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同型波时差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04287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6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球物理勘探微地震监测技术,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结合数据库技术,在保证计算精度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的同型波时差定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数据库的同型波时差定位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微地震发生空间区域的建立及网格剖分;(2)利用射线追踪算法将每个网格的P波或S波正演结果写入数据库;(3)结合实际微地震发生空间的方位角,判断第i个网格Volumei(x,y,z)的方位角是否在微地震事件方位角所确定的范围内(θm-θ′,θm+θ′),若在给定方位角(θm-θ′,θm+θ′)范围内,则确定为微地震可能发生空间点Volumei(x,y,z,θm±θ′);(4)利用公式在微地震发生空间区域Volume中,对其方位角在(θm-θ′,θm+θ′)内的所有网格点Volumei(x,y,z,θm±θ′)进行最优震源位置搜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球物理勘探微地震监测技术,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结合数据库技术的同型波时差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微地震监测就是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来监测生产活动之影响、效果及地下状态的地球物理技术。该方法是在油气藏开采开发的压裂过程中,通过在地面或井中布置检波器,接收压裂施工中接收地层因压裂而产生人工裂缝时的微地震波(通称为微地震事件)。通过对接收到的微地震事件(P波或S波)进行一系列数据处理技术,将发生人工裂缝的空间位置反演出来,从而预测人工裂缝的发育趋势及空间展布,为压裂效果的评判及后期的油气田开采开发提供指导。现有的微地震监测定位反演的总体思路主要采取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检波器接收到微地震信号P波或S波进行波至时间拾取;步骤二:根据测井、射孔资料建立区域精细速度模型;步骤三:根据步骤二建立的速度模型,利用非线性反演算法进行一个震源的定位;步骤四:重复步骤三,最终完成对一个微地震事件定位。上述方法中,对于一个记录的微地震事件,需要给定一个初始点(即初始空间位置估计),若初始震源位置与当前记录的微地震事件空间的偏差很大,则在进行上述步骤三中,因为判断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同型波时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几个步骤:(a)将通过正演得出的地震波的初至时间写入初至时间数据库,初至时间数据库表示为 Database { { t 1,1 k , t 1,2 , k · · · t 1 , j k ,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陈刘鸿李亚林何光明巫芙蓉陈爱萍巫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