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红螺苗种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25059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4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脉红螺苗种培育方法。具体的培育步骤为,育苗用水预处理;动物性饵料培养;亲螺产卵与孵化;幼虫培育;稚螺和幼螺培育。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明显提高幼虫变态率、稚螺和幼螺成活率、生长速度以及单位水体出苗量,解决了脉红螺人工苗种培育中饵料供应和来源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脉红螺生产性人工苗种培育,为脉红螺规模化苗种培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 脉红螺(R apana venosa Valenciennes)又称海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骨螺科、红螺属,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黄、渤海是重要分布区域。脉红螺足部特别肥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最重要的大型经济螺类。在脉红螺人工育苗中,由于对其变态期以及稚螺、幼螺食性以及摄食方式的认识不明晰,在幼虫变态期间以及稚螺和幼螺培育阶段以底栖硅藻、贝肉糜为饵料进行培育,饵料品种有悖于其食性和摄食方式,变态率低,稚螺和幼螺培育成活率低,生长速度缓慢,单位水体出苗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具体的培育步骤为, (1)育苗用水预处理 育苗用水先经过砂滤处理,砂滤池细沙层厚度60 80cm,培育期间水温18 30°C,海水比重 1.022 1.013g/ml, pH 值 8.0 8.3 ; (2)动物性饵料培养 在繁殖期采集壳高3.5 4.5cm的杂色蛤作为种贝,阴干刺激产卵,选取健壮D型幼虫进行培育,培育密度7 8个/ml ;以等鞭金藻、叉鞭金藻、角毛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脉红螺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培育步骤为,(1)育苗用水预处理育苗用水先经过砂滤处理,砂滤池细沙层厚度60~80cm,培育期间水温18~30℃,海水比重1.022~1.013g/ml,pH值8.0~8.3;(2)动物性饵料培养在繁殖期采集壳高3.5~4.5cm的杂色蛤作为种贝,阴干刺激产卵,选取健壮D型幼虫进行培育,培育密度7~8个/ml;以等鞭金藻、叉鞭金藻、角毛藻为饵料,每日投饵2次,投喂的藻液浓度为2~6万细胞/ml,三种藻液的细胞浓度比为2:3:3;每日换水1次,换水量为培育水体的总体积的50%;??幼虫壳长达到190~200um时开始倒池附着,以海泥为附着基,稚贝培育水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辉任福海冯春明袁甜李志刚许方学李秋郑毅刘吉明邹胜利李洪延马德利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