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林专利>正文

两轮内孔光整滚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0390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两轮内孔光整滚压装置,它包括连接杆、滚轮、心轴、支持架、弹簧、小圆柱体、通孔、键槽和台阶等部件构成;连接杆内有垂直通孔,通孔内安装有与心轴连接的支持架和套有压缩弹簧的小圆柱体;滚轮安装在心轴上可自如地转动,心轴安装在键槽内可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克服刚性滚压使工件孔壁加工后出现的“麻点”和“起皮”现象,对于那些难以用磨削、镗削工艺进行内孔精加工的大型工件,更适合于应用这种滚压装置来进行孔精加工。(*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中的光整滚压装置的制造。为了提高金属工件内孔(尤其是较大直径的孔)的加工质量,即降低孔的表面粗糙度,主要采用内圆磨削,精镗等工艺方法。因为原有内孔滚压装置都是刚性滚压,即两加工滚轮间的轴间距离必须在滚压加工开始之前,根据工件孔径的大小,由操作工人手工调整,加工过程中无法改变。此外,刚性滚压在加工后会使工件孔壁产生“麻点”、“起皮”等缺陷,造成工件质量下降,因而一般不采用滚压方法来提高内孔的加工质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轮内孔光整滚压装置,它改进了传统的内孔滚压加工装置,变刚性滚压为弹性滚压,可以克服上述缺点,降低孔壁的粗糙度,即提高孔壁的表面光洁度,从而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达到设计和使用的要求。本技术包括连接杆、滚轮、心轴、支持架、弹簧、螺母、小圆柱体、通孔、键槽和台阶等部件构成。本技术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两轮内孔光整滚压装置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1-连接杆,2-滚轮,3-心轴,4-支持架,5-压缩弹簧,6-螺母,7-小圆柱体,8-垂直通孔,9-纵向通孔,10-键槽,11-台阶,12-心轴矩形端部,13-螺纹。连接杆1呈阶梯圆柱体,连接杆1的头部(左端)设有一垂直通孔8,与加工机床连接的连接杆1的尾部(右端)有螺蚊13,内有一纵向通孔9(减轻装置重量);垂直通孔8内以压缩弹簧5为上下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圆筒形支持架4,支持架4开口向外并与心轴3的两端相连接,上部支持架4的底部设有小圆柱体7,压缩弹簧5套在小圆柱体7上,以免径向窜动;滚轮2(2件)安装在心轴3(2件)的中间,心轴3中间偏右侧有一台阶11,用于固定滚轮2的一个端面,心轴3中间偏左侧设有螺母6,用于固定滚轮2的另一端面;滚轮2能够在心轴3上自如地转动;垂直通孔8的孔壁上开设有对称的矩形键槽10,心轴3上的两端的矩形截面端部12正好匹配地安装在键槽10内,使心轴3可以在键槽10内作适当的上下移动。本技术的滚轮的材料通常采用合金工具钢5CrMnMo或T10A,淬火硬度为HRC52~55。本技术在工作时是将其放在被滚压工件的孔里,根据被滚压孔的余量大小,可自动调节弹簧力的大小,从而使两个滚轮与被滚压孔孔壁紧紧接触、进行孔面的滚压。在滚压过程中,该滚压装置随机床主轴的旋转而同步转动,且两个滚轮还产生自转,从而产生了对工件孔壁的弹性滚压加工。本技术可以克服刚性滚压使工件孔壁加工后出现的“麻点”和“起皮”现象,加工工件被滚压后,孔的表面粗糙度降低2~3级,可达Ra 1.6~0.40(即表面光洁度提高了2~3级),同时明显地提高了工件的耐磨性、抗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且可提高生产效率50~60%,对于难以用磨削、镗削工艺进行内孔精加工的重型、大型工件,更适合应用这种滚压装置来进行孔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因此,可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行业。权利要求1.一种两轮内孔光整滚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连接杆(1)、滚轮(2)、心轴(3)、支持架(4)、弹簧(5)、螺母(6)、小圆柱体(7)、垂直通孔(8)、纵向通孔(9)、键槽(10)、台阶(11)和螺纹(13)构成;连接杆(1)左端设有一垂直通孔(8),连接杆(1)的右端内部有一纵向通孔(9),外部有螺蚊(13);垂直通孔(8)内以压缩弹簧(5)为上下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圆筒形支持架(4),支持架(4)开口向外并与心轴(3)的两端相连接,上部支持架(4)的底部设有小圆柱体(7),压缩弹簧(5)套在小圆柱体(7)上;滚轮(2)安装在心轴(3)的中间,可自如地转动,心轴(3)中间偏右侧有一台阶(11),心轴3中间偏左侧设有螺母(6);垂直通孔(8)的孔壁上有对称的矩形键槽(10),心轴(3)上两端的矩形截面端部(12)正好匹配地安装在键槽(10)内,使心轴(3)可以在键槽(10)内上下移动。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两轮内孔光整滚压装置,它包括连接杆、滚轮、心轴、支持架、弹簧、小圆柱体、通孔、键槽和台阶等部件构成;连接杆内有垂直通孔,通孔内安装有与心轴连接的支持架和套有压缩弹簧的小圆柱体;滚轮安装在心轴上可自如地转动,心轴安装在键槽内可上下移动;本技术可以克服刚性滚压使工件孔壁加工后出现的“麻点”和“起皮”现象,对于那些难以用磨削、镗削工艺进行内孔精加工的大型工件,更适合于应用这种滚压装置来进行孔精加工。文档编号B23P17/02GK2366224SQ9722191公开日2000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15日专利技术者李林, 黄雄 申请人:李林, 黄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轮内孔光整滚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连接杆(1)、滚轮(2)、心轴(3)、支持架(4)、弹簧(5)、螺母(6)、小圆柱体(7)、垂直通孔(8)、纵向通孔(9)、键槽(10)、台阶(11)和螺纹(13)构成;连接杆(1)左端设有一垂直通孔(8),连接杆(1)的右端内部有一纵向通孔(9),外部有螺纹(13);垂直通孔(8)内以压缩弹簧(5)为上下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圆筒形支持架(4),支持架(4)开口向外并与心轴(3)的两端相连接,上部支持架(4)的底部设有小圆柱体(7),压缩弹簧(5)套在小圆柱体(7)上;滚轮(2)安装在心轴(3)的中间,可自如地转动,心轴(3)中间偏右侧有一台阶(11),心轴3中间偏左侧设有螺母(6);垂直通孔(8)的孔壁上有对称的矩形键槽(10),心轴(3)上两端的矩形截面端部(12)正好匹配地安装在键槽(10)内,使心轴(3)可以在键槽(10)内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黄雄
申请(专利权)人:李林黄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