以及由电机31驱动传动机构的工 作头4,此处的主轴箱3的具体结构为传统的机构,故不再赘述。如图2所示,工作台5通过支撑机构6安装在支架2的第二端22,当然 工作台5也可以安装在基座1的立柱11上(图中未示)。支撑机构6包括与 工作台5连接的支撑柱62和容纳支撑柱62的支撑座61,支撑柱62和支撑 座61之间设有升降机构63 ,使得支撑柱62可以相对于支撑座61垂直滑动。如图2和图3所示,升降机构63包括升降手柄633,以及设置于升降手 柄633上的齿轮631和与之啮合的齿条632,其中升降手柄633可旋转设置 于支撑座61上的,齿条632设置在支撑柱62上,当旋转升降手柄633,齿 轮631与齿条632啮合使支撑柱62可以相对于支撑座61垂直滑动。如图3所示,支撑柱62和支撑座61之间还设有锁紧机构64,该锁紧机 构64包括设置于支撑座61内的固定柱646、设置于固定柱646上固定块641、 及可相对于固定柱646可滑动活动块642 、压板643和可旋转的锁紧手柄645, 其中固定块641与支撑柱62接触,锁紧手柄的一端为操作端,另一端设有凸 轮644,该凸轮644与压板643配接。当凸轮644的最远端与压板643接触 时,活动块642与支撑柱62之间有一段距离,这样,支撑柱62就可以相对 支撑座61滑动;当旋转锁紧手柄645,使凸轮644的最近端与压板643接触 时,此时活动块642和固定块641 —起与支撑柱62紧靠在一起,这样支撑柱 62就被锁定,无法相对于支撑座61滑动。当然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的 该锁紧机构还有其它的形式,如将固定块和固定柱都设置成活动的,也同样 能达到锁紧的目的。在这里就不——赘述。如图4所示,工作台5还配接的第一托板7,工作台5和第一托板7之 间设有第一移动机构71。该第一移动机构71包括第一丝杆711和与其配合 的螺母52、方便操作的第一手轮712,其中螺母52与工作台5配接,第一丝杆711可旋转的设置于第 一托板7上。为了提高移动速度,也可以在第一丝 杆711和第一手轮712之间连接有增速的传动机构713,该传动机构713包 括与第一手轮712配接的第一齿轮714和与第一丝杆711配接的第二齿轮 715。为了实现多孔作业时精确的定位,在第 一手轮712上还设有刻度标志(图 中未示)。当需要在X轴方向上移动时,只需旋转第一手轮712,使第一齿轮 714与第二齿轮715啮合,这样就可以使得螺母52与第一丝杆711啮合,从 而带动工作台5在X轴方向上移动。同样,工作台5还可以在Y轴方向上移动,如图4所示,第一托板7还 配接有第二托板8,第 一托板7和第二托板8之间设有第二移动机构81。该 第二移动机构81的具体结构同第一移动机构71,在这里就不复述了。同样 第二手轮812上也设有刻度标志(图中未示),实现精确的定位。如图5所示, 当需要在Y轴方向上移动时,只需旋转第二手轮812,使得螺母(图中未示) 与第二丝杆811啮合,从而带动工作台5在Y轴方向上移动。如图5所示,为了更好的实现定位,钻床上还设有激光装置9。 如此,将支架2设置成异形结构,使得钻床具有更大的工作空间,且底 座1和支架2都设计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床,包括底座(1)、与所述底座(1)配接的支架(2)、以及与所述支架(2)配接的主轴箱(3),其中主轴箱(3)包括电机(31)、和由电机(31)驱动的工作头(4),所述支架(2)包括与主轴箱(3)配接的第一端(21)、与底座(1)配接的第二端(22)、以及连接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的连接部(23),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床还包括大致设置于所述连接部(23)竖直方向中部位置的工作台(5),所述连接部(23)与所述工作台(5)的垂直中心线(51)的水平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端(21)和所述第二端(22)分别与所述工作台(5)的垂直中心线(51)的水平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保罗安德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