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综合毒性检测的液体供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9891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综合毒性检测的液体供给系统,包括承载体及设置在承载体上的纯净水水槽、被测水样水槽、废液槽及多个溢流槽;承载体上还设置有标准液水槽,纯净水水槽的进液口设置在纯净水水槽的底部,被测水样水槽的进液口设置在被测水样水槽的底部,标准液水槽的进液口设置在标准液水槽的底部侧端;纯净水水槽与被测水样水槽分别通过对应的溢流槽与废液槽相通,且标准液水槽的出水口设置在与标准液水槽的进液口相对的上部侧端,废液槽的底部设有排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承载体上同时设置纯净水水槽、被测水样水槽及标准液水槽,以便将被测水样分别与纯净水和标准液进行双参照比对,为提高水样毒性测试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综合毒性检测
,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综合毒性检测的液体供给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有毒危害物质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我国对河水及饮用水、工业废水加大了监管力度,对于水质毒性也有了控制标准。当下,在环境生物学里面,对于水样毒性的分析,研究者一般以发光细菌作为生物敏感物质用于在线分析,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弱能表示细菌代谢的旺盛程度,而任何毒性都会抵制细菌的发光强度,通过测量发光强度的大小来判断毒性的大小。利用发光细菌来检测水中的毒性,条件是需将水样和纯净水与该发光菌通过一定比例混合,从而进行比对这两种混合物的发光强度来确定被测水样的百分比,所以需要一个完整的液体供给系统来提供所需要的纯净水样和被测水样。现有的液体承载体存在结构不紧凑,拆装后安装定位不方便,材质在长时间使用后会生锈影响测试的问题;在测试原理上只利用单一参照比对,存在测量结果不完全准确的情况;且各水样位置设置及各取样口设置在基本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存在装配尺寸过大,后续维护不方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综合毒性检测的液体供给系统,以解决目前承载体上的水槽只能将被测水样进行单独对比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综合毒性检测的液体供给系统,包括承载体及设置在承载体上的纯净水水槽、被测水样水槽、废液槽及多个溢流槽;承载体上还设置有标准液水槽,纯净水水槽的进液口设置在纯净水水槽的底部,被测水样水槽的进液口设置在被测水样水槽的底部,标准液水槽的进液口设置在标准液水槽的底部侧端;纯净水水槽与被测水样水槽分别通过对应的溢流槽与废液槽相通,且标准液水槽的出水口设置在与标准液水槽的进液口相对的上部侧端,废液槽的底部设有排液口。进一步地,承载体上还设置有盐水槽。进一步地,盐水槽的进液口设置在盐水槽的底部侧端,盐水槽通过溢流槽与废液槽相通。进一步地,盐水槽的进液口设置在盐水槽的底部侧端,承载体上还设置有盐水溢流槽,盐水溢流槽的底部设有出液口,盐水溢流槽与盐水槽相通。进一步地,承载体上还设置有标准液溢流槽,标准液溢流槽的底部设有出液口,标准液溢流槽与标准液水槽相通。进一步地,标准液溢流槽设置在标准液水槽的进液口的相对端。进一步地,标准液水槽与纯净水水槽相邻,被测水样水槽与废液槽相邻,纯净水水槽的进液口远离废液槽。进一步地,纯净水水槽的进液口、被测水样水槽的进液口、标准液水槽的进液口及盐水槽的进液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对应的蠕动泵或柱塞泵相连。进一步地,液体供给系统还包括固定板,承载体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通过螺栓或螺钉将承载体和固定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承载体由工程塑料材质制备。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根据本技术的用于综合毒性检测的液体供给系统,通过在承载体上同时设置纯净水水槽、被测水样水槽及标准液水槽,以便将被测水样分别与纯净水和标准液进行双参照比对,为提高水样毒性测试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保障;2、设置在承载体上的标准液水槽、被测水样水槽、纯净水水槽及废液槽通过合理的位置设置,通过合理的通道连接,使得液体供给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采样更加方便快捷;3、各水槽采用从底部注液,顶部溢出的水流方式,避免了水槽内底部累积沉淀的杂质影响液体的质量,从而影响检测结果;4、本技术通过固定板与承载体固定连接,形成整体安装,便于组装和拆卸。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用于综合毒性检测的液体供给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用于综合毒性检测的液体供给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用于综合毒性检测的液体供给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1,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综合毒性检测的液体供给系统,包括承载体10及设置在承载体10上的纯净水水槽20、被测水样水槽30、废液槽40及多个溢流槽50 ;承载体10上还设置有标准液水槽60,纯净水水槽20的进液口设置在纯净水水槽20的底部,被测水样水槽30的进液口设置在被测水样水槽30的底部,标准液水槽60的进液口设置在标准液水槽60的底部侧端;纯净水水槽20与被测水样水槽30分别通过对应的溢流槽50与废液槽40相通,且标准液水槽60的出水口设置在与标准液水槽60的进液口相对的上部侧端,废液槽40的底部设有排液口。根据本技术的用于综合毒性检测的液体供给系统,通过在承载体10上同时设置纯净水水槽20、被测水样水槽30及标准液水槽60,以便将被测水样分别与纯净水和标准液进行参照比对,为提高水样毒性测试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保障。纯净水水槽20为检测系统提供用于与被测水样进行对比的纯净水,还为检测过程提供清水以便于清洗检测池、反应池、取样器等。纯净水水槽20采用从底部注液的进液方式,即其进液口设置在纯净水水槽20的底部。纯净水水槽20通过溢流槽50与废液槽40相通,与纯净水水槽20相通的溢流槽50设置在纯净水水槽20的进液口的相对端,以使得水从进液口进入到纯净水水槽20中,使用后的水经溢流槽50流至废液槽40内。纯净水水槽20的进液口远离废液槽40,检测时所取的水为纯净水水槽20中靠近进液口处的水,以保证所取的水为干净的水,提高水样毒性测试的准确性。纯净水水槽20与检测系统的反应模块相近,反应池内需频繁用水,以缩短检测行程、节省检测时间。标准液水槽60为检测系统提供用于与被测水样进行对比的标准液,标准液水槽60采用从底部侧端注液的进液方式,即其进液口设置在标准液水槽60的底部侧端。在承载体10上还设置有标准液溢流槽80,标准液溢流槽80的底部设有出液口,标准液溢流槽80与标准液水槽60相通,以使得进入标准液水槽60的液体在使用后流至标准液溢流槽80,然后经标准液溢流槽80底部的出液口流出。被测水样水槽30为检测系统提供被测水样,被测水样水槽30采用从底部注液的进液方式,即其进液口设置在被测水样水槽30的底部。被测水样水槽30通过溢流槽50与废液槽40相通,以使得被测水样从进液口进入到被测水样水槽30中,使用后的被测水样经溢流槽50流至废液槽40内。被测水样水槽30与废液槽40相邻,使得检测使用过的被测水样能及时流到废液槽40中,以保证测试时所取的被测水样是新鲜的,不会重复测试相同的被测水样。请结合参见图2,标准液水槽60与纯净水水槽20相邻,以便于对比测试时取样方便。请结合参见图2和图3,优选地,承载体10上还设置有盐水槽70,盐水槽70的进液口设置在盐水槽70的底部侧端,盐水槽70通过溢流槽50与废液槽40相通。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在承载体10上还设置有盐水溢流槽100,盐水溢流槽100的底部设有出液口,盐水溢流槽100与盐水槽70相通。纯净水水槽20的进液口、被测水样水槽30的进液口、标准液水槽6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综合毒性检测的液体供给系统,包括承载体(10)及设置在所述承载体(10)上的纯净水水槽(20)、被测水样水槽(30)、废液槽(40)及多个溢流槽(5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10)上还设置有标准液水槽(60),所述纯净水水槽(20)的进液口设置在所述纯净水水槽(20)的底部,所述被测水样水槽(30)的进液口设置在所述被测水样水槽(30)的底部,所述标准液水槽(60)的进液口设置在所述标准液水槽(60)的底部侧端;所述纯净水水槽(20)与所述被测水样水槽(30)分别通过对应的溢流槽(50)与所述废液槽(40)相通,且所述标准液水槽(60)的出水口设置在与所述标准液水槽(60)的进液口相对的上部侧端,所述废液槽(40)的底部设有排液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综合毒性检测的液体供给系统,包括承载体(10)及设置在所述承载体(10)上的纯净水水槽(20)、被测水样水槽(30)、废液槽(40)及多个溢流槽(5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10)上还设置有标准液水槽(60), 所述纯净水水槽(20)的进液口设置在所述纯净水水槽(20)的底部,所述被测水样水槽(30)的进液口设置在所述被测水样水槽(30)的底部,所述标准液水槽(60)的进液口设置在所述标准液水槽(60)的底部侧端; 所述纯净水水槽(20 )与所述被测水样水槽(30 )分别通过对应的溢流槽(50 )与所述废液槽(40)相通,且所述标准液水槽(60)的出水口设置在与所述标准液水槽(60)的进液口相对的上部侧端,所述废液槽(40)的底部设有排液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10)上还设置有盐水槽(7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盐水槽(70)的进液口设置在所述盐水槽(70)的底部侧端,所述盐水槽(70)通过所述溢流槽(50)与所述废液槽(40)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盐水槽(70)的进液口设置在所述盐水槽(70)的底部侧端,所述承载体(10)上还设置有盐水溢流槽(100),所述盐水溢流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邹雄伟范艺斌
申请(专利权)人: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