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YK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拉链链带和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1864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拉链链带(10、10a、40、50),由缝制丝线(11、41、51)构成的至少2列缝制线(12、42、52)沿着布带长度方向配置在拉链齿(22)的一表面侧,各缝制线(12、42、52)分别在布带长度方向上每隔拉链齿(22)的至少2个齿距具有刺透部(13、43、53),各列的刺透部(13、43、53)相对于相邻的列的刺透部(13、43、53),在布带长度方向上错开相当于拉链齿(22)的至少1个齿距的量地配置。由此,该拉链链带(10、10a、40、50)的拉链齿(22)的尺寸精度、缝制线(12、42、52)的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优异,此外,能够使多根缝制线(12、42、52)看起来像布带质地那样而不易显眼。另外,在该拉链链带的制造中,能够高效率且稳定地进行拉链齿(22)的缝制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续状的拉链齿利用缝制丝线沿着拉链布带的布带侧缘部被缝装而成的拉链链带、和在左右具有一对该拉链链带的拉链。
技术介绍
拉链用的拉链链带为在被织成或编成的窄幅状的拉链布带上安装拉链齿,并形成有齿列的结构。此外,一般而言,作为形成齿列的拉链齿之一,周知有将单丝成形为线圈状或锯齿状的连续状的拉链齿。例如,成形为线圈状的拉链齿通常具有啮合头部、从啮合头部沿布带宽度方向伸出的一对上下脚部、和连结在布带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拉链齿间的上脚部和下脚部的连结部(也有时被称为翻转部)。这样地构成连续状的拉链齿。这样的线圈状的拉链齿在使芯绳插通上下脚部间的状态下,该上下脚部通过缝制丝线的双重环缝,沿着拉链布带的布带侧缘部被缝上。将上下脚部缝到拉链布带上的缝制丝线具有:从正面侧(上脚部的上表面侧)按压各拉链齿的上下脚部的缝合丝线;以及被配置于拉链布带的背面侧,每隔拉链齿的I个齿距刺透拉链布带,并与上述缝合丝线交织的走针丝线。并且,利用该缝制丝线,拉链齿被缝装于拉链布带,由此,在拉链齿的正面侧,由缝制丝线构成的I列缝制线沿着布带长度方向形成。此外,例如在日本特开昭51 — 90645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图12所不那样的拉链链带60。在该专利文献I的拉链链带60中,利用缝制丝线62,将线圈状的拉链齿61稳定地缝装于拉链布带63,因此,拉链齿61被2列缝制线64缝到拉链布带63上。使用这样地构成的一对拉链链带60构成拉链。并且,构成各列的缝制线64分别通过缝制丝线62的双重环缝而构成。为了牢固地缝装于拉链齿61,该缝制丝线62的走针丝线在每隔拉链齿61的I个齿距刺透拉链布带63而形成刺透部65的同时,与该缝制丝线62的缝合丝线交织。这样,通过线圈状的拉链齿61被2列缝制线64缝装于拉链布带63,拉链齿61的位置不易在布带长度方向偏离,能够提高拉链齿61的尺寸精度。此外,在该拉链链带60中,因为在拉链齿61的正面侧形成有2列缝制线64,所以在使用该拉链链带60构成拉链的情况下,即使使拉头反复滑动,拉头所滑动接触的缝制丝线62也不易切断,能够提高缝制线64的耐磨损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1 - 906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线圈状的拉链齿,一般而言,多数情况下较佳地使用于要求柔软性的拉链。但是,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拉链链带60的结构中,分别形成于2列缝制线64的刺透部65在拉链布带63的布带长度方向上,每隔拉链齿61的I个齿距地形成。这样,为了将拉链齿61缝装于拉链布带63而使用了 2列缝制线64,而且形成于各列的刺透部65遍及布带长度方向,每隔I个齿距使缝制丝线62刺透拉链布带63。因此,必然缝制丝线62相对于拉链齿61的密度变大,有时使拉链链带60的柔软性降低。另外,在如上述专利文献I那样利用2列缝制线64缝装拉链齿61的情况下,需要使为了分别形成2列缝制线64而并列配置的2根缝针贯穿拉链布带63地进行缝制。而且,使2根缝针每隔拉链齿61的I个齿距地贯穿拉链布带63。但是,例如在拉链齿61的尺寸小的情况下等,在缝制工序中,难以使2根缝针以沿布带宽度方向排列的状态贯穿各拉链齿61间,根据情况,有时因缝针彼此干涉而产生缝针的折损。此外,一般而言,在拉链链带的制造中为了谋求缝制工序的效率化,要求尽可能地提高在将拉链齿缝制于拉链布带时的缝制速度。但是,如专利文献I的拉链链带60那样,在每隔拉链齿61的I个齿距,将2根缝针贯穿于拉链布带63而进行缝制的情况下,缝纫机的进给量被限制为拉链齿61的I个齿距的大小。因此,在专利文献I的拉链链带60的制造中,提高缝制拉链齿61的缝制速度存在限界,难以谋求缝制工序的进一步效率化。另外,在专利文献I的拉链链带60中,在拉链齿61的正面侧形成有2列缝制线64,而且,各缝制线64的刺透部65每隔拉链齿61的I个齿距地配置。因此,由于缝制丝线62的粗细、材质,2列缝制线64有时会在拉链齿61上隆起或看起来隆起。并且,在拉头在隆起的部分滑动时,有时会增大拉头的滑动阻力。此外,在缝制线64在拉链齿61上不隆起而2列缝制线64在拉链齿61上看起来隆起时,在将具有拉链链带60的拉链例如安装于衣服、包类时,有时拉链齿61、缝制线64会损害衣服、包类的设计。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以往的课题而提出的,其具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齿的尺寸精度、缝制线的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优异,并且能够防止缝制线隆起或看起来隆起的状态,此外,能够提高拉链链带的外观性,能够高效率且稳定地在短时间内进行拉链齿的缝制的拉链链带和具有该拉链链带的拉链。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由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拉链用拉链链带是连续状的拉链齿利用缝制丝线沿着拉链布带的布带侧缘部被缝装而成的拉链用拉链链带,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由上述缝制丝线构成的至少2列缝制线沿着布带长度方向被配置在上述拉链齿的一表面侧,上述各缝制线分别在布带长度方向上,每隔上述拉链齿的至少2个齿距,具有刺透部,该刺透部供上述缝制丝线刺透上述拉链布带,形成于上述各列的上述刺透部在相邻的上述列间,在布带长度方向上错开相当于上述拉链齿的至少I个齿距的量地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链带中,优选的是,上述缝制线具有沿着布带长度方向并行地配置的第I缝制线和第2缝制线,上述第I缝制线和上述第2缝制线从上述拉链齿的啮合头部侧依次配置在上述拉链齿的一表面侧,形成于上述各列的上述刺透部分别每隔上述拉链齿的2个齿距地配置,上述第I缝制线的上述刺透部相对于上述第2缝制线的上述刺透部,在布带长度方向上错开相当于上述拉链齿的I个齿距的量地配置。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链带中,也可以是,上述缝制线具有沿着布带长度方向并行地配置的第I缝制线、第2缝制线和第3缝制线,上述第I缝制线、上述第2缝制线和上述第3缝制线从上述拉链齿的啮合头部侧依次配置在上述拉链齿的一表面侧,形成于上述各列的上述刺透部分别每隔上述拉链齿的2个齿距地配置,上述第2缝制线的上述刺透部相对于上述第I缝制线的上述刺透部和上述第3缝制线的上述刺透部,在布带长度方向上错开相当于上述拉链齿的I个齿距的量地配置。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链带中,也可以是,上述缝制线具有沿着布带长度方向并行地配置的第I缝制线、第2缝制线和第3缝制线,上述第I缝制线、上述第2缝制线和上述第3缝制线从上述拉链齿的啮合头部侧依次配置在上述拉链齿的一表面侧,形成于上述各列的上述刺透部分别每隔上述拉链齿的3个齿距地配置,上述第2缝制线的上述刺透部相对于上述第I缝制线的上述刺透部,向布带长度方向的一方错开相当于上述拉链齿的I个齿距的量或2个齿距的量地配置,上述第3缝制线的上述刺透部相对于上述第2缝制线的上述刺透部,在布带长度方向上错开相当于上述拉链齿的I个齿距的量地配置,且相对于上述第I缝制线的上述刺透部,向布带长度方向的一方错开相当于上述拉链齿的2个齿距的量或I个齿距的量地配置。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链带中,优选的是,在相邻的上述拉链齿之间配置有I个上述刺透部。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链带中,优选的是,按压上述各拉链齿的上脚部的上述缝制丝线的根数被配置得比露出在上述拉链布带的另一表面侧的上述缝制丝线的根数多,特别是,优选的是,上述各缝制线通过上述缝制丝线的双重环缝构成。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链带中,优选的是,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链链带,是连续状的拉链齿(22)利用缝制丝线(11、41、51)沿着拉链布带(20、30)的布带侧缘部(20b、30c)被缝装而成的拉链用拉链链带(10、10a、40、50),其特征在于,由上述缝制丝线(11、41、51)构成的至少2列缝制线(12、42、52),沿着布带长度方向被配置在上述拉链齿(22)的一表面侧,上述各缝制线(12、42、52)分别在布带长度方向上,每隔上述拉链齿(22)的至少2个齿距,具有刺透部(13、43、53),该刺透部(13、43、53)供上述缝制丝线(11、41、51)刺透上述拉链布带(20、30),形成于上述各列的上述刺透部(13、43、53)在相邻的上述列间,在布带长度方向上错开相当于上述拉链齿(22)的至少1个齿距的量地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17 JP PCT/JP2010/0662231.一种拉链链带,是连续状的拉链齿(22)利用缝制丝线(11、41、51)沿着拉链布带(20,30)的布带侧缘部(20b、30c)被缝装而成的拉链用拉链链带(10、10a、40、50),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缝 制丝线(11、41、51)构成的至少2列缝制线(12、42、52),沿着布带长度方向被配置在上述拉链齿(22)的一表面侧, 上述各缝制线(12、42、52)分别在布带长度方向上,每隔上述拉链齿(22)的至少2个齿距,具有刺透部(13、43、53),该刺透部(13、43、53)供上述缝制丝线(11、41、51)刺透上述拉链布带(20、30), 形成于上述各列的上述刺透部(13、43、53)在相邻的上述列间,在布带长度方向上错开相当于上述拉链齿(22)的至少I个齿距的量地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链带,其特征在于, 上述缝制线(12)具有沿着布带长度方向并行地配置的第I缝制线(12a)和第2缝制线(12b), 上述第I缝制线(12a)和上述第2缝制线(12b)从上述拉链齿(22)的啮合头部(23)侧依次配置在上述拉链齿(22)的一表面侧, 形成于上述各列的上述刺透部(13)分别每隔上述拉链齿(22)的2个齿距地配置, 上述第I缝制线(12a)的上述刺透部(13)相对于上述第2缝制线(12b)的上述刺透部(13),在布带长度方向上错开相当于上述拉链齿(22)的I个齿距的量地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链带,其特征在于, 上述缝制线(42)具有沿着布带长度方向并行地配置的第I缝制线(42a)、第2缝制线(42b)和第3缝制线(42c), 上述第I缝制线(42a)、上述第2缝制线(42b)和上述第3缝制线(42c)从上述拉链齿(22)的啮合头部(23)侧依次配置在上述拉链齿(22)的一表面侧, 形成于上述各列的上述刺透部(43)分别每隔上述拉链齿(22)的2个齿距地配置, 上述第2缝制线(42b)的上述刺透部(43)相对于上述第I缝制线(42a)的上述刺透部(43)和上述第3缝制线(42c)的上述刺透部(43),在布带长度方向上错开相当于上述拉链齿(22)的I个齿距的量地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链带,其特征在于, 上述缝制线(52)具有沿着布带长度方向并行地配置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爱甲隆行此川裕之浅见崇广高野晃池口祥人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