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159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所述的方法包括:获取震源波场信息和检波点波场信息;根据获取的震源波场信息和检波点波场信息,将震源波场分离为震源上行波场和震源下行波场,将检波点波场分离为检波点上行波场和检波点下行波场;对分离后的震源波场和检波点波场进行逆时偏移成像处理,得到逆时偏移成像剖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消除了逆时偏移过程中所产生的低频噪音,具有很高的保幅性,并保持了内部波场计算所具有的良好的并行特征,非常在适合在图形处理器GPU/中央处理器CPU异构平台上进行,极大的提高逆时偏移的计算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地球物理勘探地震数据处理
,尤其是关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地震数据处理
,具体来说是关于一种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油气勘探的目标逐渐转向复杂地表条件及复杂地下地质构造的“双复杂”区域,而传统的成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双复杂”区域的成像。目前国内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深度偏移成像方法主要是基于射线理论的Kirchhoff积分法和射线束类偏移方法,但这类方法是波动方程的近似解,它们对于高陡倾角并不能很好成像,而且复杂构造通常伴随着强烈的横向速度变化,因此结果会有多路径,从而会限制基于射线理论偏移方法的计算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单程波的波动方程偏移算法,利用波动方程的傍轴近似理论实现波场的外推,在特定的角度下可以很好的成像,但是当地层接近 甚至超过90度的时候,这个方法同样会失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一种逆时偏移方法,逆时偏移方法最早是由Whitemore N D.等人在1982年SEG年会上就提出的,但受制于其巨大的计算量和高昂的价格,这个方法一直没有大规模应用于实际生产,而近几年,随着超大计算机群及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技术的发展,逆时偏移技术逐渐被大规模应用。叠前逆时偏移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三步:1、在时间域进行炮点波场的正向外推;2、在时间域进行检波点波场反向外推;3、利用有效的成像条件在反射层出现的位置构建成像。目前,大规模工业化的逆时偏移波场外推,仍然是通过下述常密度声波方程(I)实现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获取震源波场信息和检波点波场信息;根据获取的震源波场信息和检波点波场信息,将震源波场分离为震源上行波场和震源下行波场,将检波点波场分离为检波点上行波场和检波点下行波场;对分离后的震源波场和检波点波场进行逆时偏移成像处理,得到逆时偏移成像剖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 获取震源波场信息和检波点波场信息; 根据获取的震源波场信息和检波点波场信息,将震源波场分离为震源上行波场和震源下行波场,将检波点波场分离为检波点上行波场和检波点下行波场; 对分离后的震源波场和检波点波场进行逆时偏移成像处理,得到逆时偏移成像剖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获取震源波场信息和检波点波场信息包括: 获取单炮数据,并对单炮数据进行叠前预处理; 对叠前预处理输出的单炮数据的正向波场外推及逆时外推,获得各个时间步的震源波场信息和检波点波场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震源波场分离为震源上行波场和震源下行波场,将检波点波场分离为检波点上行波场和检波点下行波场包括: 通过傅里叶变换将震源波场分离为震源上行波场和震源下行波场,将检波点波场分离为检波点上行波场和检波点下行波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分离后的震源波场和检波点波场进行逆时偏移成像处理,得到逆时偏移成像剖面包括: 将分离后的震源波场和检波点波场转换至时间域,得到逆时偏移的时间域成像条件;根据所述的逆时偏移的时间域成像条件对分离后的震源和检波点波场进行逆时偏移成像,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超胡自多徐兴荣刘文卿吕彬韩令贺杨哲赵伟王述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