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收发次模块用收容本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912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4:02
一种光收发次模块用收容本体,包括一倾斜孔,位于该收容本体的一端,且以收容本体的中心轴线为基准倾斜一预定角度,可用以接纳一发光单元;及一中心孔,位于该收容本体的另一端,且位于收容本体的中心轴线,可用以接纳一光导引结构。由于,该发光单元以倾斜方式设置在该收容本体上,所以,该发光单元的发光信号经由滤光片折射能直接大量聚集耦合至光导引结构的光纤中,由此得到最佳的耦光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创作有关一种光收发次模块用收容本体
技术介绍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收发次模块(OpticalSub-Assembly for Transceivers)为光信号与电信号转换中的重要媒介,光收发次模块可分为发射光信号的光传输次模块(Transmitting Optical Sub-Assembly, T0SA);可同时容纳双方向的信息于同一光纤内的双向光次模块(B1-direction Optical Sub-Assembly, B0SA);以及可同时接收数字信号及模拟信号并发射数字信号的三向光次模块(Tr1-direction Optical Sub-Assembly,TR1-DI 0SA)等类型。如图1A所示,以BOSA型式作为实施例说明,其具有一收容本体10可连结一发光单兀11,及一光导引结构12与该发光单兀11轴向相对,该光导引结构12可分为尾纤式(Pigtail type)及插座式(Receptacle type),以下以尾纤式光导引结构作代表性说明。尾纤式光导引结构包括有一收容本体10,其内部设置有一滤光片13,这将使发光单元11的光信号碰到滤光片13后产生折射现象,如箭头X1-X2的入射方向所示,进而改变发光信号的聚焦位置,因此光导引结构12需由两组精密的X-Y-Z轴移动平台作光学对准,以使发光单元11的发光信号X2与光导引结构12的光纤14作耦光对准,如图1B所示,以提高耦光效率。由于,该移动平台相当昂贵,因此在大量生产制程中若能节省该移动平台的数量,将可节省支出以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的主要目的是以倾斜方式来安装一发光单元,使发光单元的发光信号能直接耦合至光导引结构的光纤中,可免去使用移动平台来控制光导引结构与发光单元的光学对准。为达上述目的、功效,本创作光收发次模块用收容本体,包括一倾斜孔,位于该收容本体的一端,且以收容本体的中心轴线为基准倾斜一预定角度,可用以接纳一发光单元;及一中心孔,位于该收容本体的另一端,且位于收容本体的中心轴线,可用以接纳一光导引结构,并使该发光单元的发光信号经由滤光片折射能直接大量聚集耦合至光导引结构的光纤中,由此得到最佳的耦光效率。—种光收发次模块用收容本体,能安装发光单兀、光导引结构及滤光片,该收容本体界定有一中心轴线,其包括:一倾斜孔,位于该收容本体的一端,且以所述中心轴线为基准倾斜一预定角度,用以接纳该发光单元;及一中心孔,位于该收容本体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中心轴线,用以接纳该光导引结构。该发光单元的发光信号经由滤光片折射能直接大量聚集耦合至光导引结构的光纤中,由此得到最佳的耦光效率,达到了有益的技术效果。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创作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详细参阅以下有关本创作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用,而并非用来对本创作做任何限制者。附图说明图1A为现有光收发次模块的断面图,其显示发光信号的光路径。图1B为现有光收发次模块的断面图,其显示光导引结构需经由移动平台以控制发光信号耦合至光导引结构的光纤中。图2为本创作收容本体的立体图。图3为本创作收容本体的横向立体断面图。图4为本创作收容本体的横向平面断面图。图5为本创作收容本体安装有光学组件,其显示发光信号能直接耦合于光导引结构的光纤中。附图标记说明收容本体-20 ;中心轴线-C ;倾斜孔-21 ;中心孔-22 ;发光单元-30 ;光导引结构-31 ;滤光片-32 ;光纤-33。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本创作光收发次模块用收容本体20,该光收发次模块以BOSA型式作为实施例说明,该收容本体20界定有一中心轴线C,其一端具有一倾斜孔21以中心轴线C为基准倾斜一预定角度;及一中心孔22位于另一端,且位于中心轴线C上。如图5所示,本创作收容本体20安装有光学组件,如一发光单元30安装于倾斜孔21中,一光导引结构31安装于中心孔22,及一滤光片32安装在该收容本体20内。由于,该发光单元30受到该倾斜孔21的限制而以倾斜方式设置于收容本体20上,所以,该发光单元30的发光信号经由滤光片32折射能直接大量聚集耦合至光纤33,由此得到最佳的耦光效率。总之,将该发光单元30倾斜一预定角度,可用以调整发光单元30的发光信号入射于光纤33中,可免去使用移动平台来控制光导引结构31与发光单元30的光学对准。以上对本技术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收发次模块用收容本体,能安装发光单元、光导引结构及滤光片,其特征在于,该收容本体界定有一中心轴线,其包括:一倾斜孔,位于该收容本体的一端,且以所述中心轴线为基准倾斜一预定角度,用以接纳该发光单元;及一中心孔,位于该收容本体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中心轴线,用以接纳该光导引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收发次模块用收容本体,能安装发光单元、光导引结构及滤光片,其特征在于,该收容本体界定有一中心轴线,其包括: 一倾斜孔,位于该收容本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维德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