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板材换向锯切装置,包括锯切装置本体,锯切装置本体包括托架、换向机构、夹送机构、推送机构和锯切机构。托架的侧部设有滑轨,托架包括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换向机构嵌入第一托架中,夹送机构设于第一托架上方,推送机构设于第二托架上方,锯切机构设于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之间位置。第一托架的端部位置设有承料架,第二托架端部位置设有自动贴标机构。锯切装置本体上设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有显示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全自动化控制,操作方便,安全性好,出材率高,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把板材自动换向进行多次锯切直至输出最终毛坯的全自动板材换向锯切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造板加工工艺技术的进步,人造板在板式家具、建筑装修等行业的大量使用,促进了板材锯切设备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板材加工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进国外的数控板材加工设备,但是成本较高,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木工机械制造厂近年来添置了少量的精密机床外,绝大多数企业仍在使用传统的较陈旧的锯切加工设备。但传统的锯切设备存在着技术落后、出材率低、精度低、自动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目前国内电子(电脑)裁板锯,只是在原有电气控制机构上的改良,主要是通过PLC控制实现更加精确的切割。但是其本质上仍为半自动裁板锯,即不能实现无人工配合下对任意锯切刀路图的全自动切割,不实现裁板的全自动化就难以实现后续工序的信息化管理。半自动的方式不仅无法与现有信息化系统联网实现制造执行,而且板材进给方式需要人工搬运,整版的切割需要人工不断转换板材方向,才能实现纵横向切割,其纵横交替(即切割层数)通常在f 3层次,高于3层的复杂切割难以完成。此外,传统的板材裁切机也无法实现条码标签的实时打印和自动张贴,进而无从对工序的监控跟踪,增加了人工工作量,也增加了工作时间,操作难度高,上料劳动强度大,出错率高。现有的半自动裁板锯设备锯切装置暴露在外,粉尘和噪音污染严重,且存在一定的操作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的问题,提供一种全自动板材换向锯切装置,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整板切割全自动化,操作方便,出材率高,降低劳动强度,经济效益高,生产效率高。一种全自动板材换向锯切装置,包括锯切装置本体和设于锯切装置本体上的控制系统,所述锯切装置本体包括托架、换向机构、夹送机构、推送机构和锯切机构,所述托架的侧部设有滑轨,所述托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所述换向机构嵌入所述第一托架中,所述夹送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托架上方,所述推送机构设于所述第二托架上方,所述锯切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之间位置;所述第一托架的端部位置设有承料架,所述第二托架端部位置设有自动贴标机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换向架、升降杆和旋转机构,所述升降杆设置于所述换向架和旋转机构之间,所述旋转机构经升降杆带动所述换向架旋转,所述升降杆用于调节所述换向架的高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优化排样模块、数据库模块、运动控制模块和ERP/CAD接口,所述数据库模块和运动控制模块均与所述优化排样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优化排样模块经ERP/CAD接口电性连接企业EPR/CAD系统,所述夹送机构、推送机构、锯切机构和自动贴标机构均电性连接于所述运动控制模块,所述运动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锯切机构、夹送机构和推送机构协同进行锯切操作,并控制所述自动贴标机构为锯切后的毛坯张贴对应的产品零件条码标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架包括复数钢条和复数滚轮,所述滚轮设于所述钢条上,所述滚轮的上部凸出于所述钢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向架位于所述钢条上,所述换向架的厚度小于所述滚轮凸出于钢条的高度,所述换向架为栅格结构,所述升降杆为直线电机总成,所述旋转机构为角位移电机总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送机构包括夹送梁、夹送滑轮、夹送电机和复数气动夹钳,所述夹送滑轮设于所述夹送梁的两端部,所述夹送电机设于所述夹送梁的一侧部,所述气动夹钳设于所述夹送梁的另一侧部,所述夹送电机带动所述夹送滑轮转动,所述夹送滑轮沿所述滑轨滚动,带动所述夹送梁移动,所述夹送梁与滑轨之间设有位移传感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推送梁、推送滑轮、推送电机和复数推送柱,所述推送滑轮设于所述推送梁的两端部,所述推送电机设于所述推送梁的一侧部,所述推送电机带动所述推送滑轮沿滑轨滚动,带动所述推送梁移动;所述推送梁下部开设有复数凹槽,所述推送柱设于所述凹槽中,所述推送梁内部设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带动推送柱上下升降;所述推送柱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锯切机构包括锯座、第一锯片和第二锯片,所述第一锯片和第二锯片均设于所述锯座上,所述第一锯片的半径大于第二锯片的半径,所述锯座上设有锯切电机,所述锯切电机带动所述第一锯片和第二锯片转动,所述锯座设于所述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下方,所述锯座沿所述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的下部边缘滑动;所述锯切机构上方设有压梁,所述压梁下部开设有容置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贴标机构包括条码打印机、气缸、换向轮和回转轮,所述条码打印机经标签附着带连接换向轮和回转轮,所述气缸设有标签吸附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料架下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承料架上升和下降。上述全自动板材换向锯切装置,所述锯切装置本体结构设计合理,实现全自动化锯切,全面提高板材锯切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且通过一个夹送机构、一个推送机构、一个锯切机构和换向机构即可完成板材的横向和纵向锯切,结构简单,操作非常方便。本锯切装置本体集成了智能优化排样软件和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复杂排样图进行逐层分解锯切的方法及自动贴标签,从而实现全自动生产的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本技术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推送机构、夹送机构、锯切机构和自动贴标机构,全自动完成整个板材的锯切和毛坯信息化管理,出材率高,极低误差,杜绝人工失误,大大提高了板材的利用率,节约了资源,解决了当前板材锯切数控化程度低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控制单元原理方框图。图4为本技术自动贴标机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二层锯切排样示意图。以下是本技术零部件符号标记说明:锯切装置本体100、托架110、第一托架110a、第二托架110b、钢条111、滚轮112、换向机构120、换向架121、升降杆122、旋转机构123、夹送机构130、夹送梁131、夹送滑轮132、夹送电机133、气动夹钳134、推送机构140、推送梁141、推送滑轮142、推送电机143、推送柱144、锯切机构150、锯座151、第一锯片152、第二锯片153、滑轨160、承料架170、升降机构171、自动贴标机构180、条码打印机181、气缸182、换向轮183、回转轮184、标签吸附头185、压梁190、容置槽191、控制系统200、优化排样模块210、数据库模块220、运动控制模块 230、ERP/CAD 接口 240、毛坯 300。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技术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如说明书附图所示,一种全自动板材换向锯切装置包括锯切装置本体100及设置在该锯切装置本体100上的控制系统200。所述锯切装置本体100包括托架110、换向机构120、夹送机构130、推送机构140和锯切机构150。所述托架110用于承托板材,所述换向机构120用于根据切割需要改变板材的摆设方向,所述夹送机构130用于夹送板材在所述托架110上移动,所述推送机构140用于移动切割后的板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板材换向锯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锯切装置本体和设于锯切装置本体上的控制系统,所述锯切装置本体包括托架、换向机构、夹送机构、推送机构和锯切机构,所述托架的侧部设有滑轨,所述托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所述换向机构嵌入所述第一托架中,所述夹送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托架上方,所述推送机构设于所述第二托架上方,所述锯切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之间位置;所述第一托架的端部位置设有承料架,所述第二托架端部位置设有自动贴标机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换向架、升降杆和旋转机构,所述升降杆设置于所述换向架和旋转机构之间,所述旋转机构经升降杆带动所述换向架旋转,所述升降杆用于调节所述换向架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石,
申请(专利权)人:王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