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锻钎、接钎两用机。它包括电器控制器(3)、液压装置(1)及驱动液压装置的油泵(2)和电机(4)、该油泵(2)通过油管连接压紧挤压装置(5),该压紧挤压装置(5)上设有模具装置(6),所述的模具装置(6)上的上模(7)和下模(8)对称,该下模上设有中间设有纵凹槽(9)及与该纵凹槽(9)垂直的横凹槽(10),所述纵凹槽(9)一端为梯形纵凹槽(11),与其邻接的另外一端为半圆台形纵凹槽(12),所述横凹槽(10)两端为有台阶的梯形横凹槽(13),中间通过半圆形横凹槽(14)连接。它能使一机两用,具有接钎和锻钎的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设备重量轻、需要的功率小。(*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钎杆机,具体说是一种重量轻、功率低的锻 钎、接钎两用机。技术背景在采矿、水利、铁路和建材等工业部门,凿岩机是最常用的工程 设备,随着重型高效液压凿岩机的不断创新和普及,其配套使用的钎 杆使用寿命将直接影响凿岩机的效率和凿岩成本,而钎杆在凿岩的过 程中会逐渐磨损的,特别是公路、铁路的隧道施工,当钎杆长度磨损 到二米以下,为了避免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就不再使用了,钎杆就不好 使用了,因此会造成材料的浪费,针对这样的缺陷也有人做了一些改 进,先用车床等设备加工出连接套,如阴阳螺纹连接套或是普通锥形 连接套,再将钎杆连接起来,但是让钎杆通过阴阳螺纹配合连接,或 是让钎杆通过普通连接套连接,这样的两种钎杆的连接方式都存在一 些不足,采用阴阳螺纹连接使使用的钎杆很容易断裂,而且加工难度 大,采用普通的六角带锥形的连接套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钎杆在 凿岩的过程中还会产生钎杆和凿岩机配合不好了,这样就需要对钎杆 的钎端进行锻钎,使钎端的形状能适配凿岩机,而需要对这样的钎杆进行锻钎的设备不仅需要7.5KW以上的功率,而且重量都上吨,搬移不便,而且在现场施工使用也非常不方便,还有就是功能单一,不具 有接钎功能。如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不足锻钎机需要的功率大,而且 重量重,搬移不便,现场施工使用不方便,还有功能单一,不具有接 钎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锻钎机需要的功率大,而且重 量重,搬移不便,现场施工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重量轻、 功率小,且搬移方便的锻钎、接钎两用机;本技术还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锻钎机功能单一,不具有接 钎功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双重功能的锻钎、接钎两用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锻钎、接钎两用机,包括电器控制器、液压装置及驱动液压装置的 油泵和电机、该油泵通过油管连接压紧挤压装置,该压紧挤压装置上 设有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装置上的上模和下模对称,该 下模上设有中间设有纵凹槽及与该纵凹槽垂直的横凹槽,所述纵凹槽 一端为梯形纵凹槽,与其邻接的另外一端为半圆台形纵凹槽,所述横 凹槽两端为有台阶的梯形横凹槽,中间通过半圆形横凹槽连接。所述 的纵凹槽和横凹槽成十字形,该梯形纵凹槽和半圆形横凹槽交叉处为 半圆形凹槽。下模和上模组合,它们的凹槽就形成和需要锻钎或是接钎的钎杆形状适配;该电器控制器控制该设备的一些动作,其上有控 制各个动作的按钮,如对于压紧挤压装置的进退,及自动手动切换等动作;该两用机是通过这个模具装置来实现的,当需要实现锻钎功能时,将钎杆放置纵凹槽压制实现,如果需要实现接钎功能时,将钎杆 放置横凹槽压制实现,纵、横凹槽的形状和实际需要压制的钎杆形状配合;还由于本两用机是采用油泵驱动液压及电器控制实现,本两用 机可以拆卸组装,使用非常方便,本身的结构简单就使得重量比较轻, 而且还由于可拆卸的,因此搬移非常方便,而且功率只需要4KW就能 实现锻钎、接钎功能。作为优选,所述的模具装置设在机座上,该机座上设有导柱,上、 下模两侧设有滑槽,该滑槽和导柱连接。液压装置驱动压紧活塞装置 连着连接法兰,带动模具装置的上、下模沿着导柱上、下运动,而且 导柱固定在机座上,防止了模具装置的移动,加强了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的模具装置上侧通过连接法兰连接压紧活塞装置, 该压紧活塞装置通过油管连接油泵。该压紧活塞装置依靠油泵驱动液 压装置来控制模具装置的上下移动。作为优选,所述的模具装置设有滑槽的邻侧通过挤压块连接挤压 活塞装置,该挤压活塞装置通过油管连接油泵。这个挤压活塞装置依 靠油泵驱动液压装置来控制模具装置的前后移动,以实现对钎杆的锻 钎功能。作为优选,所述的挤压块一端为圆柱孔,另外一端为凸出圆杆。 圆柱孔一端和挤压活塞装置的活塞杆适配,另外一端的凸出圆杆就和 上模、下模之间的凹槽适配,以配合模具装置的前后移动,以实现对 钎杆的锻钎功能。作为优选,所述的模具装置外侧设有电磁阀电路开关。这样可以 杜绝误操作。本技术构思巧妙,通过模具装置的设计,使其与现有技术比 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 重量轻、功率小,且搬移方便;2、 具有锻钎、接钎的双重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下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 步说明。实施例l。见图l,本例一种锻钎、接钎两用机,包括电器控制器 3、液压装置1及驱动液压装置的油泵2和电机4、该油泵2通过油管 连接压紧挤压装置5 (如图3所示),该压紧挤压装置5上设有模具装 置6,该模具装置6上的上模7和下模8对称(如图l所示),该下模 上设有中间设有纵凹槽9及与该纵凹槽9垂直的横凹槽10 (如图4所 示),所述纵凹槽9一端为梯形纵凹槽11,与其邻接的另外一端为半圆台形纵凹槽12 (如图5所示),所述横凹槽10两端为有台阶的梯形横 凹槽13,中间通过半圆形横凹槽14连接(如图6所示),该纵凹槽9 和横凹槽10成十字形,该梯形纵凹槽11和半圆形横凹槽14交叉处为 半圆形凹槽(如图4所示)。其中,模具装置外侧设有电磁阀电路开关22 (如图2所示)。模具 装置6设在机座15上(如图1所示),上、下模两侧设有滑槽16 (如 图4所示),该滑槽16与固定在机座15上的导柱17连接,导柱17固 定在机座上,上、下模就通过导柱实现上下滑动,该导柱17还防止了 模具装置在横向的移动,加强了稳定性。而且模具装置6上侧通过连 接法兰18连接压紧活塞装置,该压紧活塞装置通过油管连接油泵2(如 图1所示),模具装置6设有滑槽16的邻侧通过挤压块19连接挤压活 塞装置,该挤压活塞装置通过油管连接油泵2,挤压块19一端为圆柱 孔20,另外一端为凸出圆杆21 (如图2所示)。 现将实际操作步骤描述如下锻钎工序先将钎杆加热到适合锻造的温度,按下电器控制器上 的按钮,使得压紧活塞装置上的活塞杆回縮,使得模具装置的上模、 下模分开所需距离,将达到锻造温度的钎杆放进下模的纵凹槽内,然 后将钎杆往前推,推到与挤压块相接触为止,再将压紧活塞装置上的 活塞杆前推,该活塞杆带动上模一起往下压紧钎杆;再将挤压活塞装 置的挤压块通过活塞杆往前推,当被推到预定位置时,钎杆钎销的锥 形体成型,即椎体大端的直径和六棱角钎杆的对角距离相等,并形成 一个台阶,此时,再将活塞杆带动挤压块回縮,这时,钎杆的钎销加工完毕;按上述方法循环,完成批量的锻钎加工,待完全冷却后,进行下道工序。接钎工序将加工好的两根椎体状的钎销部分通过专用连接套套 接,然后将套接好后的组合钎杆放到下模的横凹槽上,钎杆与连接套 的各个部位和横凹槽相对应,然后驱动压紧活塞装置推动其活塞杆带 动上模向下压到位,这时候,专用连接套的两端口部分由原来的圆形 变成了六棱角形,并且与钎杆的六棱角形部分紧密接触,此时两根钎 杆接钎完成,按上述方法循环,完成批量的接钎加工。锻钎和接钎两个功能分别使用的,对不适合凿岩机的钎杆一端进 行锻钎;而当钎杆在使用后不到2米,为了保证掘进速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锻钎、接钎两用机,包括电器控制器(3)、液压装置(1)及驱动液压装置的油泵(2)和电机(4)、该油泵(2)通过油管连接压紧挤压装置(5),该压紧挤压装置(5)上设有模具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装置(6)上的上模(7)和下模(8)对称,该下模上设有中间设有纵凹槽(9)及与该纵凹槽(9)垂直的横凹槽(10),所述纵凹槽(9)一端为梯形纵凹槽(11),与其邻接的另外一端为半圆台形纵凹槽(12),所述横凹槽(10)两端为有台阶的梯形横凹槽(13),中间通过半圆形横凹槽(1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纪华,
申请(专利权)人:林纪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