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钢碱洗液过滤与回收系统装置,包括除油、粗过滤、精过滤、浓缩、脱水排渣。特点是所述除油采用上设链式刮油装置、下设沉渣锥斗的斜板隔油槽;粗过滤采用自清洗过滤器来截留大颗粒杂质,以延长微滤机组的反洗周期;精过滤采用微孔过滤装置,内设复合微孔滤芯;斜板隔油槽沉渣、自清洗过滤器排污、微滤机组排污统一收集至废碱液储槽内进行二次浓缩;废碱液储槽内浓缩的废渣通过板框压滤机或离心脱水机脱水后,通过渣车外运。优点是除油效果好,过滤精度高,滤后液清澈,不改变碱洗液性质、浓度等其他物化特性,液体全部回用,固液双回收,无任何环境污染,节约能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过滤与回收系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轧钢碱洗液过滤与回收系统装置。
技术介绍
带钢在生产过程中的清洗脱脂工艺段采用的清洗方式为碱喷洗、碱刷洗、高压水喷洗、水刷洗、水喷洗、热风干燥等工艺。带钢表面的清洗是带钢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表面清洗质量直接影响带钢质量,清洗一方面是清洗掉钢板表面的油污,另一方面是清洗掉钢板表面的灰尘和铁锈,以利于带钢的表面处理。碱洗液中的杂质主要是带钢表面带入的油脂与金属粉尘、氧化铁皮颗粒等悬浮物粘合在一起,形成铁油混合物,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影响碱洗液的清洗质量,所以必须将碱洗液中铁油混合物加以去除,以提高碱洗液的清洁程度,从而使碱洗液循环使用,降低碱洗液消耗。目前,碱洗液过滤采用旁滤方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大多采用提篮式过 滤器+磁棒过滤机或纸带过滤机,提篮式过滤器+磁棒过滤器(棒链式磁过滤器)的工艺模式是:提篮式过滤器目的是去除大的颗粒,磁过滤器只能通过磁性对铁粉或带有磁性的颗粒起到去除作用。因磁性颗粒距离磁性中心有远有近,故其吸附效果具有不均匀性,而对大部分非磁性的油污及油泥混合物、二氧化硅等杂质是起不到清除作用的,其过滤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缩短碱洗液的排放时间、降低碱液和纯水的补充量。磁过滤器对油脂的去除作用不明显,同时由于油脂很容易与铁粉吸附形成油泥,磁棒在去除铁粉的过程中,特别容易受到油脂的污染,需要频繁的清洗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其反洗时需要高温的气水混合,能源消耗很大。同时由于不能很好的去除油脂导致碱洗液更换频繁,消耗量很大;频繁排出的油脂也需要进行达标处理才可以进入环境,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纸带过滤机在碱洗液净化过滤中主要是去除铁粉、油泥(铁油混合物)及其他颗粒杂质,对游离浮油起不到过滤效果,会顺着纸带孔隙穿过去,又重新回到碱洗液中,这样浮油会越积越多,影响碱洗液的清洗效果,同时由于目前采用的纸带过滤机的滤纸孔隙较大,一般是2(Γ40 μ m,小于纸带孔隙的杂质就很容易穿过纸带,重新回到碱洗液中,长时间导致碱洗液依然很脏。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除油效果好,过滤精度高,滤后液清澈,不改变碱洗液性质、浓度等其他物化特性,液体全部回用,干渣排放,无任何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的轧钢碱洗液过滤与回收系统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轧钢碱洗液过滤与回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碱洗液循环槽I通过提升泵2与斜板隔油槽3相连,斜板隔油槽3通过加压泵4与自清洗过滤器5相连,自清洗过滤器5通过进液阀14与微滤机组6相连,微滤机组6通过反洗分路阀15和出液阀16与碱洗液循环槽I相连,斜板隔油槽3通过渣浆泵8与废碱液储槽7相连,自清洗过滤器5和微滤机组6通过底部的排污阀17与废碱液储槽7相连,斜板隔油槽3的下部设有浮油收集桶9,废碱液储槽7通过排渣阀18与脱水装置10相连,脱水装置10下设渣车11,微滤机组6通过反洗阀19和反洗分路阀15与压缩空气储罐12相连,微滤机组6通过进气阀20与压缩空气输入管13相连;斜板隔油槽3的顶部设有链式刮油装置23,内部设有与水平方向成60°夹角的斜板24,底部设有若干个沉渣锥斗25,顶部的进液口 31通过设置在碱洗液循环槽I和斜板隔油槽3之间的提升泵2与碱洗液循环槽I相连,上部的排油口 32通过管路与浮油收集桶9相连,下部的出液口 33通过设置在斜板隔油槽3和自清洗过滤器5之间的加压泵4与自清洗过滤器5相连,底部的沉渣锥斗25上设有排污口 34,排污口 34通过设置在斜板隔油槽3和废碱液储槽7之间的渣浆泵8与废碱液储槽7相连;微滤机组6由一个或若干个微滤罐体组成,其罐体内有序排列若干只复合微孔滤芯22,封头顶部若干个出液口 61通过设置在微滤机组6、碱洗液循环槽I和压缩空气储罐12之间的反洗分路阀15、出液阀16和反洗阀19分别连接至碱洗液循环槽I和压缩空气储罐12,罐体上部的进气口 62通过进气阀20与压缩空气输入管13相连,罐体中部的进液口 63通过设置在微滤机组6和自清洗过滤器5之间的进液阀14与自清洗过滤器5相连,锥体下部的排液口 64通过设置在微滤机组6和斜板隔油槽3之间的排液阀21与斜板隔油槽3相连,锥体底部的排污口 65通过设置在微滤机组6和废碱液储槽7之间的排污阀17与废碱液储槽7相连。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本技术由于采用斜板隔油槽,一次性去除大量的浮油及一部分固体颗粒,辅以自清洗过滤器的前置保护,保证了微滤机组长期稳定的运行,微滤机组主要对碱洗液中微米或纳米级粒子的截留,从而保证了碱洗液的洁净度,同时上述装置排除的废碱液在废碱液储槽内进行二次浓缩,浓缩液经脱水后干渣外运处理或再利用。本装置适用于轧钢碱洗液过滤与回收净化系统中,具有除油效果好,过滤精度高,滤后液清澈,不改变碱洗液性质、浓度等其他物化特性,液体全部回用,节约能源,固液双回收,无任何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斜板隔油槽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微滤机组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碱洗液循环槽,2为提升泵,3为斜板隔油槽,4为加压泵,5为自清洗过滤器,6为微滤机组,7为废碱液储槽,8为渣浆泵,9为浮油收集桶,10为脱水装置,11为渣车,12为压缩空气储罐,13为压缩空气输入管,14为进液阀,15为反洗分路阀,16为出液阀,17为排污阀,18为排渣阀,19为反洗阀,20为进气阀,21为排液阀,22为复合微孔滤芯,23为链式刮油装置,24为斜板,25为沉洛锥斗,31为进液口,32为排油口,33为出液口,34为排污口,61为出液口,62为进气口,63为进液口,64为排液口,65为排污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轧钢碱洗液过滤与回收系统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由除油、粗过滤、精过滤、浓缩和脱水排渣各部分组成,该装置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碱洗液循环槽I通过提升泵2与斜板隔油槽3相连,斜板隔油槽3通过加压泵4与自清洗过滤器5相连,自清洗过滤器5通过进液阀14与微滤机组6相连,微滤机组6通过反洗分路阀15和出液阀16与碱洗液循环槽I相连,斜板隔油槽3通过渣浆泵8与废碱液储槽7相连,自清洗过滤器5和微滤机组6通过底部的排污阀17与废碱液储槽7相连,斜板隔油槽3的下部设有浮油收集桶9,废碱液储槽7通过排渣阀18与脱水装置10相连,脱水装置10下设渣车11,本方案中,脱水装置10为板框压滤机或离心脱水机,微滤机组6通过反洗阀19和反洗分路阀15与压缩空气储罐12相连,微滤机组6通过进气阀20与压缩空气输入管13相连;斜板隔油槽3的顶部设有链式刮油装置23,内部设有斜板24,斜板24分为多片,与水平方向成60度夹角,底部设有若干个沉渣锥斗25,顶部的进液口 31通过设置在碱洗液循环槽I和斜板隔油槽3之间的提升泵2与碱洗液循环槽I相连,上部的排油口 32通过管路与浮油收集桶9相连,下部的出液口 33通过设置在斜板隔油槽3和自清洗过滤器5之间的加压泵4与自清洗过滤器5相连,底部的沉渣锥斗25上设有排污口 34,排污口 34通过设置在斜板隔油槽3和废碱液储槽7之间的渣浆泵8与废碱液储槽7相连;微滤机组6由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钢碱洗液过滤与回收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碱洗液循环槽(1)通过提升泵(2)与斜板隔油槽(3)相连,斜板隔油槽(3)通过加压泵(4)与自清洗过滤器(5)相连,自清洗过滤器(5)通过进液阀(14)与微滤机组(6)相连,微滤机组(6)通过反洗分路阀(15)和出液阀(16)与碱洗液循环槽(1)相连,斜板隔油槽(3)通过渣浆泵(8)与废碱液储槽(7)相连,自清洗过滤器(5)和微滤机组(6)通过底部的排污阀(17)与废碱液储槽(7)相连,斜板隔油槽(3)的下部设有浮油收集桶(9),废碱液储槽(7)通过排渣阀(18)与脱水装置(10)相连,脱水装置(10)下设渣车(11),微滤机组(6)通过反洗阀(19)和反洗分路阀(15)与压缩空气储罐(12)相连,微滤机组(6)通过进气阀(20)与压缩空气输入管(13)相连;斜板隔油槽(3)的顶部设有链式刮油装置(23),斜板隔油槽(3)的内部设有与水平方向成60º夹角的斜板(24),底部设有若干个沉渣锥斗(25),顶部的进液口(31)通过设置在碱洗液循环槽(1)和斜板隔油槽(3)之间的提升泵(2)与碱洗液循环槽(1)相连,上部的排油口(32)通过管路与浮油收集桶(9)相连,下部的出液口(33)通过设置在斜板隔油槽(3)和自清洗过滤器(5)之间的加压泵(4)与自清洗过滤器(5)相连,底部的沉渣锥斗(25)上设有排污口(34),排污口(34)通过设置在斜板隔油槽(3)和废碱液储槽(7)之间的渣浆泵(8)与废碱液储槽(7)相连;微滤机组(6)由一个或若干个微滤罐体组成,其罐体内有序排列若干只复合微孔滤芯(22),封头顶部若干个出液口(61)通过设置在微滤机组(6)、碱洗液循环槽(1)和压缩空气储罐(12)之间的反洗分路阀(15)、出液阀(16)和反洗阀(19)分别连接至碱洗液循环槽(1)和压缩空气储罐(12),罐体上部的进气口(62)通过进气阀(20)与压缩空气输入管(13)相连,罐体中部的进液口(63)通过设置在微滤机组(6)和自清洗过滤器(5)之间的进液阀(14)与自清洗过滤器(5)相连,锥体下部的排液口(64)通过设置在微滤机组(6)和斜板隔油槽(3)之间的排液阀(21)与斜板隔油槽(3)相连,锥体底部的排污口(65)通过设置在微滤机组(6)和废碱液储槽(7)之间的排污阀(17)与废碱液储槽(7)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文广,付康,王文,张慧,杨永强,曹旭,孙世钢,郑效阳,孟凡宇,王春罡,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东方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