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温开水器,包括在外箱体内设置控制装置和水箱,所述水箱由其内置电热管及上、下水位探头和温度探头的开水箱和由其内置热交换管的温水箱构成;所述开水箱与温水箱之间通过连接管A和出水管B连接,所述出水管B伸到开水箱内;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连接连接管C,所述连接管C通过电磁阀连接进水接头,所述热交换管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管B的一端,所述连接管B的另一端连接开水箱的底部;而出水管A的一端伸到开水箱内,出水管A的另一端连接开水龙头;所述温水箱连接出水管C的一端,所述出水管C的另一端连接温水龙头。它提供的开水、温水卫生安全,能广泛适用于各大、中、小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工厂、办公室及食堂、家庭或其他公共场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水器,特别是一种能将生水煮沸并经过热交换装置进行冷却降温的开水器。二
技术介绍
目前,投放于各大、中、小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工厂、办公室及食堂、家庭或其他公共场所使用的饮水机或电开水器设备五花八门,有的虽然可以借助饮水机来直接饮用净化水、瓶装水,然而,由于这类饮水机均没有沸水发生装置,故净化水、瓶装水在其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二次污染滋生的细菌不能有效杀除,如此则不利于人们的饮水健康;有的虽然可以通过普通电开水器来饮用开水,这种电开水器由于设置了沸水发生装置,故能保证所饮用的开水卫生。但是,因为其并无冷却装置或冷却功能而所提供出来的开水仍然是温度较高的开水,所以还不能适宜直接饮用,否则会容易烫伤口部,因此必须在盛装开水后将其自然降温一段时间方能饮用,这样,对于刚进行过大强度活动后欲立即饮用开水的人们就无法满足要求。而且,这种电开水器在供应开水时由于人多等候饮水,会因拥挤相互碰撞较容易造成热开水飞溅伤人,从而引发危险。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为各大、中、小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工厂、办公室及食堂、家庭或其他公共场所提供双温开水器,由该双温开水器所供应的开水、温水既卫生,又能适宜直接饮用且安全不会烫口伤人。这种改进的开水器就是一种节能降温的双温开水器,以克服现有饮水机所提供的净化水、瓶装水并没有经过煮沸因而无法给予杀菌消毒的缺点,又能解决普通电开水器供应的开水温度过高不适宜直接饮用且容易烫口伤人的弊端。本技术将上述两者设备的优点集于一体,是一种较为科学安全的开水设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在外箱体内设置控制装置和水箱,所述水箱由其内置电热管及上、下水位探头和温度探头的开水箱和由其内置热交换管的温水箱构成;所述开水箱与温水箱之间通过连接管A和出水管B连接,所述出水管B伸到开水箱内;为对由开水箱经出水管B、连接管A进入温水箱的开水流量进行控制,特在位于开水箱内出水管B的一端安装节流器;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连接连接管C,所述连接管C通过电磁阀连接进水接头,所述热交换管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管B的一端,所述连接管B的另一端连接开水箱的底部;而出水管A的一端伸到开水箱内,出水管A的另一端连接开水龙头;所述温水箱连接出水管C的一端,所述出水管C的另一端连接温水龙头。本技术在接通水源及电源后,电磁阀打开,开始进水,生水由热交换管、连接管B进入开水箱,当开水箱内水位达到下水位探头时,所述电热管加热并使生水煮沸,并进入逐层进水、加热与煮沸的过程。开水箱内水位逐渐上升,待其水高过出水管B后,开水由开水箱及与其连接的出水管B、连接管A流入温水箱,待温水箱贮满开水后,开水箱内水位继续上升,直至开水箱贮满开水即开水达到上水位探头为止。在进水、加热与煮沸的过程中,温水箱内的开水将通过热交换管的生水加热,从而使生水在进入开水箱后仅需消耗较少的电能就可被煮沸。同时,温水箱内的开水由于热交换管的热交换作用而快速降温。本技术结构紧凑,生产和应用成本低,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节能降耗,借助热交换管对已煮沸的开水进行冷却降温,无需人为地对开水进行自然冷却降温就可以适宜直接饮用,而且,还能充分利用余热对生水作加热,煮沸开水时只耗费较少的电能。其控温准确,保证开水温度。它提供的开水、温水卫生安全,能广泛适用于各大、中、小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工厂、办公室及食堂、家庭或其他公共场所。四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本技术提出的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描述:图中标记:1、连接管A ;2、连接管B ;3、开水龙头4、出水管A ;5、出水管B ;6、节流器;7、保温层;8、外箱体;9、上水位探头10、开水箱;11、控制装置12、下水位探头13、温度探头14、电热管;15、出水管C ; 16、温水龙头;17、热交换管;18、温水箱;19、连接管C ;20、电磁阀;21、进水接头。在图中,本技术包括在外箱体8内设置控制装置和水箱,所述水箱由其内置电热管14及上、下水位探头9、12和温度探头13的开水箱10和由其内置热交换管17的温水箱18构成;所述开水箱10与温水箱18之间通过连接管Al和出水管B5连接,所述出水管B5伸到开水箱10内;为对由开水箱10经出水管B5、连接管Al进入温水箱18的开水流量进行控制,特在位于开水箱10内出水管B5的一端安装节流器6 ;所述热交换管17的一端连接连接管C19,所述连接管C19通过电磁阀20连接进水接头21,所述热交换管17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管B2的一端,所述连接管B2的另一端连接开水箱10的底部;而出水管A4的一端伸到开水箱10内,出水管A4的另一端连接开水龙头3 ;所述温水箱18连接出水管C15的一端,所述出水管C15的另一端连接温水龙头16。本技术既运用逐层沸腾的原理,又充分利用热交换的方式。当本技术接通水源及电源后,打开电磁阀20,生水由进水接头21经电磁阀20、连接于电磁阀20的连接管C19、连接于连接管C19的热交换管17、连接于热交换管17的连接管B2进入与连接管B2连接的开水箱10下部,直至处于设定下水位探头12。当开水箱10水位达到下水位探头12时,位于开水箱10内下部的电热管14加热并使水温达到设定温度,连接于开水箱10内壁、位于下水位探头12下方的温度探头13用于检测开水箱10的水温。当开水箱10水温达到设定温度上限,电磁阀20打开并使生水由进水接头21、连接管C19经热交换管17进入开水箱10,开水箱10水温下降,当该水温下降至设定温度下限时,电磁阀20关闭,停止进水,电热管14加热。此时,不断重复进水、加热与煮沸的过程,开水箱10水位逐渐上升。待开水箱10内水位高过出水管B5,开水箱10内的开水经出水管B5、连接管Al,进入温水箱18,温水箱18贮满开水后,开水箱10水位继续上升。当开水箱10水位升至上水位探头9,即开水箱10处于满水状态,电磁阀20关闭,停止进水,待开水箱10水温升至设定温度上限后,电热管14停止加热。当开水箱10处于满水状态时,通过电热管14的接通或断开,使开水箱10内的开水温度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当使用开水或温水后,开水箱10水位下降,则自动恢复逐层进水、加热与煮沸的过程,直至开水箱10水位上升至上水位探头9。在进水、加热与煮沸的过程中,温水箱18内的开水借助热交换管17的热交换作用,将通过热交换管17内的生水加热,从而使生水在进入开水箱10后仅需消耗较少的电能就可被煮沸,从而实现热能回收,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温水箱18内的开水由于热交换管17的热交换作用而快速降温,因而,由温水箱18经与此连接的出水管C15、与出水管C15连接的温水龙头16流出的温水能适宜直接饮用。本技术详细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1.首次进水首次使用时,开水箱10水位低于下水位探头12,当进水接头21接通水源及开启电源后,连接于进水接头21的电磁阀20打开,开始进水,生水由进水接头21经电磁阀20、连接于电磁阀20的连接管C19、连接于连接管C19的热交换管17、连接于热交换管17的连接管B2进入与连接管B2连接的开水箱10下部,直至所设定下水位,即处于下水位探头12。2.首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温开水器,包括在外箱体(8)内设置控制装置和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由其内置电热管(14)及上、下水位探头(9、12)和温度探头(13)的开水箱(10)和由其内置热交换管(17)的温水箱(18)构成;所述开水箱(10)与温水箱(18)之间通过连接管A(1)和出水管B(5)连接,所述出水管B(5)伸到开水箱(10)内;位于开水箱(10)内出水管B(5)的一端安装节流器(6);所述热交换管(17)的一端连接连接管C(19),所述连接管C(19)通过电磁阀(20)连接进水接头(21),所述热交换管(17)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管B(2)的一端,所述连接管B(2)的另一端连接开水箱(10)的底部;而出水管A(4)的一端伸到开水箱(10)内,出水管A(4)的另一端连接开水龙头(3);所述温水箱(18)连接出水管C(15)的一端,所述出水管C(15)的另一端连接温水龙头(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温开水器,包括在外箱体(8)内设置控制装置和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由其内置电热管(14)及上、下水位探头(9、12)和温度探头(13)的开水箱(10)和由其内置热交换管(17)的温水箱(18)构成;所述开水箱(10)与温水箱(18)之间通过连接管A(I)和出水管B(5)连接,所述出水管B(5)伸到开水箱(10)内;位于开水箱(10)内出水管B (5)的一端安装节流器¢);所述热交换管(17)的一端连接连接管C (19),所述连接管C(19)通过电磁阀(20)连接进水接头(21),所述热交换管(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旺伦,陈永洋,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腾飞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