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头后角的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1025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械加工领域钻削用各种钻头后角的形成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工握持磨削钻头随意性大、机械磨削设备复杂的不足。其特征在于十字架(4)的上下燕尾槽分别插入后角调整座(8)底部的燕尾槽内和旋转座(3)上的燕尾槽内,转轴(2)置于前端上跷13°的底座(1)内并与旋转座(3)连为一体,后角调整座(8)及其上的翻转套(7),夹持套(6)及工件(5)的中心线与底座(1)底面的垂直线成59°的夹角。可用于新制复磨各种钻头。(*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钻削用各种钻头后角的形成装置。现有技术中,机械加工用各种钻头的周界点后角(简称后角)的构成方式很多,常见的有双圆柱面形、双圆锥面形、双螺旋面形等。其成型方法主要为手工磨削和机械磨削两种。手工握持磨削,由于其随意性较大,磨削出的钻头很难说是哪一种形状的,更谈不上符合国家新标准的要求,而且磨削量大,造成大量贵重金属和宝贵时间的浪费;机械磨削,在批量生产中虽能保证质量,但所用设备复杂、效率低、耗能高、成本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钻头后角的形成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钻头后角采用双圆锥面形成,其圆锥锥度为26°。后角调整座(8)及其上的翻转套(7)、夹持套(6)及工件(5)的中心线与底座(1)底面的垂直线成59°的夹角,底座(1)的前端上跷13°。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磨削出的各种钻头完全符合国家新标准GB1435-78和GB1441-78的要求;2、凡具有旋转砂轮的机床、设备上均可使用,简便易行;3、批量生产和零星钻头的磨削均能胜任;4、可新制、复磨各种具有2、3、4个刃、正反转的钻头;5、磨削量极少,可节约大量的贵重金属;6、该装置结构简单、效率高,可节约大量的时间,能耗低。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1为底座,2为转轴,3为旋转座,4为十字架,5为工件,6为夹持套,7为翻转套,8为后角调整座,9为翻转定位手柄,10为丝杠,11为刻度手柄,12为挡块,13为夹持槽,14为方向销,15为定位销。本技术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述转轴(2)置于底座(1)上跷13°、并有方向销(14)的前端上的孔内,底座(1)的中后段居中开有一固定本技术的夹持槽(13)。转轴(2)与旋转座(3)连为一体,旋转座(3)的中后部设有一定位销(15)。沿旋转座(3)的斜面,开有一燕尾槽。丝杠(10)穿过与旋转座(3)的端头可拆卸连接的挡块(12),与刻度手柄(11)连为一体并可自由旋转,以供调整锥度面的大小和进刀量。十字架(4)的平面上、下各有一燕尾槽,该两个燕尾槽彼此垂直。在该平面上,沿上燕尾槽方向设有刻度尺,供调整后角用;在该平面下设有一供丝杠(10)旋入的丝杠孔,下燕尾槽插入旋转座(3)上的燕尾槽内。十字架(4)的上燕尾槽插入后角调整座(8)底部的燕尾槽内。后角调整座(8)为中空,并沿其横向开有一半圆槽。翻转套(7)为圆柱型,插入后角调整座(8)内。翻转定位手柄(9)穿过后角调整座(8)上的半圆槽与翻转套(7)可拆卸连接。翻转套(7)的前端装有夹持套(6),尾端开有定位销,可磨削2、3、4个刃的钻头。夹持套(6)上供夹持不同规格的待磨削钻头。工作时,根据钻头的刃数,调整好后角调整座(8),刻度手柄(11)和翻转定位手柄(9),磨完一个后角后,翻转定位手柄(9)反向旋转即磨出另一后角。权利要求1.一种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钻削用各种钻头后角的形成装置,由底座、转轴、旋转座、十字架及燕尾槽、夹持套、定位手柄、丝杠、刻度手柄、挡块、夹持槽、方向销、定位销组成,其特征在于转轴(2)置于底座(1)上跷13°,并有方向销(14)的前端上的孔内,底座(1)的中后段居中开有一固定用的夹持槽(13),转轴(2)与旋转座(3)连为一体,旋转座(3)的中后部设有一定位销(15),沿旋转座(3)的斜面,开有一燕尾槽,丝杠(10)穿过与旋转座(3)的端头可拆卸连接的挡块(12),与刻度手柄(11)连为一体,十字架(4)的平面上、下各有一燕尾槽,该两个燕尾槽彼此垂直,在该平面上,沿上燕尾槽方向设有刻度尺,在该平面下设有一供丝杠(10)旋入的丝杠孔,下燕尾槽插入旋转座(3)上的燕尾槽内,十字架(4)的上燕尾槽插入后角调整座(8)底部的燕尾槽内,后角调整座(8)为中空,并沿其横向开有一半圆槽,翻转套(7)为圆柱型,插入后角调整座(8)内,翻转定位手柄(9)穿过后角调整座(8)上的半圆槽与翻转套(7)可拆卸连接,翻转套(7)的前端装有夹持套(6),尾端开有定位销,后角调整座(8)及其上的翻转套(7),夹持套(6)及工件(5)的中心线与底座(1)底面的垂直线成59°的夹角。专利摘要一种机械加工领域钻削用各种钻头后角的形成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工握持磨削钻头随意性大、机械磨削设备复杂的不足。其特征在于十字架(4)的上下燕尾槽分别插入后角调整座(8)底部的燕尾槽内和旋转座(3)上的燕尾槽内,转轴(2)置于前端上跷13°的底座(1)内并与旋转座(3)连为一体,后角调整座(8)及其上的翻转套(7),夹持套(6)及工件(5)的中心线与底座(1)底面的垂直线成59°的夹角。可用于新制复磨各种钻头。文档编号B23P15/32GK2116552SQ9022377公开日1992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1990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13日专利技术者江棲勇 申请人:国营高峰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钻削用各种钻头后角的形成装置,由底座、转轴、旋转座、十字架及燕尾槽、夹持套、定位手柄、丝杠、刻度手柄、挡块、夹持槽、方向销、定位销组成,其特征在于转轴(2)置于底座(1)上跷13°,并有方向销(14)的前端上的孔内,底座(1)的中后段居中开有一固定用的夹持槽(13),转轴(2)与旋转座(3)连为一体,旋转座(3)的中后部设有一定位销(15),沿旋转座(3)的斜面,开有一燕尾槽,丝杠(10)穿过与旋转座(3)的端头可拆卸连接的挡块(12),与刻度手柄(11)连为一体,十字架(4)的平面上、下各有一燕尾槽,该两个燕尾槽彼此垂直,在该平面上,沿上燕尾槽方向设有刻度尺,在该平面下设有一供丝杠(10)旋入的丝杠孔,下燕尾槽插入旋转座(3)上的燕尾槽内,十字架(4)的上燕尾槽插入后角调整座(8)底部的燕尾槽内,后角调整座(8)为中空,并沿其横向开有一半圆槽,翻转套(7)为圆柱型,插入后角调整座(8)内,翻转定位手柄(9)穿过后角调整座(8)上的半圆槽与翻转套(7)可拆卸连接,翻转套(7)的前端装有夹持套(6),尾端开有定位销,后角调整座(8)及其上的翻转套(7),夹持套(6)及工件(5)的中心线与底座(1)底面的垂直线成59°的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勇
申请(专利权)人:国营高峰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