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4262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大竹蛏育苗领域,具体为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方法。在育苗用水预处理方法上,利用杂色蛤对沙滤后的海水进行生物二次净化,可以进一步清除海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为苗种生产提供良好的水质条件;在产卵方法上,利用产卵桶产卵,实现亲贝的可移动操作,解决大竹蛏因产卵密度过大、精子数量过多导致卵膜溶解或受精卵发育畸形问题;在受精卵孵化方法上,采用受精卵原产卵池孵化的方法,解决受精卵收集过程中因水流冲击、摩擦、挤压对受精卵造成的损伤以及受精卵收集不完全而造成浪费的问题;在附着基的选择和使用上,以海泥和细沙两种材质作为不同稚贝阶段的附着基,有利于敌害生物的清除,提高稚贝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A Dazhu clam breeding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Dazhu clam seedling field, in particular to a Dazhu clam breeding method. In the breeding water pretreatment methods,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two sand filter after seawater using clam, can further remove toxic and harmful substances in the water, and provide good quality water for seed production; in spawning method, the spawning broodstock spawning barrels, implementation of mobile operation, the settlement of the Dazhu clam because spawning density is too large, excessive number of sperm egg membrane dissolved or zygote deformity; in the hatching method, using the method of fertilized egg hatching egg native pool, solution for water impact, friction, extrusion of fertilized eggs and fertilized eggs were collected with incomplete injury caused by waste problems the fertilized egg collection process; in 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attachment on the mud and sand with two kinds of materials as substrates of different larval stages, facilitates the removal of harmful organisms,. The high growth rate and survival rate of spa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竹蛏育苗领域,具体为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大竹蛏(Solengrandis)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竹蛏科、竹蛏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栖息于潮间带的中、下潮区和浅海的泥沙中,营潜居生活。大竹蛏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滩涂和浅海增养殖品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大竹蛏人工育苗中,由于对育苗用水的预处理、繁殖特点以及稚贝生活习性认知的不足,在育苗用水预水处理上,仅以较为简单的沙滤方式,难以有效消除溶解于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亲贝产卵和受精卵孵化方法上,采用水泥池铺沙产卵、收集受精卵移池孵化的方法,产卵密度难以控制,因精子过多导致溶卵、畸形现象时有发生,受精卵收集过程中受损严重并且收集不完全,导致受精卵利用率和孵化率低下,受精卵利用率仅有40~50%、孵化率仅有40~60%,从受精卵到D型幼虫总体孵出率仅有16~30%。在稚贝培育方面,单一选择以沙为附着基,即不利于前期稚贝的潜居生活,又不便于敌害生物的清除。上述问题的存在,造成大竹蛏受精卵的利用率和孵化率低下,影响稚贝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以及人工育苗生产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方法,能明显提高大竹蛏受精卵的利用率和孵化率,减轻敌害生物的危害,提高大竹蛏稚贝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提高大竹蛏人工育苗生产的成功率和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育苗用水预处理育苗用水先经过沙滤处理,沙滤池细沙层厚度60~80cm;利用杂色蛤对沙滤后的海水进行生物二次净化,进一步清除海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杂色蛤投放量1000~1500g/m3,处理时间不少于12小时;(2)亲贝培育在大竹蛏繁殖盛期选择活力好,性腺饱满,贝壳完整无损伤,壳长9~12cm的大竹蛏作为育苗用亲贝;亲贝培育池底铺细沙厚度15~25cm,亲贝培育池水深70~90cm,密度25~30只/m2;以金藻、角毛藻、扁藻为饵料,每日投喂4~5次,投喂的藻液浓度为8~15万细胞/mL;每日全量换水2次,同时清除死亡的亲贝、残饵及粪便;(3)产卵当雌性亲贝的性腺发育到产卵水平时,当雄性亲贝的性腺发育到精子成熟时,将步骤(2)培育的亲贝移入产卵桶中,每桶10~12只,雌性亲贝和雄性亲贝的数量比例为1:1,放入产卵池产生受精卵;当受精卵密度达到8~12个/mL时,将产卵桶移入其它产卵池继续产生受精卵;(4)受精卵孵化步骤(3)所获得的受精卵在原产卵池孵化,孵化期间保持24小时充气;(5)浮游幼虫培育将步骤(4)受精卵孵化出的D型幼虫用300目内衬筛绢网收集出来,按3~5个/mL的培育密度分池培育;浮游幼虫培育期间,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50%,换水网孔径前期250目、中后期200目;每日投喂4~5次,幼虫前期投喂叉鞭金藻,中后期采用叉鞭金藻、角毛藻混合投喂;投喂的藻液浓度为5~15万细胞/mL;当幼虫壳长度达到220~250μm时,幼虫进入壳顶后期,足出现并匍匐爬行,此时开始倒池附着;(6)附着稚贝的培育A.附着基的选择:选择两种材质作为不同稚贝阶段的附着基,在稚贝长度为250~1500μm阶段,以海泥为附着基,并通过倒池、洗苗、筛苗措施清除敌害生物;当稚贝壳长度超过1500μm时,采用40目筛网筛出的细海沙作为附着基;B.稚贝培育密度:前期稚贝培育密度控制在80~120万/㎡,随着稚贝的生长逐渐降低培育密度,当稚贝壳长度超过1500μm时,稚贝培育密度调整到8~12万/㎡;C.饵料的投喂:饵料品种以金藻、角毛藻为主,搭配投喂扁藻,确保饵料品种的适口性和多样性。所述的大竹蛏苗种培育方法,步骤(4)中,在受精卵发育成担轮幼虫前,每半小时搅动一次池底,避免受精卵沉积影响孵化率。所述的大竹蛏苗种培育方法,步骤(6)中,附着稚贝培育期间每日投喂2~4次,各种饵料混合投喂,投喂的藻液浓度为5~20万细胞/mL;随着稚贝的生长,饵料量逐渐加大,前期投喂5~10万细胞/ml,以后随着个体的增长逐渐增加到10~20万细胞/ml。本专利技术用于大竹蛏苗种培育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育苗用水的预处理方面:利用杂色蛤对沙滤后的海水进行生物二次净化,通过杂色蛤的滤水作用,将沙滤难以消除的有毒有害物质富集在杂色蛤体内,降低海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为大竹蛏苗种培育创造良好的水质环境。(2)产卵方面:利用产卵桶产生受精卵,实现大竹蛏亲贝的可移动操作,当亲贝产生受精卵密度达到要求时,可以及时移走亲贝,避免大竹蛏因产生受精卵密度过大、精子数量过多导致卵子溶解或受精卵发育畸形问题。(3)受精卵孵化方面:采用受精卵原产卵池孵化的方法,解决受精卵收集过程中因水流冲击、摩擦、挤压对受精卵造成的损伤以及受精卵收集不完全而造成的浪费问题,受精卵的利用率达到100%,孵化率85%以上。(4)稚贝培育方面:在附着基的选择和使用上,以海泥和细沙两种材质作为不同稚贝阶段的附着基,有利于稚贝的潜居生活。在稚贝培育前期以海泥为附着基,可以方便的进行倒池,通过倒池、洗苗、筛苗等措施清除玻璃海鞘、管虫等敌害生物,保持底质清新,稚贝贝壳表面清洁干净,提高稚贝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附图说明图1为大竹蛏产卵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桶底结构示意图。图中,1、吊绳;2、塑料桶;3、内衬筛绢网;4、细沙层;1a、桶底;2a、小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实施例1基本条件:海水沉淀池40亩,池深2m。砂滤池一座,每小时滤水量约20m3。育苗池单池有效水体约20m3(9.1m×2.0m×1.1m),底面积18.2平方米(9.1m×2.0m),植物饵料培养池总水体200m3。育苗期间海水温度16~30℃、盐度20~29、pH值8.0~8.3。本实施例中,大竹蛏苗种培育方法包括:饵料培养、育苗用水预处理、大竹蛏人工育苗等,具体步骤如下:1、饵料培养:四月初从辽宁省海水研究院引进藻种,品种为叉鞭金藻、角毛藻、扁藻。利用5000mL三角烧瓶进行一级培养,利用56L白塑料桶进行二级培养,利用水泥池进行三级培养。2、育苗用水预处理育苗用水先经过沙滤处理,沙滤池细沙层厚度60~80cm,细沙粒度40目。以杂色蛤为滤水生物,投放量1000g/m3,处理时间24小时,对沙滤后的海水进行生物二次净化,进一步清除海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3、大竹蛏人工育苗3.1亲贝来源与培育:在大竹蛏繁殖盛期的5月中旬,从渤海海区采集亲贝,亲贝采用高压水枪喷射法捕获。选择壳面完整无损伤、活力好、性腺饱满,壳长9~12cm的大竹蛏作为育苗用亲贝,运输采用泡沫箱干法运输。亲贝培育池底铺细沙层厚度20cm,细沙粒度40目,进排水口各留出0.3m2的空间,以便进排水和清理粪便等杂物,细沙经100mg/L高锰酸钾消毒并充分清洗后使用。亲贝培育池水深80cm,密度25~30只/m2。以金藻、角毛藻、扁藻为饵料,每日投喂4次,投喂的藻液浓度为8~15万细胞/mL。每日全量换水2次,同时清除死亡的亲贝、残饵及粪便。3.2产卵与受精卵孵化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大竹蛏产卵桶主要包括:吊绳1、塑料桶2、内衬筛绢网3、细沙层4,塑料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育苗用水预处理育苗用水先经过沙滤处理,沙滤池细沙层厚度60~80cm;利用杂色蛤对沙滤后的海水进行生物二次净化,进一步清除海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杂色蛤投放量1000~1500g/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竹蛏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育苗用水预处理育苗用水先经过沙滤处理,沙滤池细沙层厚度60~80cm;利用杂色蛤对沙滤后的海水进行生物二次净化,进一步清除海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杂色蛤投放量1000~1500g/m3,处理时间不少于12小时;(2)亲贝培育在大竹蛏繁殖盛期选择活力好,性腺饱满,贝壳完整无损伤,壳长9~12cm的大竹蛏作为育苗用亲贝;亲贝培育池底铺细沙厚度15~25cm,亲贝培育池水深70~90cm,密度25~30只/m2;以金藻、角毛藻、扁藻为饵料,每日投喂4~5次,投喂的藻液浓度为8~15万细胞/mL;每日全量换水2次,同时清除死亡的亲贝、残饵及粪便;(3)产卵当雌性亲贝的性腺发育到产卵水平时,当雄性亲贝的性腺发育到精子成熟时,将步骤(2)培育的亲贝移入产卵桶中,每桶10~12只,雌性亲贝和雄性亲贝的数量比例为1:1,放入产卵池产生受精卵;当受精卵密度达到8~12个/mL时,将产卵桶移入其它产卵池继续产生受精卵;(4)受精卵孵化步骤(3)所获得的受精卵在原产卵池孵化,孵化期间保持24小时充气;(5)浮游幼虫培育将步骤(4)受精卵孵化出的D型幼虫用300目内衬筛绢网收集出来,按3~5个/mL的培育密度分池培育;浮游幼虫培育期间,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50%,换水网孔径前期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福海冯春明李志刚李明许迪亮高沛力孙述好郝永丰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