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带宽恒定的增益线性可变增益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5243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6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宽恒定的增益线性可变增益放大器,该可变增益放大器包含共源级放大器和增益调节网络;共源级放大器包括第一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第五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第一P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第二P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和第一电流源;增益调节网络包括第二至第八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第二至第十电流源和第一至第十五开关。该结构的放大器具有带宽恒定的特点,同时通过不同的控制字,能够使增益达到精确的线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宽恒定的增益线性可变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该可变增益放大器包含共源级放大器和增益调节网络;其中:共源级放大器包括第一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1)、第五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5)、第一P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P1)、第二P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P2)和第一电流源(I1);增益调节网络包括第二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2)、第三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3)、第四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4)、第六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6)、第七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7)、第八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8)、第二电流源(I2)、第三电流源(I3)、第四电流源(I4)、第五电流源(I5)、第六电流源(I6)、第七电流源(I7)、第八电流源(I8)、第九电流源(I9)、第十电流源(I10)、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五开关(S5)、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九开关(S9)、第十开关(S10)、第十一开关(S11)、第十二开关(S12)、第十三开关(S13)、第十四开关(S14)和第十五开关(S15);输入信号正端(VIN+)与第一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1)、第二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2)、第三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3)和第四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4)的栅极连接;第一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1)的漏极和第一P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P1)的漏极连接,第一P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P1)的漏极与栅极连接,第一P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P1)的源极接电源电压;第一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1)的源极与第二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2)的源极、第三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3)的源极、第四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4)的源极、第五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5)的源极、第六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6)的源极、第七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7)的源极和第八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8)的源极连接,同时与第一电流源(I1)、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流源(I2)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S2)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流源(I3)的一端连接,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与第四电流源(I4)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流源(I1)、第二电流源(I2)、第三电流源(I3)和第四电流源(I4)的另一端接地;第四开关(S4)的一端与第二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2)的漏极连接,第五开关(S5)的一端 与第三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3)的漏极连接,第六开关(S6)的一端与第四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4)的漏极连接;第四开关(S4)、第五开关(S5)和第六开关(S6)的另一端与第一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1)的漏极连接,同时与第十开关(S10)、第十一开关(S11)和第十二开关(S12)的一端连接,作为放大器输出信号的正端(VOUT+);第十开关(S10)的另一端与第七电流源(I7)的一端连接,第十一开关(S11)的另一端与第六电流源(I6)的一端连接,第十二开关(S12)的另一端与第五电流源(I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流源(I5)、第六电流源(I6)和第七电流源(I7)的另一端接电源电压;输入信号负端(VIN‑)与第五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5)、第六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6)、第七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7)和第八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8)的栅极连接;第五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5)的漏极和第二P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P2)的漏极连接,第二P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P2)的漏极与栅极连接,第二P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P2)的源极接电源电压;第七开关(S7)的一端与第六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6)的漏极连接,第八开关(S8)的一端与第七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7)的漏极连接,第九开关(S9)的一端与第八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8)的漏极连接;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和第九开关(S9)的另一端与第五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N5)的漏极连接,同时与第十三开关(S13)、第十四开关(S14)和第十五开关(S15)的一端连接,作为放大器输出信号的负端(VOUT‑);第十三开关(S13)的另一端与第八电流源(I8)的一端连接,第十四开关(S14)的另一端与第九电流源(I9)的一端连接,第十五开关(S15)的另一端与第十电流源(I10)的一端连接;第八电流源(I8)、第九电流源(I9)和第十电流源(I10)的另一端接电源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辉尹海峰李红陈超白春风刘智林徐哲杨仲盼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