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1718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人体安全保护用具领域,公开了一种安全带,其包括:用于与外界悬挂器件连接的背部挂环、左带体、右带体、臀带以及胸带;所述左带体具有第一前带、第一后带以及连接第一前带与第一后带的第一腿带;所述右带体具有第二前带、第二后带以及连接第二前带与第二后带的第二腿带;所述臀带连接于所述第一腿带和所述第二腿带之间;所述胸带连接于所述第一前带与所述第二前带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安全带在发生坠落时,能将冲击能量均匀吸收,减少局部受力过大,可减轻因坠落而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体安全保护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预防高空作业时发生坠落事故的安全带
技术介绍
高空作业时,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业者通常需要穿戴安全带。其中,申请号为201120494559.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带,该安全带由吊环、与吊环连接的环形的胸部织带、腿部织带以及连接所述胸部织带与所述腿部织带的连接带组成,所述胸部织带环绕于人体的胸部位置,所述腿部织带环绕于人体的腿部位置。坠落过程中,作业者下落速度非常快,对安全带会产生一个较大的冲击力,然而,现有的安全带受力点分布不均匀,只依靠胸部织带以及腿部织带吸收冲击力,因此,往往容易导致作业者的腰部、四肢、肩部、胸部甚至内部器官的损伤,故无法确保作业者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安全带受力点分布不均匀,容易导致作业者损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带,其包括:用于与外界悬挂器件连接的背部挂环、左带体、右带体、臀带以及胸带;所述左带体具有用于绕在人体左胸部的第一前带、用于绕在人体左背部的第一后带以及用于环绕在人体左腿的第一腿带;所述第一前带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挂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腿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后带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挂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腿带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右带体与所述左带体对称设置,所述右带体具有用于绕在人体右胸部的第二前带、用于绕在人体右背部的第二后带以及用于环绕在人体右腿的第二腿带;所述第二前带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挂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腿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后带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挂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腿带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臀带连接于所述第一腿带和所述第二腿带之间;所述胸带连接于所述第一前带与所述第二前带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安全带的围绕方式符合人体结构,在发生坠落时,安全带对人体左右背部、左右腿部以及臀部的冲击力能均匀吸收,从而避免人体局部受力过大而造成的损伤。优选的:所述第一前带和第二前带为同一整条带借由背部挂环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后带和第二后带为同一整条带借由背部挂环弯折形成,从而使得制作加工时,工艺简单,且比起不是同一整条带构成的,同一整条带各部分相互关联,受力比较均匀。优选的:所述第一后带与所述第二后带之间设有后背网。所述后背网可降低第一后带对左背部的压强以及第二后带对右背部的压强,从而使得人体感觉更加舒适;同时在制作时便于准确定位两条后带的夹角。优选的:所述第一前带以及所述第二前带分别设有吊环。该吊环为作业者提供另一个悬挂点,从而满足不同的作业需求。优选的:所述背部挂环具有圆孔和位于圆孔下方的第一矩形孔和第二矩形孔。圆孔部分用于外部悬挂器的勾搭,第一矩形孔和第二矩形孔用于第一前带、第二前带的连接,以及第一后带和第二后带的连接。优选的:所述安全带还具有五个可调节扣件,五个可调节扣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前带、所述第二前带、所述第一腿带、所述第二腿带以及胸带上,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前带、所述第二前带、所述第一腿带、所述第二腿带以及所述胸带的长度均可调节,故可适用各种体形的作业者。优选的:所述安全带进一步包括多个日字扣,所述第一前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腿带的一端通过一日字扣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前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腿带的一端通过另一日字扣进行连接。优选的:所述胸带包括左胸 带和右胸带,所述左胸带和所述右胸带通过一日字扣进行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安全带的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安全带的处于人体穿着状态的立体状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安全带的未组合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背部挂环I 左带体2 第一前带21第一后带22 第一腿带23吊环24右带体3第二前带31第二后带32第二腿带33 臀带4胸带5左胸带51 右胸带52后背网6可调节扣件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1、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空作业的安全带,其包括:与外界悬挂器件连接的背部挂环1、左带体2、右带体3、臀带4、胸带5、后背网6以及五个可调节扣件7。所述背部挂环I具有圆孔和位于圆孔下方的第一矩形孔和第二矩形孔,圆孔用于与外界悬挂器件(未图示)连接。所述左带体2具有用于绕在人体左胸部的第一前带21、用于绕在人体左背部的第一后带22以及用于环绕在人体左腿的第一腿带23。所述第一前带21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挂环I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腿带23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前带21设有一吊环24 ;所述第一后带22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挂环I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腿带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右带体3与所述左带体2对称设置,所述右带体3具有用于绕在人体右胸部的第二前带31、用于绕在人体右背部的第二后带32以及用于环绕在人体右腿的第二腿带33。所述第二前带31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挂环I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腿带33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前带31设有另一吊环24 ;所述第二后带32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挂环I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腿带3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臀带4连接于所述第一腿带23和所述第二腿带33之间,用于承接人体臀部。所述胸带5连接于所述第一前带21与所述第二前带31之间。所述后背网6连接于所述第一后带22与所述第二后带32之间。五个可调节扣件7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前带21、所述第二前带31、所述第一腿带23、所述第二腿带33以及所述胸带5上,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前带21、所述第二前带31、所述第一腿带23、所述第二腿带33以及所述胸带5的长度均可调节。使用时,首先穿戴安全带,穿戴安全带时,将第一前带21以及第二前带31分别缠绕在左胸部、右胸部,将第一后带22、第二后带32缠绕在左背部、右背部以及将第一腿带23以及第二腿带33缠绕在左腿、右腿;然后将背部挂环I或两个吊环24连接到外界悬挂器件上。其中,所述安全带包括多个日字扣8,所述第一前带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腿带23的一端通过一日字扣8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前带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腿带33的一端通过另一日字扣8进行连接;所述胸带5包括左胸带51和右胸带52,所述左胸带51和所述右胸带52通过一日字扣8进行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I)本专利技术安全带的围绕方式符合人体结构,在发生坠落时,安全带对人体左右背部、左右腿部、肩部以及臀部的冲击力能均匀吸收,从而避免人体局部受力过大而造成的损伤。(2)所述后背网可降低第一后带对左背部的压强以及第二后带对右背部的压强,从而使得人体感觉更加舒适,;同时在制作时便于准确定位两条后带的夹角。(3)由于所述第一前带、所述第二前带、所述第一腿带、所述第二腿带以及所述胸带分别设有可调节扣件,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前带、所述第二前带、所述第一腿带、所述第二腿带以及所述胸带的长度均可调节,故可适用各种体形的作业者。(4)本专利技术除了设有背部挂环外,第一前带和第二前带分别设有吊环,该吊环为作业者提供另一个悬挂点,从而满足不同的作业需求。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外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外界悬挂器件连接的背部挂环、左带体、右带体、臀带以及胸带;所述左带体具有用于绕在人体左胸部的第一前带、用于绕在人体左背部的第一后带以及用于环绕在人体左腿的第一腿带;所述第一前带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挂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腿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后带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挂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腿带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右带体与所述左带体对称设置,所述右带体具有用于绕在人体右胸部的第二前带、用于绕在人体右背部的第二后带以及用于环绕在人体右腿的第二腿带;所述第二前带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挂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腿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后带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挂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腿带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臀带连接于所述第一腿带与所述第二腿带之间;所述胸带连接于所述第一前带与所述第二前带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伟良林柱英王志勇郑敦标
申请(专利权)人:建峰索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